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青年文史作家张向荣再探汉家故事,以群风群貌挑战刻板印象,填补东汉书写空白。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青年文史作家张向荣的全新历史非虚构力作,接续《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本书主要讲述被新朝洗礼过的“第二汉朝”是什么样子,儒学在培养“哲人王”的道路上失败后怎样延续自己的文化生命。东汉在前期就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政教体系,即“秦制—儒教”政制,这是稳定汉家天下的“底层逻辑”,然而其中的张力最终促成了秦汉帝国的灭亡,数百年的“大一统”由此崩解。

本书重点关注东汉后期桓、灵二帝近五十年的执政生涯,同时全面系统地还原党锢之祸的始末,细致考察党锢中人的心态、目的、行为,解读儒家在其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士大夫政治”如何定型,为什么从辅佐汉朝走向了辅佐三国。

作者尝试以“群像”书写呈现这一时期士大夫、宦官、宗室以及群雄之外普通人的观念乃至时代风貌,辅以图表梳理人物关系,进而追问:东汉的皇权虽然崩解了,但“秦制—儒教”这一结构并未随之覆灭,它又如何寄托在新兴的儒家士大夫身上,得以在后世不断重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图表目录
  • 引子: 一颗头颅的旅行
  • 正午 汉章帝建初四年
  • 一、 太后和民妇
  • 1.暮夏宁静
  • 2.碧落黄泉
  • 二、 六大家族
  • 3.往事并不如烟
  • 4.太后吉祥
  • 5.诸马贵盛
  • 6.华丽家族
  • 三、 太尉的葬礼
  • 7.牟融之死
  • 8.尚书台“三剑客”
  • 9.洛阳的格局
  • 10.庭院深深深几许
  • 四、 汉章帝之志
  • 11.以夷制夷
  • 12.白虎观
  • 13.“小王莽”们和“地方祥瑞”
  • 14.汉章帝的怕与爱
  • 午后 梁冀时代
  • 一、 五湖四海
  • 1.尚书台
  • 2.阳嘉新制
  • 3.天文台
  • 4.东京之士,于兹盛焉
  • 5.宦官的继承者们
  • 6.中常侍曹腾
  • 二、 梁冀的崛起
  • 7.梁商的哀歌
  • 8.李固的决裂
  • 9.儒家皇帝的终结
  • 10.梁妠的苦心
  • 11.空缺十九天的帝位
  • 12.跋扈将军
  • 13.弑君
  • 三、 党人之议自此始
  • 14.杀死“大李杜”
  • 15.“清河”已成“敏感词”
  • 16.梁妠之死
  • 17.政治恐怖主义
  • 18.密谋
  • 19.除梁冀
  • 黄昏 延熹皇帝的十年
  • 一、 复归武宣的皇帝
  • 1.汉家的新秩序
  • 2.秋霜白露
  • 3.李杜案
  • 4.连环案
  • 二、 礼教的圣化
  • 5.李膺和陈蕃
  • 6.登龙门
  • 7.郡吏之道
  • 8.豪族的福祸
  • 9.抚与剿
  • 三、 交锋
  • 10.博弈
  • 11.中不溜皇帝
  • 12.独木难支
  • 13.天子与逸民
  • 14.厮杀
  • 四、 第一次党锢之祸
  • 15.又逢大赦
  • 16.宦官必须毁灭
  • 17.祸起
  • 18.禁锢
  • 19.汉威宗
  • 入夜 第二次党锢之祸
  • 一、 大败局
  • 1.窦氏的野心
  • 2.暴风雨之前
  • 3.窦武和陈蕃
  • 4.孤独的将军
  • 5.张俭案
  • 6.野哭
  • 二、 刘宏的青春期
  • 7.被利用的窦妙
  • 8.侯览之死
  • 三、 放·逐
  • 9.党锢生活之归乡
  • 10.党锢生活之亡命
  • 11.党锢生活之哲人
  • 深夜 汉灵帝退国为家
  • 一、 后党锢时代
  • 1.宦官的门徒
  • 2.王甫之死
  • 3.爱江山更爱我家
  • 二、 黄巾始末
  • 4.黄巾之谜
  • 5.中兴太平
  • 6.战关东
  • 三、 鹿与鼎
  • 7.朝廷的凋零
  • 8.党人的归来
  • 9.放下西凉无人管
  • 10.州部的离散
  • 11.刘宏的最后努力
  • 12.何氏家族的野望
  • 13.袁本初之志
  • 14.萤火虫之舞
  • 黎明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 后汉年号简表
  • 世系表
  • 参考书目
  • 后记与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我读《三国前夜》

    王莽的新朝被谁灭了?是更始帝刘玄。大家看起来并不熟悉,大家更熟悉的是刘秀。没错,刘秀是灭了刘玄,开创了东汉。而王莽生前就有人说以后灭了新朝的人就叫刘秀。这是所谓的 “一语成谶”,这当然是编造出来的。就是为了汉光武帝刘秀能够被认可、取得合法的帝位而铺垫。这个做法是王莽制造祥瑞是同样的道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本书同样的青年历史作家张向荣写的,这次他从新朝延续下来到了东汉,从王莽到刘秀。王莽的局限性在于他坚持的儒家那套不适用,刘秀的局限性也是想法跟不上发展。作为开国皇帝刘秀给后代子孙留下了麻烦。“让我们告别开国的刘秀父子,也不去打扰汉末三国风流人物,温和地走进后汉鼎盛的正午,走向黄昏,直至无边黑夜。” 对,刘秀只是开了头,让大家别学王莽。这本书整体的叙述跨度大概是从汉章帝建初四年到灵帝驾崩后董卓进京,大致是 110 年之久。这本书补全了三国之前的空白。秦汉帝国到底因何灭亡?天下的士大夫又为何从辅佐汉朝选择了辅佐三国?大乱来临之前,普通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搞清楚这些问题,就知道时代变了,我们不能不变啊。王莽想回到过去,回到孔子的时代;刘秀想回到过去,回到汉高祖刘邦开国的时代。但是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回到过去只能想想,人还是得向前走。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许多人对后汉的兴趣,恰好集中在 “一头一尾” 的刘秀传奇和 “三国” 故事,对中间段反而印象不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后党锢时代,写的很精彩

        东汉掐头去尾后,确实很难写,没什么历史高光时刻。作者从光武之后写到献帝之前,一条 “秦制 - 儒教” 的脉络贯穿,应该能算是非常好的 “三国前传” 书籍。对后汉朝廷围绕官方儒学意识形态建立起来的统治模式,政治文化,政治观念(“古典国制”),作者给出了简明、清晰、易懂的总结,是一亮点。但作者既认为古典国制的成立有赖于对王莽时期儒学成就的重新接纳以及汉章帝个人的努力(我也赞同),则古典国制之成立乃是后汉政治一转变,不全是自然而然之结果。那么,转变前的后汉政治形态为何?换句话说,刘秀及其继承人时期的后汉政治是何种形态,对章帝的取向造成了何种刺激?书中并未深论,亦为可惜。作者对凉州士族的注意是书中一大亮点,也引出了一些疑问。以往论及凉州士族之地位,多以为晋愍帝一度依赖凉州士族立足,为凉州士族地位之高峰。然而后汉前中期的外戚六族中,窦氏与凉州有深刻关联,梁氏干脆出于凉州。二族与其他凉州士族有无交通?在他们还享有特殊地位时,其他凉州士族的位望如何?作者对宦官内部派系之分析,清楚明白,有理有据。但灵帝时以张让为首的文宦官与以蹇硕为首的武宦官之间的派系分野,仅一笔带过,略显可惜。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3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