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景展现王安石变法全过程,带你沉浸式体验大宋之变。

内容简介

为何一场基于“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良好愿望的宏大改革最终走到了初衷的反面?为何在变法者眼中本为“利民”的政策却一步步地蜕变为“害民”的恶政?为何一位清廉高洁、富有才智的治国能臣会在后世士大夫的口中成为北宋败亡的“罪魁祸首”?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极具转折性及影响力的事件之一,从政治、经济、军事到教育、风俗、人心;从中央、各部、州府、县镇到乡村,变法深入到了国家社会的每一个环节、阶层和群体,本书全景式地展现了新法推行过程中遇到的悖论、陷阱与困境,非常独到地分析了各类利益群体的反应和行为,深入部析了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普遍性。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如何重新认识王安石变法?作者运用美国社会学家“非预期结果”这一现代社会学理论,围绕“为什么好政策交成了办坏事”这一核心问题,对这场声势浩大的“变法”进行了具有现代意涵的解读。

作者充分运用史料,生动地阐述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理念、经过和结果;更采用了社会学的综合政策分析工具,分析变法涉及的人的问题、制度问题与政策环境的问题,探究变法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效果及其反馈,解读变法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后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从基层调查谈起
  • 一封奏章引发的争斗
  • 关键时刻
  • 难以信服
  • 基层来人了
  • 小人物的命运
  • 第二章 新皇帝的梦想
  • 素有大志
  • 钱袋空空
  • 能干的人不多
  • 添乱的人不少
  • 寻找英才
  • 第三章 王安石其人
  • 伤“仲永”的少年
  • 小县治理
  • 抵制政令
  • 成功的逻辑
  • 地方做官二十年
  • 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 明妃曲
  • 第四章 一元复始
  • 处于历史转折点上
  • 盛世危机
  • “八使”调研
  • 敢为天下先
  • 唇枪舌剑
  • 争议焦点青苗法
  • 条例司被废
  • 基层又来人了
  • 王安石用人
  • 支持者如何变成了反对者
  • 第五章 战犹酣
  • 西北危急
  • 东明县群访事件
  • 交钱免役
  • 市易法的“生意”
  • 上香引起的彻查
  • 挟官府而为兼并
  • 政策调整引来的祸
  • 第六章 大宋军事
  • 保甲源起
  • 真实目的
  • 一个保丁的生活轨迹
  • 兵马大计
  • 平戎策
  • 理财之法
  • 第七章 一叶知秋
  • 天涯沦落人
  • 青州故事
  • 齐州烟云
  • 杭州美景
  • 陕西风雨
  • 地方主义的代表
  • 官家主义
  • 第八章 天灾人祸
  • 又是旱灾惹的祸
  • 借灾说事
  • 权力诱“祸”
  • 契丹渔利
  • 内部分裂
  • 辞相之后
  • 第九章 独掌天下
  • 巨大财富
  • 异论相搅
  • 皇帝亲自改革
  • 五路伐夏
  • 永乐城惨败
  • 宋神宗之死
  • 势同水火
  • 新法变质
  • 第十章 千古功过
  • 古代如何看?
  • 近代如何看?
  • 现代如何看
  • 外国如何看
  • 理想与现实之间
  •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的事确实急不来

    王安石推行的新政背后,蕴含着崇高的理想。诸如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等,旨在构建一个抑制兼并、实现社会上下富足的愿景;保甲制度则是为了打造一个兵农结合、具备自卫能力的社会;而兴办学校、改革科举,意在构建一个开明、合理且教育普及的社会。这些均是顺应时代需求的革新举措。然而,问题在于实施时过于急功近利,导致弊端丛生,且法律虽好,却难以自行运转。王安石最大的失误,起初源于他性格上的偏执,常因小事而失去公众的支持。像推行新法这样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广泛的人际支持,但他却刚愎自用,不惜破坏原本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直之士不愿与他合作,于是小人趁机而入,世人或许误以为王安石周围尽是谄媚逢迎之徒,这其实也是时势所致。史书记载,王安石执政期间,忠厚老成之人被视为无能而被排斥,狡黠机敏之人则被重用;坚守道义、忧虑国事者被视为流俗,而违背常规、损害百姓者却被赞为通达时变。“法律本身并无不善,问题在于执行之人。” 熙宁变法的失败,这一症结尤为关键。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