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1千字
字数
2019-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有趣书,带你重返语文的历史现场;一册可博古通今的赏画集,纸上美术馆饱览风物人情。
内容简介
“哄堂大笑”出自一项有趣的制度;“私淑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弟子?“高足”原来指驿传制度中的骏马;“无它”原来是古人相见的问候语。
100个日常词汇,如果追根溯源,能发现怎样更迭变化、出其不意的故事?词汇的变迁隐含着什么样的真实生活细节?历史严肃的面孔下,有多少有趣的风俗被人遗忘,又在多大程度上能被还原?《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以举重若轻的笔法,写我们生活里耳熟能详的词语,在轻松起步的阅读中,不经意地走向历史的深度;而100幅与词汇既相关又参差互补的图画,仿佛支撑起一座纸上美术馆,让人流连于审美之旅中,感受绵密的历史质地和人情风物变迁。
目录
- 版权信息
- 礼仪·人称
- “八拜之交”到底指拜几拜
- “分庭抗礼”为何形容平等相待
- “无它”原来是古人相见的问候语
- “叨陪末座”竟然跟饕餮有关
- “名”“字”原来是两回事
- “指名道姓”为何是不礼貌的行为
- “拾级而上”到底怎样“拾级”
- “令堂”为何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 “公主”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 “内人”原本就是指妻子
- “拙荆”为何谦称自己的妻子
- “良人”只能用于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 “阁下”为何是敬称
- “尸位素餐”的“尸”不是指尸体
- “足下”为何是尊称
- “孝子”原本不是指孝顺的儿子
- “千金”本来是比喻男孩子
- “禁脔”原来专指皇帝的女婿
- 衣食·住行
- “充耳不闻”的“充耳”原来是耳塞
- “平头百姓”的“平头”原来指一种头巾
- “在下”竟然是裹腿布
- “体无完肤”原来是形容身上的刺青
- “抓髻”原来是“髽髻”之误
- “愁眉”竟然是女子美丽的眉妆
- “秀眉”本来是形容老年男性的长眉
- “大快朵颐”为何形容大饱口福
- “脍炙人口”的“脍炙”到底是什么东西
- “电光石火”的“石火”乃是取火之法
- “灯红酒绿”的酒真的是绿的
- “雅量”原来是形容酒量大
- “滑稽”竟然是一种流酒器
- “食指大动”为何形容口福
- “筷子”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南墙”是什么墙
- “寿终正寝”的“正寝”是什么地方
- “屋漏”不是指屋子漏雨
- “家累”不是形容沉重的家庭负担
- “康庄大道”为何比喻美好前途
- “阴沟翻船”的“阴沟”为何会翻船
- 生死·鬼神
- “老死牖下”为何代指善终
- “寻短见”为何比喻自杀
- “三长两短”原来是棺材的形制
- “抽屉”的形制竟然源于棺材
- “丰碑”原来是下葬的工具
- “放肆”原来是威胁要杀掉你
- “风调雨顺”竟然指四大金刚
- “为虎作伥”的“伥”是人还是鬼
- “含沙射影”竟然指能害人的怪物
- “孟婆汤”的“孟婆”原来是风神
- “城隍庙”的“城隍”到底是一尊什么样的神
- 庙堂·江湖
- “附庸风雅”最初并不是贬义词
- “画地为牢”原来是形容刑律宽松
- “哄堂大笑”出自一项有趣的制度
- “感冒”竟然是官场用语
- “打耳光”竟然是模拟割耳朵的战争行为
- “张冠李戴”的“张”“李”到底指谁
- “墨守成规”的“墨”原来指墨子
- “学而优则仕”不是形容优秀
- “私淑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弟子
- “骊歌”为何指离别之歌
- “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 “三姑六婆”为什么是蔑称
- “丫鬟”为何是婢女的专称
- “老鸨”为何是妓院老板娘的蔑称
- “跳槽”竟然是青楼用语
- 男·女
- “星期”原来指浪漫的婚期
- “红男绿女”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 “合卺”为何代指成婚
- “彩礼”原来是“财礼”之误
- “戒指”原来是皇帝宠幸后妃的标志
- “乱点鸳鸯”竟然是做好事
- “掌上明珠”最早是形容情人
- “续弦”为何指男人丧妻再娶
- “呷醋”为何比喻男女之间妒忌
- “烟视媚行”不是形容女人风骚
- “怨女”原来就是古代的“剩女”
- “淑女”不是形容文静的女子
- “花信年华”为何比喻女子二十四岁
- “梨涡”为什么指美女的酒涡
- “戴绿帽”为何是男人的奇耻大辱
- “惨绿少年”为何形容风度翩翩的男子
- 博物
- “马匹”为何用“匹”作计量单位
- “露马脚”露的为何是马脚
- “毛病”为何跟“毛”有关系
- “高足”原来指驿传制度中的骏马
- “耗子”怎么变成了老鼠的别称
- “弼马温”竟然是“避马瘟”的谐音
- “乌贼”为何用“贼”来命名
- “鲍鱼之肆”为何奇臭
- “渴睡”原来是“貉睡”之误
- “虎威”竟然是老虎身上的骨头
- “漫画”原来是一种鸟的名字
- “狗血喷头”为何不使用别的动物的血
- “水性杨花”的“杨花”原来是柳絮
- “楷模”本来是两棵树
- “寿比南山”为何用“南山”来作比
- “吝啬”原来是对大地母亲的赞美
- “招摇”原来是北斗七星的第七星
- “拇指”竟然是脚的第一趾
- “鼻祖”为啥跟鼻子有关系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