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中国五年规划编制为例,剖析了中国中央政府如何制定重大公共政策,概括提炼出中国独特的民主决策模式,即“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

内容简介

决策模式是指一套旨在集中各方面参与者智慧、优化决策质量的程序和机制,包括屈群策、集众思、广纳言、合议决、告四方五个环节。

书中提出,中国政策制定经历了内部集体决策、“一言堂”决策、内部集体决策重建、咨询决策、走向公共决策五个阶段。书中论述了中国政策民主的特点:重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参与者和决策者的双向参与;“自下而上”驱动和“自上而下”驱动相结合;注意吸收外国专家和机构的意见;重视不同决策主体事前的充分协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绪言 史诗般的伟大复兴
  • 第一章 计划、规划与中国制度模式
  • 一、计熟事定,举必有功
  •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三、本书的内容
  • 第二章 “集思广益”民主决策模式
  • 一、集思广益的政道传统
  • 二、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 三、科学民主决策体制的探索
  • 四、“集思广益”决策模式
  • 五、“集思广益”决策圈
  • 六、“集思广益”决策机制
  • 第三章 五年计划的四代决策模式
  • 一、1.0版本:内部集体决策(“一五”至“二五”前期)
  • 二、0.0~0.2版本:一言堂决策(“二五”后期至“四五”)
  • 三、1.1~1.2版本:内部集体决策重建(“五五”至“六五”)
  • 四、2.0~2.2版本:咨询决策(“七五”至“九五”)
  • 五、3.0~3.2版本:“集思广益”决策(“十五”至“十二五”)
  • 六、小结
  • 第四章 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始末
  • 一、基本思路研究(2008年11月—2010年2月)
  • 二、党中央《建议》编制(2009年2月—2010年10月)
  • 三、正式编制《纲要》(2010年2月—2011年3月)
  • 四、结论:集体智慧的结晶
  • 第五章 民主的决策
  • 一、逆向参与:沉默的大多数同样重要
  • 二、决策者调查会
  • 三、动员式意见征集
  • 四、正式渠道的公众意见征集
  • 五、非正式渠道的公众表达
  • 第六章 科学的决策
  • 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 二、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坚实大地
  • 三、千千万万个“外脑”
  • 四、利用外国智力
  • 五、中国特色的纠错机制
  • 第七章 集思广益的专断
  • 一、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 二、党中央的统合决策
  • 三、“社会工程师”的顶层设计
  • 四、事前协商吸纳事后掣肘
  • 五、全国一盘棋
  • 第八章 民主的含金量:龙象之争
  • 一、编制机构与编制步骤
  • 二、起草机制:专题研究vs.深入调研
  • 三、咨询机制:政策妥协 vs. 广纳群言
  • 四、公众参与机制:正向参与 vs. 逆向参与
  • 五、决策机制:行政决策vs.国家决策
  • 六、小结:决策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 第九章 决策民主之路其修远
  • 一、专业化:精英决策的“皇帝新装”
  • 二、缺乏约束的集中:走走过场的民主
  • 三、分利集团:碎片化的危险
  • 四、见异思迁:危险的方向
  • 五、通向优质民主的道路
  • 结语 中国秘诀:集思广益
  • 附录 五年计划编制编年简史(1951—2006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中国五年计划模式中学习民主决策模式。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722 本 #《中国民主决策模式》️尽管底子薄、外部环境恶劣,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经济虽历经波折,还是取得了不俗的增长速度,1953—1978 年,GDP 年均增长速度达 6.5%。更为关键的是,那时中国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为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 “硬件” 与 “软件” 基础。️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以及限制 “资产阶级法权” 的种种措施使中国变成一个十分扁平化的社会,不存在任何势力强大的 “分利集团”。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的不平等程度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量跨国实证性研究证明,平等往往有利于经济增长,而不平等往往导致经济停滞不前。因此,平等的社会结构是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制度保障之一。️在毛泽东时代,各级教育也高速发展。学龄儿童入学率由解放前的 20%左右迅速增加到 1976 年的 97.1%,成人文盲率由 1949 年的 80% 急剧下降至 1982 年的 22.8%。表 0—1 显示,共和国前 30 年,基础教育发展很快。小学在校生人数增长了 5 倍,初中在校生人数增长了 54 倍,高中在校生人数增长了 61 倍。️1978 年以后,在长达 30 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一直高歌猛进,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也一路攀升,按汇率计算,相继于 2000 年超越了意大利,2005 年超越了法国和英国,2008 年超越了德国,2010 年超越了日本,现已稳居世界经济的第二把交椅。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实际上早在 1992 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大于日本了。️中国擘划未来的载体是定期推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或规划),往往是以五年为周期的计划。五年计划几乎和新中国同龄,中国于 1953 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除了 1963—1965 年的调整时期之外,都无一例外地制定与实施了五年计划,成为每隔五年一次的政策循环。️人类的发展有了几十万年,在中国这个地方,直到现在方才取得了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条件。自从取得了这个条件,我国的面目就将一年一年地起变化。每一个五年将有一个较大的变化,积几个五年将有一个更大的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制定中长期计划就意味着不相信市场万能,而是相信未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预测未来的确十分困难,因为影响未来的变量太多,准确预测未来的每一个细节既无可能,又无必要。在这个意义上,哈耶克断言人类不可能全面、准确、及时地把握现实与未来的所有细节无疑是对的。️只要现实与未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知的,计划便是可能的;只要计划是可能的,就有必要制定计划,明确奋斗方向,力争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尽量扩大人民的福祉。中国的五年计划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指南针”,是引导各项具体经济、社会政策的纲领。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奇迹之路就是以一连串的五年计划为基石而铺就的。️决策的科学性首先体现为 “一切政策从实际出发”,这就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中国科学方法论。中国制定一切政策总是力求切合实际,通过立足政策实践,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分析实际问题,出实招。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体现为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决策过程中开展专业化的研究,吸取人类文明成果,不论洋和尚还是土和尚,都请来念念经。不断开会讨论,“比较、交流、反复”,以克服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片面性。

      1
      评论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