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单读》系列文集的第7辑,本辑专题栏目围绕“旁观者之痛”。

内容简介

本辑内容包括:
茨威格传记作者在《被征服的茨威格》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探讨茨威格为何会选择自杀,揭示这位以擅长刻画人物内心而著称的奥地利作家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著名作家伊恩·布鲁玛在《零年》中,回顾了父亲在二战期间的凄惨经历,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战争、人性与希望;
记者林姗姗走进著名的九号院,试图拼凑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改革的宏大图景和决策制定参与者的各异群像,从更为个人化的角度展示了当时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前进之路的;
旅加记者邹波则在“柳树屯教堂”,思考了自己在到达加拿大之后对于移民身份的困惑和融入新环境的挣扎;
作家云也退从周立波起始,将时间倒推,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回顾了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常宝霆等相声名家,在不同时代里如何运用相声与笑声反映时代特色以及价值取向,等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话题
  • 旁观者之痛
  • 被征服的茨威格
  • 零年:1945年的历史
  • 大国的诅咒
  • 访谈
  • 从家史到20世纪中国的主题 ——周锡瑞访谈
  • 影像
  • 看与展览:作为社交的拍摄
  • 报道
  • 初抵柳树屯教堂
  • 九号院的年轻人
  • 随笔
  • 在花莲听杨牧讲诗
  • 父亲
  • 遥远的葵花地
  • 满洲里的性瘾
  • 拯救黑夜
  • 所有人都笑了
  • 撰稿人
  • 《单读》精致阅读 联合发起人名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比较文艺的一本书,有点晦涩难懂

    今日的维也纳像是一座可爱的博物馆,也是一座完美的精神废墟,时光都停留在历史的某一刻。在它的城市博物馆里,所有展览都停留在 1914 年之前。似乎从此之后,历史就消失了。线性的人与事的发生并不构成历史,唯有非凡的创造力、截然不同的思想与情感才意味着历史。比曼德尔施塔姆早七十年的恰达耶夫不就感慨说,俄罗斯没有历史,它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他以此来控诉俄国智识生活的停滞。只有抵达了历史惩罚和天道报应的时点,人的傲慢,以及他们狂热拥戴的利己民族主义,才会从虚妄的梦中清醒。所谓批判思想,也是在这种瞬间才会跳上一级,达到真格的尖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是单读转型的第二本,我在这本作品里面能够看到他们的努力方向,但是感觉努力的效果并不太明显。喜欢那个体制内的故事,其他的就感觉功力要欠缺很多。期待之后真的能慢慢进步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身处其中,也可以做旁观者

        许知远老师主编的这本《单读 07:旁观者之痛》,其中的一篇文章 “九号院的年轻人” 中提到,土改时打土豪分田地的民兵队长不听老地主的哭诉 “家里这点东西,都是爷爷辈辛辛苦苦挣下来的。”,硬是无动于衷地分完老地主的土地后把老地主捆起来让他交出家里的财产。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大跃进” 的困难时期,这位民兵队长因为运大米到东北卖,被书记抓去批斗。才知其中滋味。等到自己体验到饥饿,真真切切感受到周围的死亡威胁,身陷囹圄,才知道忏悔。其实,“反霸” 时十恶不赦的地主,不过是普通雇主。因为亲人和朋友的家里有类似老地主的遭遇,我对各种运动特别反感,对革命这个词也没有丝毫好感,它们总是和动乱、暴乱、战争、狂热、流血牺牲、失去理智、泯灭人性等联系在一起。宏大叙事里的普通人往往是炮灰、是工具、是被利用者,宏大叙事往往构建了个体的悲惨世界。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研究农村改革的年轻人最后基本都由于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问题离开体制下海了,上我进一步体会到官僚体系一旦形成,它就有了自己的运行逻辑和生命力,很难受到某个人的影响而改变。最近感受到社会环境中浓烈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气氛。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是两颗毒瘤,合一起,是更大的毒瘤。清末的义和团运动,上个世纪的 WG,有很多极其相似的共同点,一个是强烈的排外,再一个就是彻底地反智。现在,似乎看到第三次合流正在向我们冲来。如果排斥一切精英的民粹主义和排斥一切国外先进思想文化的民族主义双臂合流,未来确实令人更加担忧。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单读

        《单读》是单向空间的品牌出版物,它团结着新一代作者和读者,内容以小说、诗歌、文化评论、思想随笔、非虚构报道和艺术作品为主,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致力于成为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 《单读》用全新的视角和文体看世界。我们如此强调文体,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花朵,语言改变了,思维就改变了。 我们珍视作家和读者,特别是拥有全球化视野且兼具新鲜趣味的知识分子,以及思维独立、善于表达的新一代年轻人。我们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在精神世界,《单读》要做不跟随的引领者,思考、记录、审美,将更多年轻人重新引导进入到书籍、艺术与思想的世界中,体验“思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