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3千字
字数
2014-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讲述了谈及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无不涉及节能减排、低碳、碳税等法制建设问题,凡此种种,又无不就此束缚在所谓的普世价值中。
内容简介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应当片面引证西方所谓的气候变化普世价值理念来衡量自身法制建设。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的价值理念。
用发展、用福利,抑或是用财富的平等分配解决环境不公问题,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分担方式,利用分配正义及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生态修复法制体系建设,减缓发展中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或许是我们应当选择的另一条特色道路。
本书的全部目的在于论证这条道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为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制体系建设理论探索抛砖引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总序
- 引 论
- 第一章 “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的另一种思考
- 第一节 利用自然应对气候变化
- 一、关于气候变化的模糊认识
- 二、自然力量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 三、与自然同行:人与自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 第二节 通过国内法达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的
- 一、国内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
- 二、国内立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 第二章 生态修复:“以自然应对自然”的具体措施
- 第一节 生态修复及其概念明晰
- 一、生态修复概念诸说
- 二、生态修复含义辨析
- 第二节 生态修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 一、生态修复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措施的必然性
- 二、生态修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实践措施
- 三、生态修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治理措施
- 第三章 生态修复及其法律制度建设实践
- 第一节 从采煤塌陷区说起
- 一、采煤塌陷区概念及其分类
- 二、问题缘起:采煤塌陷区概况及其现实危害
- 第二节 典型采煤塌陷城市生态修复案例调研
- 一、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选取理由
- 二、淮南市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成功案例与制度建设成果
- 三、启发:从应对气候变化角度看待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
- 第三节 其他领域的生态修复实践
- 一、我国森林生态修复实践
- 二、我国水生态修复实践
- 三、我国海洋的生态修复
- 第四章 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理论解构
- 第一节 法学研究视角下的生态修复
- 一、生态修复的社会意义
- 二、生态修复的法学研究视角
- 第二节 分配正义理论与生态修复
- 一、权利义务平等:简单意义上的分配正义
- 二、分配正义理念与应对气候变化立法
- 三、应对气候变化分配正义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制理念
- 第三节 生态文明理论与生态修复
- 一、生态修复: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
- 二、生态文明社会的呼唤:生态修复良法之治
- 三、生态文明社会背景下生态修复法制建设的作用
-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修复
- 一、重现良好的生态环境
- 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三、实现当地社会和谐安定
- 四、实现对民众权利的维护
- 五、实现对社会成员的福利
- 第五节 激励理论与生态修复
- 一、激励理论与法律制度建设
- 二、激励制度有助于生态修复义务的自觉履行
- 三、激励制度促进并保障生态修复产业兴起与发展
- 四、激励制度是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 小 结
- 第五章 未来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建设构想
- 第一节 生态修复法:应对气候变化时代发展的捍卫者
- 一、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争论,谁来定分止争
- 二、为发展辩护:应对气候变化时代发展的社会使命
- 三、生态修复法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时代发展的法治诠释
- 第二节 生态修复法的价值选择、基本原则
- 一、生态修复法的价值选择
- 二、生态修复法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生态修复法律关系的设定
- 一、生态修复法律关系主体
- 二、生态修复法律关系客体
- 第四节 生态修复立法的渐进式发展构想
- 一、渐进式构建生态修复法律制度体系
- 二、在应对气候变化法中设立生态修复法律制度
- 三、在《环境保护法》中设立生态修复法律制度
- 四、在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中引入生态修复法律制度
- 五、鼓励地方生态修复立法实践并推动全国立法
- 六、全国性生态修复立法的路径选择——以应对气候变化法为突破口
- 第五节 未来生态修复主体法律制度框架构想
- 一、生态修复基金法律制度
- 二、生态修复税费法律制度
- 三、生态修复激励法律制度
- 四、生态修复标准法律制度
- 五、生态修复规划法律制度
- 六、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法律制度
- 结 论
- 附 录 《矿产资源法》修订中关于矿区生态修复部分的建议稿
- 参考文献
- 致 谢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专业法学图书出版机构,其宗旨为中国的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服务。 多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始终把精品法学教材建设放在首位,向广大读者提供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中专等不同层次、多种系列的法学教材,其中不少教材荣获中国教育部、中国司法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的优秀教材奖。 出版社教材读物以及学术著作的规模庞大、品种齐全、质量上乘,被广大读者誉为“中国重要的法学教材出版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