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4千字
字数
2017-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聚焦近代北平市参议会的研究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了1933~1934年北平市参议会、1946年北平市临时参议会和1947~1948年北平市正式参议会召开的背景、参议员的选举过程和人员构成、参议会召开后议案提交和处理情况等,着重分析参议会的实际运作。
作者指出,北平市参议会的运作一直处于异常复杂的派系环境中,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内部、国民党内部的政治角逐对参议会的运作效果和议政特质产生了巨大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绪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既有研究回顾
- 三 资料基础
- 四 全书结构
- 第一章 北平市参议会产生的背景
- 一 晚清至民国前期对代议政治的基本认识及实践
- 二 北平市(京师)自治的发展
- 第二章 1933~1934年北平市参议会的运作
- 一 国民政府制定的参议会相关法律
- 二 从两次选举看参议会内部的派系分野
- 三 地方力量对自治的认识:朱清华的思想与行事
- 四 党方的组织与董霖之思想
- 五 围绕北平市参议会组织机构与职能的法律争议
- 六 参议会之运作
- 第三章 府会矛盾的演变与市参议会的结束
- 一 袁良主政北平与府会矛盾初现
- 二 《改进地方自治原则》的内容和政治含义
- 三 市参议会对《改进地方自治原则》及《修正〈改进地方自治原则〉要点之解释》的批评
- 四 关于《北平市地方自治改进办法大纲》的争论
- 五 府会之争及北平市自治的演变
- 六 国民党在府会之争中的表现
- 七 区坊改制与市参议会结束
- 八 30年代北平市参议会命运的政治含义
- 第四章 北平市临时参议会的成立
- 一 战时及战后有关民意机关立法的发展和国内外政治演变
- 二 战后北平市的党政关系
- 三 临时参议会的成立和运作
- 第五章 战后正式参议会的运作
- 一 正式参议会之成立
- 二 正式参议会选举及参议员的政治派系
- 三 参议会的实际运行:总体状况和民社党、青年党的表现
- 四 国民党在参议会中的议政:与无党籍地方人士的对比
- 五 参议会的议政品质
- 结语
- 附录
- 一 北平市第一届参议员题名录
- 二 《改进地方自治原则要点之解释》及其修正案
- 三 战后北平市正式参议会第一届第一次大会29名参议员简历补充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