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7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摘选了朱永新对26卷本《叶圣陶集》部分内容的解读。
内容简介
全书共八章,主要围绕教育的本质、习惯养成、教师成长、素质教育、教学艺术、阅读教育、写作教学、家庭教育等主题来展开,对进一步认识和弘扬叶圣陶思想、促进教育发展、解决教师与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导言 叶圣陶的教育世界
- 第一章 教育是我们程途中的一盏灯
- 导语
- 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 教育是一盏灯
- 教育不是为了考试
- 读书与就业
- 何谓教育家?
- 办教育与种庄稼相仿
- 两种教育观
- 萤火虫精神
- 教育是工具
- 为什么要办教育?
- 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
- 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
-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
- 知识学问不是装饰品
- 学习不等于读书
- 教育不可分割
- 学校宜使儿童多多接触实际事物
- 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知能
- 教育要以生活为本位
- 办教育比种庄稼复杂得多
- 学校教育的毛病
- 教育的“轴”和功课的“辐”
- 一切思维行动贯彻在“信”里
- 教育在乎一点一滴的实干
- 四个“有所”
- 成才不等于进大学
- 第二章 童心是最灵妙的世界
- 导语
- 珍惜孩子的可能性
- 欲望是人生活动的原动力
- 兴趣是我们生命所寄托着的
- 成功的喜悦
- 儿童的天性注重事实
- 儿童的心声之一:你们真的爱我吗?
- 儿童的心声之二:我们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 儿童的心声之三:你们对我们的欢叫和怒骂
- 儿童的心声之四:你们真的在教育我们吗?
- 儿童的心声之五:爱我们是你们的责任
- 让孩子勇往无畏
- 保护儿童的想象力
- 童心是最灵妙的世界
- 儿童是人类的嫩芽和花朵
- 如何得到真知识?
- 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儿童成长?
- 第三章 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 导语
- 忠诚地叫声“小朋友”
- 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 做孩子的榜样
- 做一个教育的“傻子”
- 当“孩子王”的乐趣
- 教育的“收入”与“付出”
- “自觉”与“外铄”
- 认定“学生第一”
- 深切理解少年儿童
- 教师要自觉觉人
- 如果我当教师
- 我希望师范生都为教师
- 教师的修养
- 忘记自己是教师
-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 最重要的是“身教”
- 教育者决不该和学生对立
- 乐育全新一代人
- 做学生的学生
- 尽力取得学生的敬重
- 教师须经常为学生设想
- 正面教育
- 时刻把少年儿童挂在心间
- 不打顽皮的小朋友
- 第四章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 导语
- 养成好习惯
- 不要养成“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
- 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 学习不是为了记诵
-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 自学的人就能够自强不息
- 习惯养成从最初开始
- 学生不是空瓶子
-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 学习不可以速成
- 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 享受学习的快乐
- 不为考试而学习
- 临时抱不住佛脚
- 学习必须为己
- 说话训练要日积月累
- 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知识只有自己去求
- 改进教学不应当加重学生的负担
- 一切以学生为本位
- 教育界的“报销主义”
- 养成好的学风
- 国文教授之方法
- 提问、指点与畅讲
- 帮助学生为学
- 教师之主导作用在“引导”
- 两点好的教学方法
- 劝告《中学生》读者
- 创造不同的教法
- 第五章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 导语
- 培养孩子的人生观
- 艺术教育要让学生有兴趣
- 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写好汉字是中国人的基本功
- 如何过暑假
-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
- 德不孤必有邻
- 道德的贯彻是行动
- 享受音乐
- 希望是特有的奖品
- 如何选择职业之一:有益
- 如何选择职业之二:胜任
- 如何选择职业之三:兴趣
- 如何选择职业之四:理想的实现
- 如何选择职业之五:共同生活
- 艺术始于模仿终于独创
- 文艺是精神的雨露
- 交朋友的乐趣
- 最要不得的是冷漠
- 好思想好品德需要具体的辨认和行动
- 三个“真能”极为重要
- “教”“学”“做”要合在一起
- 学生所要求的是生活经验
- 记诵的东西要融化在生活里
- 受教育跟处理生活
- 德目与实践
- 改革艺术教育
- 儿童说话训练的重要性
- 儿童需要诗的涵养
- 让儿童真正实践勤于思考
- 实验的价值是难以计量的
- 第六章 童书是儿童的精神食粮
- 导语
- 在学校必须养成阅读能力
- 不该禁止孩子看小说
- 读书忌死读
- 善读无字书
- 读书有时候需要“抄书”
- 读书的三种态度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
- 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 如何读书才有效果
- 童书是儿童的精神粮食
- 儿童读物不能粗制滥造
- 养成随时阅读的习惯
- 读书振奋民众的精神
- 中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 阅读指导应精益求精
- 读书勿忘人生
- 儿童应生活在诗的王国
- 让儿童走近文学欣赏文学
- 课外阅读需要咬文嚼字
- 给少年儿童多介绍课外读物
- 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
- 现代中国儿童读物之立场
- 好作品需要揣摩
- 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
- 学童不是“空袋子”
- 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 读些文学书
-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 语文教学的目的
- 语文教学中要把听说读写连起来
- 讲读课的方法不能一律
- 给中学生介绍古书
- 养成阅读能力
- 精读与略读指导
- 青年人读小说
- “死读书”没有用处
- 课外阅读不能“照单全收”
- 读书要集中心思
- 课外阅读要做读书笔记
- “教师下水”
- 普遍不读书的严重性
- 课外读物的作用
- 善读善写非可求成于一旦
- 善读与善写相通
- 教师要做学生精神上的朋友
- 培养学生独立读书的能力
-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第七章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 导语
- 写作就是记录说话
- 写作要有真实情感
- 听和说是读和写的基础
- 作文最可贵的是真诚
- 写作与生活
- 作文和做人
- 团体写作的乐趣
- 写作是最起码的修养
- 文学是从生活流淌出来的
- 遵循法度与创造法度
- 写最熟悉亲切的事物
- 练习与成功
-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养成写作能力
- 阅读与写作需要生活经验
-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
- 作文必须老实
- 作文上的求诚实
- 作文要在平时训练学生抒发情感
- 所谓好文章
- 文章必须从生活里产生
- 写作要“立诚”
- 学习文艺的根源是生活经验
- 作自己要作的题目
- 思想依傍语言
- 阅读与写作有密切的关系
- 第八章 父母必须担起教育的责任
- 导语
- 父母不要逼孩子
- 养不教父母过
- 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深爱
- 家庭教育会先入为主
- 母亲是孩子最主要的榜样
- 不为孩子代劳
- 希望儿女胜似我
- 不一定非让孩子进好学校
- 父母应该是教育专家
- 做父母应该负教育子女的责任
- 骂孩子打孩子不对
- 好的父亲
- 保育所有的儿童
- 让孩子做为祖国服务的螺丝钉
- 相信子女能独立做好事情
- 家庭教育是基础
- 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 帮助儿童自由发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