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教材满足地球科学专业需求,涵盖气象学、气候学等课程,加深理论与实践技能。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为了满足综合类高校地球科学相关专业开设的大气科学、气象学与气候学相关课程的需要,按照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国内现有教材为基础,总结过去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兼顾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专业的相关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基础性实践项目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第1-4章对常规气象要素的观测内容和方法进行总体介绍;第5-6章基于常规观测基础之上综合性实践的介绍;第7-8章对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和气候代用资料的获取及气候重建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第9章介绍遥感技术在气象学中的应用;第10章具体设计了十个实践项目对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实践活动给予指导;同时为了学生科创性实践的需要,设计了若干相关实践内容供学生参考。

目录

  • 封面
  • 版权页
  • 前言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气象观测
  • 1.2 观测系统
  • 1.3 气象观测网
  • 1.4 气象观测的重要性
  • 1.5 我国的气象观测现状
  • 1.6 气象观测简史
  • 第2章 气象观测的分类和任务
  • 2.1 观测分类
  • 2.2 观测方式和任务
  • 2.3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部分)
  • 第3章 地面气象观测场选址与仪器布设
  • 3.1 地面气象观测场选址的要求
  • 3.2 观测场
  • 3.3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
  • 第4章 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
  • 4.1 气温和湿度观测
  • 4.2 气压的观测
  • 4.3 风速和风向的观测
  • 4.4 云的观测
  • 4.5 能见度的观测
  • 4.6 天气现象的观测
  • 4.7 辐射的观测
  • 第5章 小气候观测
  • 5.1 小气候的概念
  • 5.2 小气候的特点
  • 5.3 小气候的分类
  • 第6章 天气图及天气预报
  • 6.1 天气图
  • 6.2 天气图分类
  • 6.3 天气图分析
  • 6.4 天气预报
  • 第7章 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
  • 7.1 平均值和总量
  • 7.2 极值
  • 7.3 频率
  • 7.4 变率
  • 7.5 年变化
  • 7.6 日变化
  • 7.7 天气现象日数
  • 7.8 降水日数
  • 7.9 其他常见统计项目
  • 第8章 气候代用资料的获取与气候重建
  • 8.1 利用史料重建气候
  • 8.2 树木年轮方法重建气候
  • 8.3 古地层分析法重建气候
  • 8.4 冰芯资料法重建气候
  • 8.5 树木年轮定年原理、取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 第9章 遥感在气象中的应用
  • 9.1 大气遥感概述
  • 9.2 大气遥感发展历史
  • 9.3 大气遥感分类
  • 9.4 遥感的气象应用分类
  • 实践项目一 空气温、湿度与土壤温度的观测
  • 实践项目二 气压、风、云、降水、蒸发和能见度的观测
  • 实践项目三 辐射的测量
  • 实践项目四 气象要素的统计和气候类型的判别
  • 实践项目五 校园小气候观测
  • 实践项目六 简易天气形势图的绘制
  • 实践项目七 树木年轮中气候信息的提取
  • 实践项目八 Landsat TM地表温度反演
  • 实践项目九 卫星云图增强处理实践
  • 实践项目十 济南玉符河水文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 附录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性实践及相关科创性实践介绍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