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对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写。

内容简介

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诗人和散文家。《尼采评传》所依据的大多为一手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是一本尼采传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学与哲学 尼采与张典——《尼采评传》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童年与教育
  • 第一节 洛肯
  • 第二节 尼采的家族
  • 第三节 父亲的死
  • 第四节 瑙姆堡
  • 第五节 热爱音乐
  • 第二章 浦福塔文科中学时代
  • 第一节 浦福塔文科中学
  • 第二节 古典学教育
  • 第三节 古典学作品
  • 第四节 日耳曼尼亚及荷尔德林与瓦格纳
  • 第五节 其他作品概览
  • 第六节 历史与政治作品
  • 第七节 音乐评论作品
  • 第八节 宗教、道德与哲学作品
  • 第九节 《麦加拉的泰奥格尼斯》
  • 第三章 大学生活
  • 第一节 波恩大学
  • 第二节 莱比锡大学
  • 第三节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第四节 莱比锡语言协会
  • 第五节 给格斯多夫的信
  • 第六节 参加普鲁士军队
  • 第七节 结识瓦格纳
  • 第八节 莱比锡时期的语言学研究
  • 第九节 尼采关于古典语言学的认识
  • 第四章 尼采的德谟克利特研究
  • 第一节 尼采的德谟克利特研究计划
  • 第二节 拉尔修《生平》的文献来源研究
  • 第三节 德谟克利特著作目录真伪问题
  • 第四节 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观点
  • 第五章 巴塞尔大学
  • 第一节 接受巴塞尔大学的呼召
  • 第二节 就职演讲《荷马与古典语言学》
  • 第三节 巴塞尔大学的同事
  • 第四节 特里布森
  • 第五节 巴塞尔大学与文科中学的课程
  • 第六节 参加普法战争
  • 第六章 与瓦格纳一家的友谊
  • 第一节 瓦格纳的《论贝多芬》
  • 第二节 申请哲学教席
  • 第三节 《除夕之夜的回声》
  • 第四节 在拜罗伊特结识迈森蓓
  • 第五节 《曼弗雷德沉思》
  • 第七章 《悲剧的诞生》
  • 第一节 《悲剧的诞生》的发表
  • 第二节 《悲剧的诞生》的接受情况
  • 第三节 《悲剧的诞生》的基本观念
  • 第八章 《前柏拉图哲学家》
  • 第一节 《前柏拉图哲学家》的基本内容
  • 第二节 恩培多克勒
  • 第三节 苏格拉底
  • 第四节 《前柏拉图哲学家》的研究方法
  • 第九章 五部未写之书的前言及相关文章
  • 第一节 《关于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 第二节 《真理的激情》与《非道德的真理与谎言》
  • 第三节 《古希腊国家》
  • 第四节 《荷马的竞赛》
  • 第五节 《叔本华哲学与德国文化的关系》
  • 第十章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 第一节 热衷自然科学
  • 第二节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的写作
  • 第三节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的核心观点
  • 第十一章 《不合时宜的观察》
  • 第一节 《忏悔者与作家:大卫·施特劳斯》
  • 第二节 结识保罗·李
  • 第三节 《历史对人生的利弊》
  • 第四节 勃拉姆斯的《凯旋之歌》
  • 第五节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 第六节 《我们语言学家》
  • 第七节 献给瓦格纳的荷尔德林的《德意志之歌》
  • 第八节 罗姆德博士及科泽里茨
  • 第九节 尼采读佛经
  • 第十节 向玛蒂尔德求婚
  • 第十一节 《瓦格纳在拜罗伊特》
  • 第十二节 首届拜罗伊特音乐节
  • 第十二章 《人性的,太人性的》
  • 第一节 意大利索伦托
  • 第二节 尼采与法国作家
  • 第三节 瓦格纳音乐的旋律
  • 第四节 里皮尼与反犹主义
  • 第五节 《帕西法尔》
  • 第六节 发表《人性的,太人性的》
  • 第七节 《人性的,太人性的》
  • 第八节 尼采为什么远离瓦格纳
  • 第九节 尼采思想的发展阶段
  • 第十节 《混杂的意见与箴言》
  • 第十一节 从巴塞尔大学退休
  • 第十三章 《漫游者及其影子》
  • 第一节 圣莫里茨
  • 第二节 瑙姆堡的冬天
  • 第三节 对路德的批判
  • 第四节 《漫游者及其影子》
  • 第十四章 《曙光》
  • 第一节 第一次到威尼斯
  • 第二节 玛丽亚温泉市
  • 第三节 第一次到热那亚
  • 第四节 《曙光》
  • 第十五章 《快乐的科学》
  • 第一节 第一次到锡尔斯玛利亚
  • 第二节 发现斯宾诺莎
  • 第三节 永恒轮回思想:洛维特与克洛索夫斯基
  • 第四节 热那亚
  • 第五节 比才的《卡门》
  • 第六节 加斯特与《快乐的科学》
  • 第七节 《帕西法尔》首演
  • 第八节 李的拜访
  • 第九节 西西里
  • 第十节 《墨西拿牧歌》
  • 第十一节 《快乐的科学》
  • 第十六章 莎乐美事件
  • 第一节 在罗马结识莎乐美
  • 第二节 圣蒙特与卢塞恩三人照
  • 第三节 伊丽莎白与莎乐美在拜罗伊特与耶拿
  • 第四节 莎乐美在陶滕堡
  • 第五节 莎乐美的抉择
  • 第六节 三人在莱比锡
  • 第七节 尼采与莎乐美断交
  • 第十七章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第一节 拉帕洛海湾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Ⅰ)
  • 第二节 瓦格纳在威尼斯逝世
  • 第三节 罗马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Ⅱ)
  • 第四节 莎乐美事件的余绪
  • 第五节 第一次到尼斯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Ⅲ)
  • 第六节 锡尔斯玛利亚的夏天
  • 第七节 苏伊士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Ⅳ)
  • 第八节 致信福斯论《特里斯坦》
  • 第九节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第十八章 《善恶的彼岸》
  • 第一节 伊丽莎白与福斯特的婚姻
  • 第二节 锡尔斯玛利亚
  • 第三节 瑙姆堡
  • 第四节 尼斯
  • 第五节 《善恶的彼岸》的写作
  • 第六节 关于《善恶的彼岸》的评论
  • 第七节 《善恶的彼岸》
  • 第十九章 《权力意志》及作品的新版序言
  • 第一节 《权力意志》的写作计划
  • 第二节 里维埃拉的鲁塔与尼斯
  • 第三节 新版与序言
  • 第四节 《帕西法尔》序曲
  • 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 第二十章 《论道德的谱系》
  • 第一节 锡尔斯玛利亚与《论道德的谱系》
  • 第二节 尼斯
  • 第三节 卢梭与伏尔泰
  • 第四节 勃兰兑斯
  • 第五节 《论道德的谱系》
  • 第二十一章 1888年至崩溃
  • 第一节 给勃兰兑斯与塞德利茨的信
  • 第二节 瓦格纳与波德莱尔
  • 第三节 第一次到都灵
  • 第四节 勃兰兑斯的尼采讲座
  • 第五节 《摩奴法典》
  • 第六节 锡尔斯玛利亚与《瓦格纳事件》
  • 第七节 《偶像的黄昏》
  • 第八节 《敌基督》
  • 第九节 都灵
  • 第十节 《看这个人》
  • 第十一节 斯特林堡
  • 第十二节 《尼采反瓦格纳》
  • 第十三节 《狄奥尼索斯颂歌》
  • 第十四节 疯癫前最后时期的书信
  • 第十五节 陷入疯癫
  • 第十六节 最后一封信:致布克哈特
  • 第十七节 尼采遗稿及《权力意志》
  • 第十八节 尼采的影响与接受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是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机构,自1984年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理念,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宗旨,坚持以精品出版为“魂”、学术出版为“本”的经营思路,形成了自身在高品位学术专著、高校精品教材、传统思想文化出版、国外学术名著译介等方面的出版特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版高地,中华民国史出版重镇,国外学术前沿重要译介平台。迄今出版的万余种图书中,多种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各类图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