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6.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4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21万字、4篇36课,涵盖写作认知、学习方法、修改技巧与道德问题,具创新视角,适用于各领域文字工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公文写作32讲:从思维构思到笔法语言》的姊妹篇,本书实有21万字,4篇,36课,第1篇从写作观点、本质规律、写作的难处和好处、写作习惯等讲认知问题。第2篇从收集、管理、运用素材,学习文件、阅读书籍,借鉴模仿等讲学习问题。第3篇从修改意识和方法,错误辨识和处理、文稿瘦身等讲修改方法。第4篇从“笔杆子”成长的方法、意志、情怀、路径、灵感、态度、实例和经验复盘等谈道德问题。相对而言,本书有4个特点:(1)用跨界思维跳出文稿讲文稿,用全新视角、多学科理论来讲写作。(2)不像写公文一样板起面孔说话,而是大胆使用网络热词、新颖观点,保持思维“在线”,力求通俗、新颖、有味道。(3)采用“说过程+讲道理+举例子+讲故事”的范式来讲,见人见事,与其说是在讲写作的方法,毋宁说是讲我个人的写作故事。(4)每讲前都有构思复盘,解锁创意“密码”,以便读者把握创作机理。本书虽是公文写作书,却不限于公文写作,也不限于党政机关,但凡文字工作,都可参考,甚至还可当成一本思维训练书用。
目录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自序
- 目录
- 第一篇 洞见 认识写作,才能爱上写作
- 第1课 懂得写作,才会爱上写作——笔杆子的"10大心法"
- 1.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 2.写作不是简单的文字工作
- 3.天赋是块挡箭牌
- 4.表面乐此不疲,实际都是责任
- 5.别怕当幕后英雄
- 6.贴个标签又何妨?
- 7.不是会了才写,而是写了才会
- 8.不能不会写,不能只会写
- 9.精进需要长期主义
- 10.越是没人干,越要顶上去
- 第2课 你若参透,便是高手——精进写作的"9句箴言"
- 1.文无定法但有一定之法
- 2.写作,写的是思维
- 3.想得清楚,才写得明白
- 4.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 5.跨界是创新之源
- 6.大稿子要有大格局
- 7.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 8.越难啃的骨头营养越好
- 9.学着把文字当朋友
- 第3课 因为难能,所以可贵——笔杆子的7种难能可贵之处
- 1.肚中之货不易得,博学多识融通贯
- 2.冷静冷落又冷清,板凳太冷坐热难
- 3.学成出师非一日,久久为功耗时间
- 4.写作过程如磨墨,能力耐心靠修炼
- 5.心理压力如山大,一颗文心须勇敢
- 6.登堂入室谈何易,不慎即成门外汉
- 7.关键时刻难脱身,奈何只得继续干
- 第4课 写作虽苦不堪言,但也妙不可言——写作也有"溢出效应"
- 1.主动塑造作用
- 2.被动塑造作用
- 第5课 能写的人有多厉害?——从宋玉怼登徒子看写的重要性
- 1.宋玉是什么人,凭什么能让登徒子"遗臭万年"?
- 2.登徒子因何得罪了宋玉?宋玉又如何怼登徒子?
- 3.登徒子背上"好色"的千古骂名,根本原因在哪里?
- 4.笔杆子如何修炼"牍德"?
- 第6课 所谓高效,其实是一种习惯——高效率写作的10个习惯
- 1.什么是写作效率?
- 2.高效率写作的10个习惯
- 3.如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 第7课 跟着历史人物学写作——解锁曾国藩身上的"8条写作密码"
- 1.从不投机取巧
- 2.能从失败中站起来
- 3.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 4.把写作当成一种修炼
- 5.在总结中迭代升级
- 6.像吃饭喝水一样学习
- 7.在大格局下思考
- 8.用平常心对待工作
- 第二篇 学习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 第8课 为什么你没长期积累的动力?——长期主义下学习积累的"6种算法"
- 1.池水经不住慢瓢舀
-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3.捡到篮里都是菜
- 4.未雨绸缪好过临渴掘井
- 5.工夫在诗外
- 6.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 第9课 工夫在诗外 运筹于心中——6个要诀:素材积累"运筹学"
- 1.未雨绸缪,行动要"早"
- 2.因材施治,工具要"利"
- 3.博观约取,积累要"厚"
- 4.钩沉发微,思考要"深"
- 5.分门别类,建库要"专"
- 6.超前规划,管理要"顺"
- 第10课 你不理材,材不理你——8个维度:素材分类"管理学"
- 1.形态维度
- 2.业务维度
- 3.作者维度
- 4.事理维度
- 5.时间维度
- 6.空间维度
- 7.文种维度
- 8.要素维度
- 第11课 选材如征兵,用材如统兵——5道关口:选好用好写作素材
- 1.需求导向,把好计划关
- 2.逢进必查,把好挑选关
- 3.质量至上,把好加工关
- 4.效率为先,把好用材关
- 5.运筹帷幄,把好统筹关
- 第12课 看了那么多年文件,你真的会看吗?——文件的"6种打开方式"
- 1.礼节性阅读
- 2.框架性阅读
- 3.要点式阅读
- 4.研究性阅读
- 5.应用性阅读
- 6.提问式阅读
- 第13课 写作没有永远的神,只有日积月累的人——送给学习者的"7个锦囊"
- 1.常态化阅读
- 2.当个谦虚的倾听者
- 3.像蜜蜂一样多方采集
- 4.习惯于用笔记录
- 5.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6.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
- 7.三天不练手生:笔力是练出来的
- 第14课 写作没有白读的书,每本都算数——写作"营养学"
- 1.摄入知识
- 2.塑造思想
- 3.涵养气质
- 4.焕发精神
- 第15课 笔杆子的读书时间从哪里来?——发现"暗时间"的方法
- 1.搞懂什么叫读书
- 2.时间是什么?
- 3.学会"交换"时间
- 4.学会"折叠"时间
- 5.学会"储存"时间
- 第16课 有一种学习,叫模仿——关于模仿的3个问题
- 1."抄"的本质是什么?
- 2."抄"字包含哪些动作?
- 3."抄"的6种误区
- 第17课 "姿势"对了,模仿就成了——模仿借鉴的5种策略
- 1.借题发挥:模仿情景主题
- 2.借风驶船:模仿风格特点
- 3.借石攻玉:模仿方法技巧
- 4.借瓶装酒:模仿篇章结构
- 5.借辞表意:模仿思想观点
- 第三篇 修改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 第18课 文章不厌百回改——如何正确看待修改?
- 1.修改是写作的题中之意
- 2.修改是写作的关键一招
- 3.修改里面有学问
- 4.改章难于造篇
- 第19课 改稿要心中有"数"——"数论"改稿技巧
- 1.数字"8":牢记八个过程
- 2.数字"7":改出七种境界
- 3.数字"6":用好六大招法
- 4.数字"5":聚焦五个要素
- 5.数字"4":用好四种方法
- 6.数字"3":扮好三个角色
- 第20课 审稿得有"几下子"——审稿"资本论"
- 1.背景不清问一下
- 2.主题不明想一下
- 3.情况不熟翻一下
- 4.脉络不通顺一下
- 5.数据不准对一下
- 6.内容不实加一下
- 7.语言不精删一下
- 8.材料不和并一下
- 9.表达不当换一下
- 10.语气不顺读一下
- 第21课 公文最怕有"硬伤"——公文病症的"外科诊断学"
- 1.什么是公文的"硬伤"?
- 2."硬伤"的4种症状
- 3."硬伤"的4种病因
- 4."硬伤"的3种防治方法
- 第22课 公文也怕有"软伤"——公文病症的"内科诊断学"
- 1.什么是公文的"软伤"?
- 2."软伤"的15种病症
- 3."软伤"的4种防治方法
- 第23课 "减肥"不能带偏见——文稿篇幅"不等式"
- 1."减肥"不等于"越瘦越好"
- 2."减肥"不等于"胖了再减"
- 3."减肥"不等于"只减字句"
- 4."减肥"不等于"只做减法"
- 第24课 切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文稿篇幅"系统论"
- 1.立意构思时主旨像小孩一样单纯
- 2.谋篇布局时结构像板凳一样简洁
- 3.选材用材时标准像挑刺一样严苛
- 4.叙事说理时笔法像打针一样直白
- 5.遣词造句时语言像钢铁一样精练
- 第25课 心中有尺度,笔下才有限度——文稿篇幅"控制论"
- 1.以人为尺
- 2.以事为尺
- 3.以文为尺
- 4.以时为尺
- 第四篇 修炼 人在事上磨,文从心里走
- 第26课 写作力是多种能力的"化合物"——笔杆子的"6项修炼"
- 1.学习力修炼
- 2.思维力修炼
- 3.语言力修炼
- 4.创新力修炼
- 5.意志力修炼
- 6.道德力修炼
- 第27课 使"寸劲",求"寸进"——笔杆子的长期主义复利
- 1.何为"寸劲"?
- 2.寸劲的3点启示
- 3.如何使"寸劲"求"寸进"?
- 第28课 狭路相逢勇者胜——笔杆子也要有"亮剑精神"
- 1.笔杆子的剑要亮出情怀
- 2.笔杆子的剑要亮出勇气
- 3.笔杆子的剑要亮出水平
- 4.笔杆子的剑要亮出意志
- 第29课 在写作中学习写作——笔杆子精进的"8大机制"
- 1.学习机制:不间断学习
- 2.分享机制:相互分享范文
- 3.团队机制:跟着团队进步
- 4.沟通机制:注重全过程沟通
- 5.推稿机制:在推稿中训练
- 6.师徒机制:跟着师傅学习
- 7.模仿机制:在模仿中借鉴
- 8.跟稿机制:跟着稿子走
- 第30课 写前有"沙盘",写后有复盘——写作要有"复盘思维"
- 1.什么是复盘?为啥复盘?
- 2.复盘的6种形式
- 3.复盘的6个对象
- 4.复盘的5种方法
- 5.如何养成复盘思维?
- 第31课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篇文章构思过程的复盘
- 1.初次归纳了10条方法
- 2.从人减肥想到文稿"瘦身"
- 3.偶然获得"修剪"灵感
- 4.从管理学中另辟蹊径
- 5.从五个维度表达"瘦"的意象
- 6.一段时间后又有新想法
- 第32课 工作报告年年写,怎样出新意?——从实战中复盘的3点经验
- 1.定准"调子"方能弹准"曲子"
- 2.搭稳"架子"方能装实"里子"
- 3.擦亮"套子"方能美化"面子"
- 第33课 写公文也需灵感加持——如何在写作中激发灵感
- 1.什么是灵感?有啥用?
- 2.激发灵感的4种方法
- 3.激发灵感的4种策略
- 第34课 应景讲话的写作技巧——5个特点+6个诀窍
- 1.应景讲话的5个特点
- 2.应景讲话的6个诀窍
- 3.写作实例:在培训班总结会上的发言
- 第35课 脑中有窗口,文里有亮光——发现工作亮点的"4只眼睛"
- 1."有无"之眼
- 2."多少"之眼
- 3."快慢"之眼
- 4."优劣"之眼
- 第36课 30分钟即兴写就的感言——一次课后感言引出的5点感受
- 1.写作无处不在
- 2.从不缺写作素材,只缺敏锐的眼睛
- 3.不拘一格地练习
- 4.结构不要太复杂
- 5.有感而发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