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8千字
字数
2018-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梁漱溟对中国社会改造与乡村教育关系的思想。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上半期,在中国兴起了一场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称之为“乡村建设运动”。作为一种改良主义实验,它希望在维护既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兴办教育、倡导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务和移风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趋衰弱的农村经济,刷新中国政治,复兴中国文化,实现“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
在实践层面,“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通常与国家发展的战略、政策、措施密切相关,并呈现出“群体性”和“多样化”的特点。“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百年乡村建设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融汇中西的作用,有其独特的学术内涵与时代特征,是我们认识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实施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忽视的学术遗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当代齐鲁文库》编纂说明
- 编纂委员会
- 总序
- 编辑体例
- 编者说明
- 1938年
- 告山东乡村工作同人同学书
- 一 山东问题与吾侪工作
- 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核心问题
- 三 迅速建立我们的团体组织
- 山东乡村工作人员抗敌工作指南
- 甲 工作目标
- 乙 工作中的几个原理原则
- 丙 在工作中吾人对各方面之态度
- 丁 发动民众及运用民众武力
- 附 同人应注意事项
- 召开战时农村问题会议,并于政府中设置常设机关案
- 改善兵役实施办法建议案
- 询问战时农会组织通则案
- 请开全体审查会,并请政府当局出席切实检讨抗战工作案
- 1940年
- 创办私立勉仁中学校缘起暨办学意见述略
- 抗战与乡村
- 一 抗战前的主张
- 二 抗战初起,为动员问题献议当局
- 三 再度之献议
- 四 陕北之游
- 五 徐州小驻
- 六 在武汉的工作
- 七 大后方的兵役问题
- 八 巡历华北华东各战地
- 乡村建设论战通讯一束
- (一)梁漱溟先生第一次来函
- (二)千家驹先生复函
- (三)梁先生第二次来函
- (四)李紫翔先生来函
- 1941年
- 《璧山农村》出版赠言
- 我努力的是什么
- 引言
- 一 1941年二三月间的一段经过
- 二 “七七”以前的讲演
- 三 “八一三”以前的文章
- 四 国防参议会
- 五 访问延安
- 六 国民参政会
- 七 改善兵役运动
- 八 解决党派问题的我见
- 九 巡历华北华东各战地
- 十 统一建国同志会
- 十一 上年4月间的一个提案
- 十二 总结全文
- 乡村建设纲领
- 甲、对于中国问题之基本认识
- 乙、确定建国之理想目标
- 丙、进行之方针路线与步骤
- 丁、担负工作之系统力量
- 戊、可能成功的新社会
- 1942年
- 教育的出路与社会的出路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1944年
- 宪政建筑在什么上面
- 一 什么是宪政
- 二 宪政建筑在什么上面
- 三 举例来说明
- 中国到宪政之路
- 一 试论什么是宪政
- 二 民主精神之分析
- 三 宪政与民主
- 四 英国之例
- 五 再看苏联如何
- 六 由阶级统治到民主政治
- 七 阶梯原理
- 谈中国宪政问题
- 1945年
- 中国统一在何处求
- 一
- 二
- 三
- 四
- 1947年
- 政治的根本在文化
- 树立信用 力求合作
- 一
- 二
- 三
- 1951年
- 两年来我有了哪些转变
- 一 旧日中国是不是封建社会?
- 二 中国社会发展可能不可能有特殊?
- 三 中国社会缺乏阶级的问题
- 四 中国问题是不是要从阶级斗争中求解决?
- 五 接受不接受唯物观点?
- 六 中国革命要由什么人来领导?
- 七 群众运动中的领导问题
- 关于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问题
- (一)所谓经济基础究竟指什么而说?
- (二)哪许多东西是所谓上层建筑?其间又有些什么不同?
- (三)在经济基础与其上层建筑之间有着何等样的关系?
- 1952年
- 何以我终于落归改良主义
- 一 对于中国革命问题一种似是而非的判断和处理
- 二 抗战前的言论和行动
- 三 抗战起后的言论和行动
- 四 抗战中期到胜利之前的言论和行动
- 五 抗战胜利到解放前夕的言论和行动
- 六 说明如此判断和处理的由来
- 七 问题在武力缺乏其主体
- 八 深感无秩序之苦
- 九 武力主体在1911年前和在其后
- 十 深刻地认识无秩序
- 十一 不求统一于上而求统一于下
- 十二 始终自以为是
- 十三 到底是无秩序还是有秩序
- 十四 就为不懂矛盾论所以一无是处
- 十五 这才晓得原来我没有革命
- 跋语
- 1960年
- 这便是我求全国统一之道
- (一)1949年我劝中共方面不要再打,是保蒋吗?
- (二)我反对以武力求统一,我正面的主张,是怎样求统一呢?
- 1964年
- 谈我的思想问题
- 1966年
- 谈全国统一稳定的革命政权的建立
- 1969年
-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 第一期思想与近代西洋功利主义同符
- 转入古印度的出世思想为第二期
- 再转而归落到中国儒家思想为第三期
- 我早年思想演变的一大关键
- 1971年
- 略述1924年在曹州办学经过
- 1974年
- 试论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属于马克思所谓亚洲社会生产方式
- 一 世界各方各族的历史发展非必皆次第经历着一般所说的社会发展史上那五个阶段
- 二 中国社会发展大异乎古希腊罗马那个被认为是典型的奴隶生产制社会
- 三 中西社会组织结构不同
- 四 个人在家族(家庭)生活中和在集团生活中的位置关系时有转变不同
- 五 在世界五大法系之间,中国法系显著特色
- 六 奴隶生产制社会的界说及其典型事例
- 七 古中国似不曾经历奴隶生产制社会那一阶段
- 八 试论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属于马克思所说亚洲社会生产方式
- 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
- 一 一个分析贯彻全文
- 二 从物理情理之不同谈到西洋人和中国人之不同
- 三 今天中国人好讲情理是渊源自古的
- 四 革命从身出发抑或从心出发有所不同
- 五 革命从心出发是中国革命的特色
- 六 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伦理情谊
- 七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 八 西人所长吾人所短,长短互见,各有得失
- 九 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审查孔孟之道(上)
- 十 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审查孔孟之道(下)
- 1976年
- 英国宪政之妙
- 1977年
- 我致力乡村运动的回忆和反省
- 1983年
- 怀念卢作孚先生
- 1984年
- 我从事的乡村工作的简略回顾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