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苏联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一个在现代史上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国家,一个曾经与美国争锋让世界紧张的国家,它的历史承载太多值得深度挖掘的元素,它的快速坍塌更是令人深思。最近,又读了两本这方面的作品,《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大国的崩溃》,其中对苏联最后日子的描写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两部著作聚焦的并非苏联整体历史,《失败的帝国》聚焦苏联二战后的历史,而《大国的崩溃》的英文原版副标题是 “苏联最后的日子”,着眼点更在苏联解体过程,其中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布什的互动和博弈是重点。是的,这两本书就如我们看一张地图,不断调整比例尺,将范围缩小,却对细节更加明了,从苏联历史切出二战后一段,又从其中切出苏联的解体一段放大,整个阅读过程如同一次深度认知之旅,充满惊喜和快意。
在两部作品中,戈尔巴乔夫的命运给我的印象更深,可以说,他承接的是一个疲态尽显的帝国。二战后的苏联,人们沉浸在一种大国幻觉之中,《失败的帝国》生动的描绘了那时苏联的状况,而正是这种大国定位,让本身基础薄弱的苏联走上了一条不断消耗国力和人民期待的不归路。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曾有转折出现,但是其体制从未有根本改变,所以,赫鲁晓夫看上去要带来些新气象,但是在苗头不对后,很快刹车,也让他很快失去了知识分子的支持。而告别了爱瞎折腾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代显得僵化无趣,但是,勃列日涅夫却是苏联领导人中与欧美关系上最为柔和的一位,他非常珍视与美国总统,特别是尼克松的个人关系,并推动着双方军事对峙的冷却。
但是,无论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无法摆脱那种二战以后的苏联的自我定位,这已经成为一种深入苏联内政外交的基因。所以,赫鲁晓夫依然要将坦克开入匈牙利,勃列日涅夫也要向阿富汗派出军队,他们曾经积累的国内外声望,常常很快就毁于一旦。他们也常常感到委屈,为什么他们的 “善意” 妥协和让步,回报却是自己联盟的离心力,于是,他们的选择是以一种激进的方式进行对抗,此时,理智似乎已经退居二线。
终于,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他的后来的声望有些吊轨,他一方面被认为是摧毁苏联的罪人,又同时被另一些人视作给前苏联带来民主自由的英雄。然而,当你阅读苏联解体前后的那段历史,你会感觉这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无论从战略上到细节上,甚至到个人魅力,他在同时代领导人中都可谓较为平庸的一员,却发起了一场失控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他屡次误判,敌我不分,始终无法有效的建立一个联盟,倒是成为他人的棋子。苏联的解体恰恰是戈尔巴乔夫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在《大国的崩溃》中,对他那段日子的描述,让读者足以心生同情,那时的他几乎成为了叶利钦任意利用和羞辱的玩物,尊严丧尽。同时,他却还不识时务的试图保持这个联盟,那一刻完全站在了时代趋势的反面,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悲哀的退在幕后。
事实上,戈尔巴乔夫身上,依然继承着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沿袭下来的特质,同样的在改革和维系苏联所谓大国地位的地缘政治中纠结。事实上,复盘来看,苏联最后的崩溃,美国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布什政府甚至一直试图力撑戈尔巴乔夫,保住苏联的结构,毕竟对于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来说,稳健的变革对美国不是坏事。而在改革过程中,戈尔巴乔夫体现出了自己的性格弱点,他激进的推进,愈发不顾其他利益集团的感受,并未充分的建立一个改革核心。到了后期,他的改革班子越来越窄,成为少数几个人的游戏,而不顾苏联已有政治结构下的其它领导人,类似的激进而把自己往墙角逼的改革故事,我们并不陌生,它最终制造利益团体的分裂。而与此同时,中央的分裂,势必造成对整个联盟控制力的弱化,要知道所谓 “苏维埃联盟”,那是有着不同民族和诉求的成员国组成,从波罗的海三国到乌克兰,终于,这个联盟开始坍塌,而当叶利钦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公开与戈尔巴乔夫对抗的时候,这个联盟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根本的依托。而最后,戈尔巴乔夫还似乎如鸵鸟一般的要维系一个苏联的架子和名义,如同一个克林姆林宫的祥林嫂一般,唠唠叨叨,实质上却已经成为无法参与后苏联时代政治博弈的边缘人。
从《失败的帝国》到《大国的崩溃》,你可以感受到一种政治模式的传承,它不容易被打破,往往需要更有决断力,同时更有利益团体捏和力的人物才能促成。很遗憾,戈尔巴乔夫不是这种人,有趣的是,从俄罗斯的叶利钦,到乌克兰的克拉夫丘克,却恰是在本国中更有决断力,又善于辨识和达成联盟的时代枭雄,面对他们,戈尔巴乔夫的失败更加不可避免。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叶利钦,甚至到后来的普京,都未能完全摆脱苏联的政治基因,他们同样在开始乐于与西方接触和合作,却慢慢发现得不到预期的收益,更不断增强一种受辱感。所以,苏联解体后的兴奋很快散去,而美国一些缺乏远见的政客也过于沉浸于 “肢解” 敌人的快感中,没有及时抓住时间窗口,将苏联纳入到一个更友善的框架下。相反,西方国家的过度提防和傲慢终于还是让后来的俄罗斯与美国成为关系复杂,如今对抗性的关系。而对于俄罗斯,从更远的历史,到更近的苏联,依然沿袭着大国的自我定位,尽管它的
GDP 如今不到美国的 7%,中国的 12%,德国的 40%,甚至比韩国低。历史的发展常常有难以轻易摆脱的轨迹,它穿越历史,并试图继续延伸,考验着历史参与者的智慧和担当,而《失败的帝国》和《大国崩溃》读罢,会让你对苏联这段历史轨迹,有更细节的认识,引发更深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