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聚焦宋元明清四代历史,揭示历史的复杂与多变,提供观察和认识历史的多重维度。
内容简介
《南渡君臣:宋高宗及其时代》:本书内容涉及靖康之变北宋王朝刹那覆灭到建炎南渡高宗政权初步立足的历史过程、宋高宗于岳飞在宋金和战上特殊的君臣关系等,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不仅代表了作者对于南宋初四十年历史的认识,更有助于一般读者深入认识“中国转向内在”这一主题。
《稽古至治: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被称为“皇帝教科书”,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法则的史学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必读之书。那么一千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读懂《资治通鉴》?
《天水一勺:研宋品书序跋漫谭》:本书分品读篇、自序篇、漫谈篇和缅怀篇。品读篇主要收录作者撰写的以宋史著作为主的书评,如评论《宋会要辑稿》、《宋代登科总录》、《朱瑞熙文集》等,涉及宋代科举、人物、文化、理学等方方面面;自序篇收录作者近年来有关宋史的著作和论文集的序言,揭示了作者对于宋元变革、宋代人物研究等的基本认识;漫谈篇收录了近年来作者有关研治历史尤其是宋史方面的随笔,特别提出在新技术条件下所应警惕的研究陷阱等问题;缅怀篇则收录了作者对几位已故宋史学者刘浦江、张其凡等的悼念文章。
《从黄山白岳到东亚海域:明清江南文化与域外世界》:本书在江南文化研究领域中另辟蹊径,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作者以多年关注的领域——“徽学”为起点,逐渐延伸至域外文献和东亚海域。瞻顾内外的同时溯流寻源,展现了构筑江南文化的内在因素,同时提炼出了江南文化的品质与内核,为读者打开了了解江南文化的全新视角。
《日暮乾清门:近代的世运与人物》: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有一句名言:“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本书所涉及的,就是“其表在政”的部分,包括近代的制度、人物与史事,它们是世运盛衰的直接表征。书中收录的20篇文字,内容跨度百余年,从嘉道年间到1919年底,阐释晚清君主的早朝、召见活动时君臣的互动、中枢机构的运作、皇帝如何批示文书、官场的机密通信,尝试从制度的视角,重新解释影响历史走向的诸多政治事件,包括辛酉政变、皇族内阁、清帝退位、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权继承,也勾勒了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驻美公使陈兰彬、驻英公使汪大燮、风云人物康有为、外交总长陆徵祥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揭示这些人所熟悉的史事、人物背后一些幽微的线索,希望给读者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本书对晚清卫生相关书籍的研究,可谓是西方史学视角和方法运用在中国史研究中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 新文化史 代表作之一。
《叶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本书内容主要涉及胡适、陈寅恪、严复、刘师培、梁启超等晚清民初的学界“大师”。作者从晚清民国的各种报纸、档案、日记及后来的回忆录中,钩沉索隐,考证出这些著名人物不为人知的一些行动或文字,如讨论胡适早年在上海读书时的一些经历和发表的文字、陈寅恪到底是不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严复在复旦公学时期的所作所为、刘师培如何为袁世凯称帝张目、康有为梁启超与袁世凯的关系等,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清末民初历史和这些重要人物的认识,揭示了过去那段历史的另一面。
《察势观风:近代中国的记忆、舆论与社会》:本书试图追索的个体生命、记忆片段与思想竞逐,无疑都是近代中国的流风余韵,这里面更多是激烈的一面,因为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一波一波历史巨浪的卷席之下,壮怀激烈,屡败屡战,其中的潮与流值得重访与细分,而此前则对于这些面相有过于趋实,而较少注重那些在一切事物中的灵魂,殊不知过于僵硬的外表下面,往往有着曲曲折折的灵魂,只有人“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借用徐志摩语),如果对此不能另辟蹊径,重拾对于“人事”之重视,发潜德之幽光,当然也就无法深入理解孕育这些灵魂的社会。
《新文化运动百年祭》: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除了学生爱国运动,更以“新文化运动”揭开了现代中国思想变革的序幕。在五四百年之际,重新思考新文化运动以及同一时期“旧文化”的跌宕起伏,便成为我们重建当前思想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本书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学术在新文化运动冲击下的际遇,揭示了所谓“旧文化”暨传统经学在近代的转折过程,呈现出不同于西式“新文化”叙事的另一种声音,揭示了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若干面相和传统士人的精神传统,为传统文化如何焕发生机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天行有常:周振鹤时评集》:本书收录周振鹤教授在《新京报》等报刊专栏上发表的时评类短文六十余篇,内容涉及文化、教育、法制、旅游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关于大学教育、博士培养、高校职称、高考政策、学术道德的思考;有对于环境保护、文化遗产、自然灾害、文化变迁、法制建设的论述,有对于贪污腐败、医疗乱象、以权敛财的批判,还有关于慈善捐款、知识教养、电子游戏、网络语言的见解等。虽然本书所叙之事已过去十多年,但所揭示的现象,所表达的观点仍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意义。
目录
- 南渡君臣:宋高宗及其时代
- 版权信息
- 鸣谢
- 自序
- 绍兴体制与南宋史诸问题
- 从靖康之变到建炎南渡
- 苗刘之变的再评价
- 莫道西线无战事
- 刘豫与杨么
- 秦桧、张浚、赵鼎与李光的四重奏
- 宋高宗手敕岳飞《起复诏》的始末与真伪
- 绍兴和议与岳飞之死
- 宋代第二次削兵权
- 大宋的军队必须姓赵
- 张俊供奉的御筵菜单
- 秦桧专政形象的自型塑与被型塑
- 从绍兴更化到绍兴内禅
- 南宋高宗朝中兴语境的蜕变
- 两代君主同堂时
- “中兴圣主”与《中兴瑞应图赞》
- 中国为何转向内在
- 附录: 纪事年表
- 稽古至治——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版权信息
- 自序
- 怎样读《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的思想史读法
- 认识《资治通鉴》的几个关键问题
- 从“通”“鉴”二字谈如何读史
- 再谈屈原为什么没有出现在《资治通鉴》中?
- 我们为什么读《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文本的内外语境
- 司马光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中的表达
- 秩序至上还是君主至上?
- 司马光早期政治思想初探
- 王安石和司马光,到底谁更懂经济?
- 一个曹操,各自表述
- 德政,是一种治理模式
- 凡是教学都应该给予方法
- 《资治通鉴》Q&A
- 天水一勺:研宋品书序跋漫谭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品读篇
- 《万历十五年》读后
- 史学名家的劳瘁之作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拓荒者的耕耘
- 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 考源校讹,语林增色
- 以农立国
- “斜晖脉脉水悠悠”
- 历史的天空
- 金榜题名会有时
- 董理增订愈转精
- 矻矻劳作,巍巍丰碑
- 建档立传,追迹金榜题名人
- 纠错正讹,会要新生
- “追寻历史的活法”
- 好气任侠,崇礼重法
- 朱熹功臣,劳瘁之作
- 考亭有知音
- 南宋“祖宗之法”的记录
- “子道自能久”
- 金字塔的底部
- 暗合前修诚可信
- 根基坚实的大厦
- 知人方可论世
- 月峰有光华,不掩赖茂生
- 云贵樟气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永久的纪念
- 静如平湖,崇若高山
- 千秋说赵普
- 吾儒有藏自兹始
- “跳出三界外”
- 《文献通考》点校本跋尾
- “宋元变革论”笔谈主持人语
- 诗由情生
- 自序篇
- 《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引言
- 《宋史宰辅表考证》前言
- 《近世中国:从唐宋变革到宋元变革》自序
- 《知人论世:宋代人物考述》自序
- 《天地间气:范仲淹研究》自序
- 《文献可征:宋代史籍丛考》自序
- 《仇雠相对:版本校勘学述论》自序
- “王瑞来学术文丛”跋语
- 古籍校勘,温故知新
- 《立心立命: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随笔》自序
- 《不废江河》自序
- 《日知余录:海客谈瀛洲》自序
- “北大古文献派的……”
- 漫谈篇
- 治史尤应专
- 哈哈镜的真实
- “汉学”表述商兑
- 岳阳楼非青楼,古人不可厚诬
- 买书、藏书与用书
- 说余白
- 饰品与食品
- 书籍之路,多向交流
- 以俗化雅,约定俗成
- 警惕数据库
- 缅怀篇
- 遥祭浦江
- 谦谦君子,巍巍学人
- 本性难移
- 天堂也有宋史
- 昨夜星辰
- 从黄山白岳到东亚海域:明清江南文化与域外世界
- 版权信息
- 自序
- 松窗长昼忆平生
- 且拥图书称富叟
- 吴景超的学术与人生
- 徽州朝奉来取宝
- 纸皂代差
- 风雨沧桑屯溪桥
- 历史劫难的流传与记忆
- 边缘山区的社会建构
- 黄山钟鸣的百年回响
- 信有人间翰墨香
- 叶名琛的家世与交游
- 门簿:官场文化与拜年习俗
- 哈佛大学收藏的晚清老照片
- 遥瞻日出乡
- 长天远水琼浦月
- 琉球馆
- 日暮乾清门:近代的世运与人物
- 版权信息
- 自序
- 从此君王勤早朝
- 面对天颜咫尺间
- “枢译勇怯无常,国事可知矣”
- “诸公之祸,肇于搁车矣”
- 宸翰纶音自宫中来
- “阅后即付丙”
- “军机、总署各衙门差使,均宜得一二处”
- 成为“王佐”
- “太上皇”的烦恼
- “皇华使节耀万邦”
- “荔秋拘谨畏事,与莼甫抵牾已久”
- “合众国之上法”
- 使馆有本难念的经
- “假借了武器不肯丢”
- “为救圣君哭秦庭”
- “此事非不可办,不能急图耳”
- 举火积薪要自毙?
- “相如白璧完能否?”
- “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 陆徵祥在1919
- 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 版权信息
- 修改版自序
- 导论 从书籍史到阅读史
- 一 关于书籍史研究
- 二 阅读史
- 三 晚清书籍史/阅读史研究概况
- 四 关于晚清书籍史研究的若干探索
- 第一章 卫生与种族关系之建构
- 一 本书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
- 二 作为问题的种族与作为象征的卫生
- 第二章 晚清出版的生理卫生书籍
- 一 生理卫生书籍的广告
- 二 生理卫生书籍的出版数量
- 三 其他有关的生理卫生文类
- 第三章 晚清文化市场上的生殖医学书籍
- 一 回顾
- 二 生殖医学书籍的广告
- 三 生殖医学书籍的具体出版书目
- 四 晚清所编书目中的生殖医学书籍
- 五 书籍内容
- 第四章 “卫生”书籍产生的反响
- 一 生理卫生书籍及相关文类产生的影响
- 二 生殖医学书籍产生的影响
- 三 阅读生殖医学书籍
- 四 小结
- 第五章 卫生、种族与晚清的消费文化建构
- 一 消费文化中的政治化
- 二 新政治文化
- 三 余论
- 附录
- 一 晚清出版的关于进化论与种族论述书籍书目
- 二 《汴梁卖书记》
- 三 《吾妻镜》
- 参考文献
- 一 史料之部
- 二 中文研究著作之部(包括译著)
- 三 英文研究著作之部
- 叶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
- 版权信息
- 自序
- 胡适何以“暴得大名”?
- 少年胡适在上海时史料补遗
- 陈寅恪与复旦公学
- 言行之间
- 严复与熊季廉的“父子”之交
- “以学殉时”
- 南桂馨与刘师培
- 南桂馨与阎锡山
- 辛亥前康、梁同袁世凯关系之一例
- 清末的新性道德论述
- 晚清思想家何启、胡礼垣行迹述考
- 察势观风:近代中国的记忆、舆论与社会
- 版权信息
- 自叙
- 第一章 曾文正公“复活”记
- 第二章 天崩地解与感同身受
- 第三章 四川观、桃花劫与思想战
- 第四章 少年人的主义之争
- 第五章 出版纠纷、地域观念与创伤记忆
- 第六章 政治寿?文化寿?
- 第七章 从生活教育到人文教育
- 附录一 青年史学家的自我修养
- 附录二 扩充思想史的视野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 版权信息
- 序言
- 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 一、哪一个“五四”?
- 二、新青年的“诞生”
- 三、传统经学的困境与新文化运动
- 四、“大爆炸”之后的青年宇宙
- 五、用科学整理国故
- 六、经学已死,经学史当兴?
- 七、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宿命
- 章太炎与近代经学一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唐文治与经学在近代的回潮
- 一、“以史学为中心”的学术
- 二、“道咸以降之学新”
- 三、最后的洋务派
- 四、“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 梁启超的修身三书
- 一、晚清“德性的失范”
- 二、“复古以求解放”:传统知识体系的消解
- 三、部族政治下的“一盘散沙”
- 四、“返本开新”
- 纪念马一浮先生
- 一、出处之义
- 二、儒佛会通
- 三、复性之学
- 四、新六艺论
- 潘雨廷《诗说》漫谈
- 王安石与北宋时期的政治共识
- 一、师道缘何复归
- 二、士大夫的自觉与现实权力结构调整
- 三、动摇“立国之本”?
- 王阳明与他的时代
- 一、引言
- 二、何故纷纷议阳明?
- 三、王阳明时代的基本问题
- 四、阳明学的师道精神
- 天行有常:周振鹤时评集
- 版权信息
- 序
- 中国文化之于世界遗产
- 奥斯维辛只能震撼有良知的人
- 海啸发生在月圆之时
- 天行有常,无需敬畏自然
- 鼓浪屿大幅度提高收费门槛超越国情
- 谁来鼓励不愿学而优则CEO的学子?
- 高招名额分配应抑强扶弱
- 不必为文化人被冷落而鸣不平
- 鼓浪屿景点暂停收费的改革体现民意推动
- 高校职称需制定新评定标准
- 地域歧视是思想上的不正确
- 别让方言挟文化随风而逝
- 今后我们还要不要乘国航的班机?
- 给国人与外宾同样的方便
- 培养博士在质不在量
- 事实准确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 真正结束二战阴影尚需努力
- 保持地名的历史连续性与严肃性
- 法制远比信访更重要
- 105次罚单:我们不需要无原则的同情
- 慈善捐款是一种精神上的义务
- 县委书记的胆量为何这么大
- 要认真严肃对待我国公民偷渡问题
- 通识教育要从中学开始
- 汉语热缘于文化热是一种误读
- 评审人与评审意见可以随便泄露吗?
- 简体字表能否微调?
- 重测珠峰的最大意义在于求真
- 不要强制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自然科学基金委推卸得了责任吗?
- 考察精神远比考察成果更重要
- 村镇出名以后,保护还是开发?
- 电子游戏猛于虎
- 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理应祝贺
- 想起珍贵文献被毁就心痛
- 有比钟祥汉江大桥更离奇的事吗?
- 救救中文
- 对于电影,我在等待第三天
- 医院不是商业机构,医生不是商人
- 一流高校应招收中国学的学位留学生
- 惩治高校腐败要有更可靠的监督
- 博导是职称吗?
- “天地君亲”莫再唱
- 惊闻保护费
- 应该建立人文科学水平评定机制
- 似乎又出错了拳头
- 学术著作应以《谢辞》为开端
- 中国暂时不要诺奖也无妨
- 为何用人单位要对博士学历查三代
- 有教养比有知识更难
- 群众创造“粉丝”
- “手机国学”无非是个商机
- 学术创新殊非易易
- 文化变迁无关个人情感
- 过度旅游是一种灾害
- 行星的定义今后就不会再变了吗?
- 德国周末允许一张火车票乘五人的启示
- 学校男女生比例问题应引起充分重视
- 中国大学教育到底成功与否
- 看国家社科基金中标课题名单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