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哈佛心理导师加藤谛三新作,重新定义内在自信的心理学,活出松弛感,不再易怒、玻璃心。

内容简介

妨碍个体成为真正的自己、走向幸福的最大障碍,便是自恋,这样的人没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支柱,无法靠自己产生能量,只会把自己的安全感、价值感建立在他人的反馈之上。

很多在童年时期没有安全感、缺爱的人,即便已经长大,内心还会残留着想要无条件被爱的欲望。他们表面看似优秀要强,内心却只是敏感脆弱的孩子,恐惧而孤独。

本书作者提出,要想过上简单的生活,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放松紧绷的神经,成为一个从容、有松弛感的人,怀着包容与接纳的心态,学会关注“对方的感受”,不必过度在意“对方的评价”,哪怕自己的人生没有观众,也一定要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为什么有些人动不动就不开心
  • 1.1 看似自信强势,其实不然
  • 1.2 心灵空间不足,无法活出松弛感
  • 1.3 内心孤独又脆弱
  • 1.4 得不到想要的回答
  • 1.5 不相信有人会帮助自己
  • 1.6 希望他人关注自己
  • 1.7 攻击性越强的人,越是伤痕累累
  • 1.8 过度关注消极的事物
  • 1.9 不幸的童年经历
  • 1.10 无法承认自己的失败
  • 1.11 认为“我做不到”“我真的不行”
  • 1.12 对他人的批评过于敏感
  • 1.13 透过受损的滤镜看世界
  • 1.14 内心恐惧,过度报复
  • 第二章 戒掉自恋,拥抱松弛
  • 2.1 虽渴望得到表扬和认可,但不想努力
  • 2.2 没钱也要买钻石
  • 2.3 “我要征服世界”的背后是脆弱
  • 2.4 你最在乎的那个人是谁
  • 2.5 评判自恋程度的8个指标
  • 2.6 世界不为你而存在
  • 2.7 当不再有人夸你是“好孩子”
  • 第三章 承认没有无条件的爱
  • 3.1 心灵怎样才能得到满足
  • 3.2 摆脱“表扬依赖症”
  • 3.3 不再“对外迎合,对内冷酷”
  • 3.4 不被安逸裹挟
  • 3.5 莫让顽强的意志走错路
  • 3.6 与他人建立真正的情感连接
  • 3.7 悲观主义不过是愤怒的伪装
  • 3.8 不为得到表扬而努力工作
  • 3.9 不因被吹捧就自命不凡
  • 第四章 是时候结束辛苦的生活方式了
  • 4.1 同样的环境,不同的心境
  • 4.2 体验全人格的亲密关系
  • 4.3 放下依赖性敌意
  • 4.4 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
  • 4.5 一切社会问题皆源于此
  • 4.6 生产性能量源于心灵沟通
  • 4.7 别把“不幸福”与“没自信”挂在嘴上
  • 第五章 简单生活的唯一方法
  • 5.1 想要改变,该怎么做
  • 5.2 勇敢说出“帮帮我”
  • 5.3 写出心中的消极情绪
  • 5.4 富足的人生,意味着有能力信任他人
  • 5.5 以当下的自己为出发点
  • 5.6 培养“健康心态”的要点
  • 5.7 爱他人的能力源于被爱的体验
  • 5.8 心向此时此刻的世界开放
  • 5.9 珍惜每天的小确幸
  • 5.10 承认这些,你将不再恐惧
  • 5.11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享受松弛感
  • 5.12 心怀感恩,体验心满意足
  • 5.13 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关心世界和他人
  • 5.14 卸下“心灵的盔甲”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