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是一部关于爱、死亡和机器人的故事,一部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内容简介

“爱,死亡和机器人系列”由故事独立、风格迥异、短小精悍的多篇小说构成,涵盖悬疑、恐怖、喜剧、科幻、奇幻等风格,包含末日废土、赛博朋克、蒸汽朋克等科幻元素。

它跨越了时间和空间:20世纪初的美国西部荒野、阿富汗战场、近代的中国香港、二战时期的西伯利亚、未来的伦敦、人类灭绝后的地球……;它跨越了历史、文化与传统:《捕猎愉快》中的狐狸精和跳尸、《灵魂吸食者》中的吸血鬼德古拉原型——弗拉德三世、《鱼出现的夜晚》中印第安人的曼尼托神灵……通过爱、死亡、机器人这三个关键词,切入对人类文化、感情、精神和身份的探讨,以及对存在、自由意志、技术理性等哲学命题的探索。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自动客户服务
  • 人口灭杀组
  • 沙漠中的雪诺
  • 高草
  • 圣诞满屋
  • 救生舱
  • 溺亡的巨人
  • 三个机器人:人类居所
  • 坏旅程
  • 机器的脉搏
  • 迷你僵尸之夜
  • 杀戮小队
  • 梅森的老鼠
  • 被埋葬的穹顶大厅
  • 希巴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6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艺术还是异化,中间的本质是人。(三星)

    很诧异又很幸运,会在得到电子书上看到《爱死机》的书。先看的 “爱死机” 第一季影片,觉得很惊艳。但此时的感觉,就像看过第一季 “权游” 一样,对后面的追剧倒不是很热心,因为中间断档期很长。如果一开始就非常喜欢,为什么不追呢?这很可能取决于他的播出方式。有的剧能追很久,是因为他一个星期更新一集的频率锁住了你流失的耐心。在得到课程里也说过这样的心理机制,就是几个坏的事要一次说出来,几个好的事要一点一点说出来。做为第九艺术的游戏,顶尖的大作一般都把这个心里机制玩明白了。比如游戏中应接不暇的任务机制,就让人流连忘返,不知疲惫。有的游戏里仅一个设定就非常惊艳。“爱死机” 影片第三季看完时,对其中的一个故事很感兴趣。看到得到有书就立马把那个故事读了 —— 额,感觉书写得不好。思前想后,并不是书写得不好,恰恰相反,书用复杂、细节道出了人性的常态。而影片只用一个单一的,人们更愿意接受的情境表达了快意恩仇。而后者更容易被接受,因为思考容易顺从引导,而不是启发。艺术能给我们以启发,异化则带来顺从或是边缘。而我们并不在乎选择了什么,而是谁呈现在我们面前。

      转发
      1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满满的脑洞剧情

      特别推荐这一篇:《梅森的老鼠》 作者:尼尔・亚瑟登场人 (动) 物:梅森 (农场主人),西装男 (史密斯捕鼠科技公司业务员),梅森的猫,谷仓中的老鼠群,捕鼠科技公司的安装工人及工头。登场武器:霰弹枪:(人工操作,环保钛金属弹丸) 十字弓:(老鼠专用,可用骨针或钢钉射击) T T6:带有热源和运动双重传感器的导引脉冲激光器 (固定式影像识别激光武器) T T15:铬蝎子 (金属铬打造的蝎子外型,主动捕猎装置) 事发原因:农场主梅森受鼠患所扰,寻求协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透过镜子看自己(《爱,死亡和机器人2&3》读书笔记)

        有人说《爱死机》第二季和第三季,和第一季相比是让人失望的,视觉效果不差,但是内容深度下来了。我总觉得, 与其说内容深度的变化,不如说是这两季的关注点变化了。第一季更多的是人对于自己的观察,是对我们一直以为的自身存在的意义、价值,甚至是人之所以为人这一存在的原因和理由的思考。换句话说就是对我们自己向内的一种挖掘。第二、三季,则更多地是把着眼点放在了不同文明的对话上,是那种当人类文明碰到其它不同文明的时候,当所有的我们已知的规则、社会、文明形态不同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看待自己这样的一种所谓的文明,甚至是一个生物种族。其中我很喜欢的两个,一个是巨人,一个是虫族。巨人那一篇是说在海滩上出现了一个巨人的尸体,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来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就已经让人类开始对自己无法理解的伟大进行思考了。“我发现他如此迷人的原因部分在于极大的身体,四肢所占据的大量空间,这似乎确认了我四肢微小的特征,不过更重要的,纯粹就是他存在于世上这个绝对的事实。不管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事情可以公开质疑,巨人死也好,活也好,他都是绝对的存在,让我们稍微感受了一下类似的绝对真理造就的世界,而沙滩上我们那些旁观者都是非常不完美的渺小复制品。”“巨人的性格特征在他死后得到加速发展,似乎他个性中的潜在因素在他在世期间获得了充足的动量,并在这简短的最终总结里释放出来,继续让我为之着迷。它标志着巨人屈服于严苛的时间体,我们其余的人类在这套体系中找到了自身,如同破碎的漩涡中无数扭曲的水波,我们有限的生命也是这套体系统的终极产物。” 这是一种没有经过亲眼确认就无法明了的自身渺小。当一种摆在眼前的大,一种无法让人看到全貌的大,就这么摆在眼前的时候,个体才能真正感知到自己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渺小,对这个世界也才能有真正的敬畏。虫族那一篇说的是,人类发现了一种没有思想的、紧靠信息素维持生存的像虫子一样的族群。人类想通过所谓的科学、信息素,将虫族作为自己扩张甚至征服的工具。只是当虫族中间出现了这种意外的时候,虫族的遗传基因自动产生了一个充满智慧的虫族大脑式的个体,并以此来说明人类的妄想。“正是这种扩张、探索、发展的欲望,将使你们灭绝。你们天真地以为,可以无限制地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你们之前,早已有无数种族因此灭绝。在一千年之内,也许更长一点,你们这个种族就会消失。”“知识就是力量!你以为,就凭你们那脆弱瘦小的身躯、原始的腿脚、可笑的手臂和手掌、几乎没什么沟回的小型原始脑,就能容纳所有力量?当然不能!在知识细分、专业分工的冲击下,你的种族早已分崩离析。人类的原初身体形态正被废弃。你自己的基因就被改良过,上尉﹣博士,但你仍然只是一个粗糙的实验体。一百年后,你将成为一具遗骸。一千年后,你将被遗忘。你的种族,将和成千上万其他种族一样,走上不归路。” 人类总是自大的,总是以为凭自己所谓的理性、智慧,就能掌握这个复杂世界的一切,能够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只是我们往往忽略的是,我们总是忘记了所谓的理性和科技带来的灾难和悲惨,还有当它们产生以后带来的无法控制的结果。“智能是一把双刃剑。一定程度的智能,能提升种族的生存能力。过剩的智能,则会妨碍种族的存续。生存和智能无法完美融合。两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是紧密关联的。” 这或许是科幻作家最有趣的思考。这也就是我喜欢科幻作品的原因,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才能探讨那些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愿意探讨的问题,再然后也有可能对这个世界有一点点有趣的改变。这就已经足够好了。

          转发
          5
        • 查看全部27条书评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