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一本透过行政伦理视角思考历史、观察现实和展望未来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揭示了人类走向合作治理的必然性。作者创造性地对行政伦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既对合作社会进行了具体化的描述,又富有逻辑地论述其到来的必然。在理论视野的逐步拓展中,作者通过把握全球化以及后工业化的历史趋势,勾勒出一副导向“全球合作治理”的全景式画面。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一、 行政伦理研究的兴起
  • 二、 公共服务的依据或路径
  • 三、 行政伦理研究的过渡性
  • 第一章 作为学科的行政伦理
  • 第一节 行政伦理研究的理论追求
  • 一、 时代呼唤中的行政伦理学
  • 二、 行政学研究中的伦理支持
  • 三、 行政伦理研究中的一般性课题
  • 四、 行政伦理研究中的继承与创新
  • 第二节 行政学研究中的学术自觉
  • 一、 中国行政学研究的历史前提
  • 二、 中国行政学理论视角的转变
  • 三、 中国行政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 四、 立足于现实的行政学研究
  • 五、 专业化背景下的学者责任
  • 第三节 行政伦理学的话语重构
  • 一、 摒弃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思维范式
  • 二、 超越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理论取向
  • 三、 打破实证主义方法的“神话”
  • 第四节 行政伦理学科建构的关节点
  • 一、 以学科为契入点的研究
  • 二、 理性直觉的思维方式
  • 三、 从现实出发进行“完整性”建构
  • 第二章 行政发展中的行政伦理
  • 第一节 行政发展的历史脉络
  • 一、 统治行政与管理行政
  • 二、 有限政府与管理行政
  • 三、 管理行政的职能变革
  • 四、 走向合作治理
  • 第二节 社会治理体系“返魅”的路径
  • 一、 “解构”中的价值“返魅”
  • 二、 指向道德的价值“返魅”
  • 三、 道德“返魅”的路径
  • 第三节 行政发展中的行政道德
  • 一、 20世纪完善官僚制的努力
  • 二、 否定官僚制效率取向的逻辑
  • 三、 从行政人员入手寻求出路
  • 第四节 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
  • 一、 近代社会的价值失落
  • 二、 价值重建的动力源
  • 三、 相向而立的两种理论视角
  • 四、 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实践取向
  • 第三章 行政道德的来源与功用
  • 第一节 领域分化后的道德寓所
  • 一、 农业社会的“权制”和“权治”
  • 二、 工业社会的领域分化
  • 三、 领域分化中的道德阈限
  • 四、 领域融合中的道德普遍化
  • 第二节 道德的来源及其实现
  • 一、 寻求确定性的和共通的道德基础
  • 二、 道德教育途径的有限性
  • 三、 道德实现的主客观路径
  • 第三节 道德与行政人员的自由
  • 一、 作为人的本性的自由
  • 二、 作为人的理性的自由
  • 三、 根源于道德的自由
  • 四、 行政人员如何获得自由
  • 第四章 公共行政中的公正与公平
  • 第一节 平等、公正的历史演进
  • 一、 和谐社会追求中的社会公正
  • 二、 等级社会没有社会公正
  • 三、 形式平等无助于社会公正
  • 四、 平等、公正的价值
  • 第二节 “效率导向”与“公正导向”
  • 一、 公共行政的“效率导向”
  • 二、 公共行政的“公正导向”
  • 第三节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一、 公平与效率矛盾的矫枉过正
  • 二、 公平与效率矛盾中的政府角色
  • 三、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 第四节 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路径
  • 一、 人类对公正的追求
  • 二、 社会公正的实质
  • 三、 在历史转型中看公正
  • 第五节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安排
  • 一、 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平
  • 二、 结构失衡与社会公平
  • 三、 发现“德制”建设的机遇
  • 四、 在“德制”安排中实现社会公平
  • 第五章 公共行政中的信任
  • 第一节 历史坐标中的信任
  • 一、 习俗型信任
  • 二、 契约型信任
  • 三、 合作型信任
  • 四、 基于信任的合作
  • 第二节 历史脉动中的合作与信任
  • 一、 合作与信任受到普遍关注
  • 二、 同一性与开放性的需求
  • 三、 罗尔斯对社会合作前提的设定
  • 第三节 “信任”、“信赖”与“承诺”
  • 一、 “信任”不同于“信赖”
  • 二、 信任是对承诺的超越
  • 三、 有信任才会有合作
  • 第四节 诚信生活与行政人员的行为选择
  • 一、 诚信是一种生活形态
  • 二、 诚信生活的重建
  • 第五节 政府诚信及其社会信用建设
  • 一、 以政府诚信回应时代的要求
  • 二、 信用秩序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 三、 信用秩序建设的法律制度途径
  • 第六章 构建以信任为基础的组织
  • 第一节 “非中心化”进程中的信任与合作
  • 一、 官僚制的“中心—边缘”结构
  • 二、 组织结构非中心化的意义
  • 三、 信任与合作的出场
  • 第二节 组织管理中的信任与合作
  • 一、 组织管理中的信任重建
  • 二、 在社会背景中看组织
  • 三、 信任与合作的同构
  • 第三节 组织整合机制中的信任
  • 一、 权威整合、价格整合与信任整合
  • 二、 组织行为的同一性
  • 第四节 后工业化进程中的组织变革
  • 一、 后工业化给予组织的压力
  • 二、 “危机管理”中的组织变革要求
  • 三、 合作制组织的构想
  • 第七章 后工业化与民主困境
  • 第一节 后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危机
  • 一、 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 二、 合法性的危机
  • 三、 合理性的丧失
  • 四、 基于“反思”的建构
  • 第二节 民主困境中的治理变革
  • 一、 民主受到了冲击
  • 二、 谋求治理体系的变革
  • 三、 建构合作治理的体系
  • 第三节 对“参与治理”理论的质疑
  • 一、 参与治理理论的滥觞
  • 二、 参与治理的理论设计
  • 三、 参与治理结构上的非民主性
  • 四、 参与治理的不可能性
  • 第四节 后工业化背景下的“德制”构想
  • 一、 后工业化中的制度变革要求
  • 二、 基于现实的德制构想
  • 三、 德制构想的思想借鉴
  • 四、 基于“否定之否定”的德制构想
  • 第八章 合作的社会治理
  • 第一节 走向合作治理的历史进程
  • 一、 合作治理的历史契机
  • 二、 基于公共利益的合作治理
  • 三、 多元社会中的合作治理
  • 四、 合作治理中的信任
  • 第二节 “协作”与“合作”之辨异
  • 一、 对协作与合作的历史性理解
  • 二、 对协作与合作前提的实质性梳理
  • 三、 对协作与合作图式的差异比较
  • 第三节 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
  • 一、 研究行政人员自主性的意义
  • 二、 行政人员自主性的获得
  • 三、 行政人员自主性的历史前提
  • 四、 基于道德自主性的合作
  • 第四节 构建合作的意识形态
  • 一、 意识形态重建的任务
  • 二、 合作关系的生成
  • 三、 作为信任文化的合作意识形态
  • 第九章 全球化与后国家主义
  • 第一节 全球化中的合作与和谐
  • 一、 后工业化背景下的全球化
  • 二、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 三、 中心——边缘模式的解构
  • 第二节 全球化与共同体建构
  • 一、 全球化不是征服运动
  • 二、 全球化不是同质化
  • 三、 “脱域化”与合作共同体
  • 四、 自主性基础上的合作秩序
  • 第三节 “后国家主义”时代
  • 一、 后国家主义的出现
  • 二、 新社会自治运动
  • 三、 后国家主义时代的社会治理特征
  • 主要参考资料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