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0千字
字数
2016-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大众普法,公民法律常识书。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六章,主要内容为百姓咨询的最常见的200个法律问题。
本书从婚姻家庭、劳动维权、交通事故、消费维权、知识产权、房产继承等六个方面分门别类,内容通俗易懂且涉及民生,可读性强,为读者带来营养全面而丰富的法律知识大餐。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章 婚姻家庭篇
- 第一节 咨询解答
- 1.女方婚前反悔男方能否要回彩礼钱?
- 2.婚约解除后可要求返还礼金吗?
- 3.给付彩礼致生活困难,离婚后彩礼钱能否讨回?
- 4.起诉离婚要交多少诉讼费?
- 5.丈夫无性能力妻子能否提出离婚?
- 6.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可否分割共同财产?
- 7.离婚案件能否缺席判决?
- 8.离婚判决书生效时间如何计算?
- 9.一方有婚外情另一方如何举证?
- 10.离婚判决书和离婚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吗?
- 11.因家庭矛盾分居两年,可否算自动离婚?
- 12.谁先提出离婚不会影响财产分割吗?
- 13.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借款能否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 14.夫妻一方擅自卖房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
- 15.婚前财产婚后收益是否属于共同财产?
- 16.丈夫欠赌债,妻子是否要偿还?
- 17.未进行婚姻登记,“嫂子”能继承遗产吗?
- 18.夫妻一方下落不明,离婚请求应获支持吗?
- 19.丈夫不愿生育,妻子能否要求离婚?
- 20.离婚后房产过户,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 21.夫妻分居两年,法院调解无效可判离婚吗?
- 22.丈夫以做生意为由借款,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 23.签订离婚协议后能否重新分割财产?
- 24.被骗结婚能否撤销婚姻?
- 25.诉请解除同居关系,法院是否一律不予受理?
- 26.同居期间买房,分手之后如何分割?
- 27.离婚后子女享有探望权吗?
- 28.离婚后孩子归母亲抚养,祖父母有无探望权?
- 29.父母离婚重组家庭,继子女有双重赡养义务吗?
- 30.离婚协议能否申请撤销?
- 31.夫妻分居都在异地该如何起诉离婚?
- 32.离婚后孩子改姓,父亲能拒付抚养费吗?
- 33.与精神病妻子离婚,前夫有扶养义务吗?
- 34.谁先再婚谁放弃财产,该离婚约定有效吗?
- 35.夫妻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可申请离婚吗?
- 36.签“不承担赡养义务”的协议有效吗?
- 37.男方拒付子女抚养费,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吗?
- 38.同居未领结婚证,“丈夫”死亡赔偿金我有权获得吗?
- 39.非婚生子女父母均有抚养教育义务吗?
- 40.婚后一方与他人同居,离婚能否要求精神赔偿?
- 41.婚内强行发生性关系能否认定为强奸?
- 42.女方怀孕期间,男方可以提出离婚吗?
- 43.遗赠给个人的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 44.遭遇家庭暴力,离婚时如何举证索赔?
- 45.婚后父母赠10万元房款未明确赠与一方,是夫妻共同共有吗?
- 46.订婚后分手,女方是否应归还彩礼?
- 47.未成年子女房产,父母离婚后能随意转吗?
- 48.婚前房产婚后增值,离婚时能否参与分配?
- 49.不履行离婚协议,能否申请强制执行?
- 50.相恋一年女友悔婚,男子能否要求返还赠与物?
- 51.共同还房贷妻子去世,岳父母有权继承吗?
- 52.夫妻约定AA制,债务也由各自承担吗?
- 53.丧偶后改嫁别村,土地承包合同是否有效?
- 54.妻子隐瞒精神病史,可否起诉婚姻无效?
- 55.形成抚养教育关系后,继子有无赡养义务?
- 56.丈夫瞒着妻子卖房,妻子能否要回?
- 57.未进行结婚登记,婚姻不受法律保护吗?
- 第二节 以案说法
- 1.“借腹生子费”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 2.离婚前夫妻共同留下来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 3.国家高等教育等费用不属于父母应承担的法定义务
- 4.网友裸聊被逼结婚,女子诉撤销婚姻被驳
- 5.离婚时未办收养登记,小孩抚养权的处理
- 6.丈夫难忍“妻管严”,诉请离婚获支持
- 7.互疑对方有外遇,分居多年诉请离婚获支持
- 8.夫妻双方均出轨离婚,不能要求损害赔偿
- 9.子女抚养费违约责任可以适用《合同法》规定
- 10.婚前隐瞒精神病史,诉婚姻无效获支持
- 11.丈夫买房赠“小三”,妻子起诉返还获支持
- 12.妻子身患癫痫病,诉请丈夫支付医疗费获支持
- 13.未能举证妻隐瞒疾病,法院驳回夫离婚请求
- 14.相亲会上相恋闪婚,丈夫诉离婚索彩礼未获支持
- 15.儿子“出轨”要离婚,父亲侮辱“小三”被起诉侵权
- 第二章 劳动维权篇
- 第一节 咨询解答
- 1.单位未缴工伤保险,受伤员工享工伤待遇吗?
- 2.约定造成工伤自负免责条款是否有效?
- 3.退休医生坐诊生病,聘请的诊所应担责吗?
- 4.离职后可否领年终奖?
- 5.可以以补休代替支付加班工资吗?
- 6.酒后驾车送货出车祸,能认定工伤吗?
- 7.单位未缴社保,员工辞职可得补偿金吗?
- 8.第三次续聘职工可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吗?
- 9.实习中受伤享受工伤待遇吗?
- 10.试用期员工,单位也应买社保吗?
- 11.解除劳动合同补偿款须缴个税吗?
- 12.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期多长时间?
- 13.交通志愿者被撞伤,能享受工伤待遇吗?
- 14.装修时雇工摔伤,雇主应担全部责任吗?
- 15.单位违法开除员工须双倍支付赔偿金吗?
- 16.退休返聘人员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 17.单位缴纳养老保险个人部分可从工资扣吗?
- 18.用人单位性质改变影响劳动者工龄吗?
- 19.单位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应保管一份吗?
- 20.女员工产假期间工资应全部照发吗?
- 21.非全日制用工可以约定试用期吗?
- 22.公司发生合并,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吗?
- 23.单位有义务为员工开离职证明吗?
- 24.提前多少天辞职单位应当准许?
- 25.休息时外出游玩摔伤,雇主应承担责任吗?
- 26.未签劳动合同也可享工伤待遇吗?
- 27.下班途中短时间耽误发生事故应算工伤吗?
- 28.下班途中受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吗?
- 29.上班吹空调感冒是否算工伤?
- 30.用人单位变更名称影响劳动合同履行吗?
- 31.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吗?
- 32.电子版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 33.员工受伤与工厂“私了”是否有效?
- 34.有争议的加班费可否申请支付令?
- 35.在兼职单位受伤该找谁赔偿?
- 36. 6个月前无故被辞,现在申请仲裁有效吗?
- 37.非婚生子享受产假,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吗?
- 38.工伤员工遭解除劳动合同可获补偿金吗?
- 39.怀孕期间合同到期,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吗?
- 40.要求员工交保证金违反劳动合同法吗?
- 41.因工作纠纷被打伤属工伤吗?
- 42.招聘“薪金面议”符合法律规定吗?
- 43.个体户雇工享年休假待遇吗?
- 44.员工试用期可以随意延长吗?
- 45.帮工发病不幸身亡,受益人应给予补偿吗?
- 46.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提交哪些材料?
- 47.未经委托代签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吗?
- 48.“聘书”是劳动合同吗?
- 49.陪客户喝酒致身体不适,属工伤可要求补偿吗?
- 50.赠股协议合法可享受约定权利吗?
- 51.患病职工工资可由家属代领吗?
- 52.未签劳动合同,如何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 53.下班送完同事,自己被撞伤是否属工伤?
- 54.公费出游时致残职工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 55.职工隐婚入职是否构成合同欺诈?
- 56.病假期间仍工作,受伤应认定为工伤吗?
- 57.签一年劳动合同,试用期4个月是否违法?
- 58.诉请支付工资获支持发现公司注销怎么办?
- 59.只代课不坐班,与学校有劳动关系吗?
- 60.已交辞职申请,工作时受伤怎么办?
- 61.解雇退休返聘人员无约定可不付补偿金吗?
- 62.离职被索还培训费,单位做法是否合法?
- 63.职工未提出休年假,单位能否拒付补偿?
- 64.医疗期满解除劳动合同应按什么标准补偿?
- 65.劳动合同未签字盖章,可否主张双倍工资?
- 66.仅发销售提成也能认定劳动关系吗?
- 67.法院裁定撤诉能否再以同理由起诉?
- 68.餐馆服务员辞职须支付工服折旧费吗?
- 69.解聘“形象欠佳”员工,单位应担赔偿责任吗?
- 第二节 以案说法
- 1.免费安装是买卖合同的附随义务,商场应承担赔偿责任
- 2.单位无证据证明员工系出门办私事,雨天提前上班遇车祸算工伤
- 3.装修工坠楼身亡,房主雇主均担责
- 4.劳动争议未经仲裁,先行起诉被驳回
- 5.为多赚钱帮丈夫工作受伤,与工厂不构成事实劳动关系
- 6.超龄劳动者受伤仍应算工伤
- 7.职工索工伤待遇,单位不能以更名为由拒付
- 8.装修工坠亡房主是否应担责?
- 9.油漆工喷墙漆摔伤,房主防护不到位被判赔
- 第三章 交通事故篇
- 第一节 咨询解答
- 1.交通事故赔偿额度如何计算?
- 2.大雾天撞伤路人,司机应承担责任吗?
- 3.“打的”遇车祸致残,出租公司应赔偿吗?
- 4.交通事故交强险责任限额是多少?
- 5.学员练车时出事故,教练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吗?
- 6.学车时发生车祸,责任该由谁承担?
- 7.车借朋友出事故,保险公司能否拒赔?
- 8.人身保险合同能按“保险标的物所在地”确定管辖权吗?
- 9.发生车祸后如何做伤残鉴定?
- 10.交通事故后,交警无法认定责任怎么办?
- 11.申请法律援助需要哪些条件?
- 12.免票乘公交受伤可否索赔?
- 13.事故双方担同等责任,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吗?
- 14.上下班途中被非机动车撞伤算工伤吗?
- 15.提前上班发生交通事故被撞伤可以申报工伤吗?
- 第二节 以案说法
- 1.损失超保险赔偿限额,应如何计算免赔率?
- 2.“的哥”避让行人致乘客受伤,司机对乘客要承担赔偿责任
- 3.遭遇车祸耽误高考能否索赔“机会损失”?
- 4.醉酒驾驶致人伤后逃逸,保险公司是否应该理赔?
- 5.未出具事故认定书,保险公司能否拒赔?
- 6.车祸获死亡赔偿金,非遗产也非共同财产
- 7.酒驾肇事找人顶包,未离现场仍属逃逸
- 8.持C证驾驶摩托车属于无证驾驶吗?
- 9.交通事故赔偿协议履行完毕后能否再起诉?
- 10.未尽理赔范围说明义务,保险公司被判赔非医保费用
- 11.明知酒驾仍乘坐,发生事故如何索赔?
- 12.本车驾驶员是否属于交强险的第三者?
- 13.交警未出具事故认定书,保险公司不得拒绝赔偿
- 14.交通事故赔偿按常住地标准
- 15.酒后无牌无证驾驶摩托车被摔成植物人,事故责任由谁承担?
- 第四章 消费维权篇
- 第一节 咨询解答
- 1.手机短信担保应偿还担保债务吗?
- 2.交2000元学厨师后不想学如何退款?
- 3.低价卖“清朝花瓶”,可以“显失公平”索还吗?
- 4.电子邮件订单合法有效吗?
- 5.停车场车里物品被盗,可以要求商场赔偿损失吗?
- 6.婚礼录像未录上,可要求婚庆公司赔偿精神损失吗?
- 7.旅行社擅收服务费,游客可要求退款吗?
- 8.未入册的婚纱照,另加钱是否合理?
- 9.顾客更衣室摔伤,温泉馆应当赔偿吗?
- 10.消费者滑倒摔伤,能否起诉饭店进行索赔?
- 11.聚餐时被茶水烫伤,餐馆应对此事情负责吗?
- 12.网购衣服疑似假货,未留发票能否退货?
- 13.小孩擅入洗车机受伤,洗车店应担责吗?
- 14.所购种苗与宣传不符,卖方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
- 15.参团旅游被“宰”,如何维权?
- 16.衣服穿起来不好看,能否要求网店退货?
- 17.冰箱存质量问题,无包装箱可退货吗?
- 18.无办学资质教育机构可以全额退款吗?
- 19.旅行社收保费却未投保,出现损失应承担吗?
- 20.业主车辆丢失,可凭出入卡向物业索赔吗?
- 第二节 以案说法
- 1.自助存包丢失,超市已经尽到安全提示义务不担责
- 2.游客途中受伤,旅行社未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的,构成违约
- 3.“租赁女友”所收红包应予返还吗?
- 4.出租车承运人险被保险人是否包括司机?
- 5.水管爆裂房屋渗水,保险公司应赔偿维修房屋损失
- 第五章 知识产权篇
- 1.注册商标专用权是否可以继承?
- 2.商标注册优先权需符合哪些条件?
- 3.申请彩色商标是否须指定颜色?
- 4.申请商标注册需要提供什么身份证明文件?
- 5.申请注册商标同于已核准商标吗?
- 6.自办服装公司如何申请商标?
- 7.配方被申请专利,继续生产是否侵权?
- 8.个人名义申请商标需要有相关资质吗?
- 9.一句诗词能否申请注册商标吗?
- 10.好创意能否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 11.未经在先权利人许可申请商标属侵权吗?
- 12.商标注册申请日期如何确定?
- 13.签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未备案是否有效?
- 14.商标和专利冲突应保护哪个权利?
- 15.申请商标注册该准备哪些材料?
- 16.商标和商号冲突应在几年内主张权利?
- 17.注册商标可以侵犯他人著作权吗?
- 18.企业改制,原商标该办理变更还是转让?
- 19.引进国外燃气轮机,如何受中国法律保护?
- 20.如何申请转让注册商标注册申请?
- 第六章 房产继承篇
- 1.农村宅基地能够依法继承吗?
- 2.小产权房可以登记发证吗?
- 3.产权与永久居住权有什么区别?
- 4.房主出卖租赁房,承租人可要求优先购买吗?
- 5.共同继承的房屋,未分割前属继承人共有吗?
- 6.离婚时,协议中将房屋赠与子女的约定能否撤销?
- 7.婚前买房婚后办房产证,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 8.“网络遗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 9.买二手房先付订金,反悔能要卖方退回吗?
- 10.小区交房未办房产证,该怎么办?
- 附 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