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34千字
字数
2018-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吴秀明教授历年已发的200多篇文章中挑选出来的结集。
内容简介
“浙大中文学术丛书”之一种。本书共35篇,分为“历史小说研究”、“文学史研究”、“文献史料研究”三个部分。吴秀明教授曾任浙大中文系主任,兼任国家教育部高校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在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书为代表作的自选集,反映了他目前为止的学术道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上编 文献史料的研治与阐释
- 学科视域下的当代文学史料及其基本形构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作为一个分支学科的探索
- 三、基本形构与泛政治化的几种类型
- 四、思想阐释与研究主体独立性问题
- 当代文学史料存在方式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
- 一场迟到了的“学术再发动”
- 一、“历史补课”的总体背景与态势
- 二、学术创新与政治化史料研究的特点及难度
- 三、史料多向拓展与文学史关系处理
- 结语 面向后现代的思考
- “一体化”视域下的当代文学运动史料
- 一、当代文学运动特殊性及其史料的历时演变
- 二、批判者史料与被批判者史料及其他
- 三、需要正视的观念、方法与史源问题
- 批评与史料如何互动
- 一、从批评、史料与理论的“正三角”关系说起
- 二、批评与史料互动的内在逻辑及其学理依据
- 三、批评与史料互动的实践反证及其经验教训
- 四、历史化背景下呈现的新状态和新面向
- 五、史料实证的“有限性”及其他问题
- 当代文学版本生产与版本批评的实践
- 一、当代“前三十年”:一体化机制下的重印、修改与潜版本
- 二、当代“后三十年”:开放时代的再版、修订与电子版
- 三、由当代“版本批评”引发的思考
-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时空拓展及其档案制度障碍
- 一、时间拓展:与现代文学史料的纵向承接
- 二、空间拓展:与海外及国外史料的横向关联
- 三、障碍:档案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他
- “文化中国”视域下的世界华文文学史料
- 一、“文化中国”内涵及提出的意义
- 二、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存在及主要类型
- 三、关于观念性思维和实体性机制的思考
- 当代文学研究应该与如何“及物”
- 一、“文献的及物”:文学周边与实证性研究的三个方面
- 二、“文本的及物”:文本细读与传统潜结构的发掘
- 三、简短的结论
- 当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学养问题
- 一、“代际”状况及其基本判断
- 二、学人知识学养与大学文学教育
- 三、学人知识学养与批评家的关系
- 探寻立体呈现当代文学史料的体系与方式
- 中编 文学历史的编写与反思
- 当代文学学科特点与时代新质的嬗变
- 一
- 二
- 三
- 当代文学独特的时间顺序与空间结构
- 一
- 二
- 整体性文学史编写的两个纠结点
- 当代文学史编写三个问题及相关选本的编选
- 一
- 二
-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历史位置与现实境遇
- 一、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功能特征与文化资源
- 二、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历史位置与现实境遇
- 三、主流体制下的中介系统及其角色功能嬗变
- 十七年文学的矛盾性特征
- 一、矛盾性表现的三个层面:思潮、精神与文本
- 二、矛盾性存在的两个原因:文化本源与文化属性
- 三、矛盾性特征与十七年文学整体研究的几点思考
- 文化转型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三元”构成
- 一、文化转型的历史语境
- 二、主流意识形态文学运演及特点
- 三、精英文学的蜕变与分化
- 四、大众文学的演进与发展
- 五、“三元”文学及其彼此矛盾关系的处理
- 海外汉学对大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
- 一、夏志清:边缘作家的发掘与审美现代性标准的确立
- 二、李欧梵:上海摩登的历史重构与都市现代性的重新定位
- 三、王德威:晚清地位的彰显与现代性源头的重溯
- 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历史观问题探讨
- 一、“历史化思潮”流脉及与历史观关系辨析
- 二、历史观问题之一:怎样看待政治
- 三、历史观问题之二:如何评价革命
- 后现代语境中的知识重构与学术转向
- 一、“历史化”概念辨析及与外源性理论的关系
- 二、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之现状及其体系性构想
- 三、关于“历史化”内源性思想与“文学中国”问题的思考
- 漫谈大学中文学科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 面对“丘陵”的忧思
- 一
- 二
- 三
- 下编 历史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 评近年来的历史小说创作
- 一
- 二
- 三
- 论90年代以来的历史小说创作
- 一
- 二
- 三
-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历史小说及其发展
- 当代历史小说中的明清叙事
- 一
- 二
- 三
- 历史追忆中的多层次掘进
- 一、世界格局与文学传统中的当代中国写作
- 二、不同价值取向中的不同艺术形态
- 三、新的突破与新的前景
- 论世纪之交的领袖传记文学创作
- 一、作为“真实领域”的领袖传记文学
- 二、人的还原与领袖超常特质的把握
- 三、需要寻求新的突破
- “故事新编”模式历史小说在当下的复活与发展
- 一、“故事新编”文体模式的开拓性
- 二、“故事新编”模式的渐趋式微
- 三、“故事新编”模式在当下的复活与发展
- 从历史真实到现代消费的两度创造
- 一
- 二
- 三
- 论文化转型语境中的“历史翻案”现象
- 一
- 二
- 三
- 论历史文学创作中的“影射”问题
- 一、影射不是一个美学的概念
- 二、影射的基本表现形态
- 三、影射的历史评价与艺术审视
- 论历史文学创作中的“现代化”问题
- 一、“现代化”的概念及其有关理论阐释
- 二、“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形态
- 三、“现代化”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 论茅盾对现当代历史文学理论建设的贡献
- 一、历史论争的总结与体系性的构建
- 二、历史观:对人民主体性的认同与超越
- 三、真实观:现实主义事理逻辑与“历史还原”的坚守
- 四、艺术观:“合情合理”的原则与作为本体的“虚构创造”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