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化早期西方思想史理解,重新审视经典成书过程,解读马克安的独特贡献及多重角色。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个具体概念在公元1-2世纪这个时段的复杂演变为主轴,由此引出马克安(Marcion c. 85 – c. 160)独特的思想贡献,而马克安的再发现或者说对马克安的这样一种新颖解读又深化了我们对早期西方思想史的理解,进而对西方学界普遍接受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作者以提问的方式引导我们重新思考经典的成书过程并进一步反思与此相关的一些正统观念得以确立的缘由。各章的叙述兼顾文本与思想史两方面的内容,作者以娴熟的笔法将细腻的文本分析与宏阔的思想史考察糅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马克安这个人物及其思想在纵向的历史演进与横向的学派竞争论辩当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

目录

  • 版权信息
  • “基督教与古典传统”出版说明
  • 译者导言: 思想史写作的一种启示
  • 中译本序言
  • 绪论 基督复活之兴起?
  • 一篇写于二世纪的复活节布道书
  • “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
  • 第一章 结束的开始
  • 犹太教的开始
  • 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眼中的耶稣之死与复活
  • “在死亡之境没人会记得你”——更早的犹太教传统
  • 弥赛亚末世论——法利赛派与拉比派犹太教
  • 没有人“复活”——撒都该人的观点
  • 永恒的生命——撒玛利亚人
  • 复活:在传统中遗失?
  • 被遗弃的复活教义
  • 以复活为弥赛亚的见证
  • 赋予生命
  • 基督,大祭司
  • “那死了的”给予生命
  • 在保罗的城市罗马与哥林多的基督教团体
  • 保罗作品之外的基督献身与永恒生命
  • 第二章 保罗与再次被发现的基督复活
  • 《新约》的形成
  • 希拉波利斯城的帕皮亚
  • 赫格西普斯
  • 华伦提努、托勒密、赫拉克利昂与狄奥多土
  • 伊格那丢与波利卡普
  • 复活“狂热”
  • 马克安之后保罗的基督复活信仰
  • 献身与颂扬
  • 保罗、使徒与复活
  • 把所有的使徒放在一块儿嘲弄
  • 我就是一切
  • 雅各——不是保罗
  • 光之十字架
  • 马克安的教师同行们作品中的基督复活
  • 信仰的条规与基督复活
  • 第三章 庆祝生与死
  • 安息日与星期天
  • 这一天“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
  • 所谓的“星期天”
  • 巴拿巴与伊格那丢论庆祝基督复活
  • 逾越节——“纪念我的死亡!”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在经济、管理、西方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等专业出版门类形成主题系列,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在图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曾系统推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成为文学经典阅读的基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