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托尔斯泰名著,探索人生意义,极具启发意义。

内容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伟大作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终其一生思索人生的意义,形成了以“博爱”为核心的“托尔斯泰主义”。本书是托尔斯泰在成为精神领域的王者之后的巨著,思想深刻、逻辑严谨、影响深远,堪称“名著中的名著”。书中详细论述了人类的终极命题:何谓人生?探索人类的价值取向、人生意义等根本性问题,振聋发聩,极具启发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序
  • 序言
  • 1 人生的基本矛盾
  • 2 自古以来人类就意识到生命的基本矛盾。人类的启蒙者向人们揭示了能解决这种内在矛盾的生命的定义,但伪善者和学究们却对人们掩饰它
  • 3 学究们的迷误
  • 4 学究们的理论以人的肉体存在的外表现象来偷换人的整个生命的概念,并由此得出关于人生目的的结论
  • 5 伪善者和学究们的错误理论既不能解释真正的生命的意义,也不能作为生活的指南;生活的唯一指南是不能用理性来解释的生命的惯性
  • 6 我们人类意识的分裂
  • 7 意识的分裂是由于把动物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相混淆而产生的
  • 8 分裂和矛盾是没有的,它只存在于错误的学说之中
  • 9 人的真正生命的诞生
  • 10 理性就是被人领悟了的法则,人的生命应当遵循这一法则
  • 11 知识的错误方向
  • 12 错误的知识产生的原因是把对象放在错误的背景上
  • 13 事物的可知性增加了,不是由于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显现出来,而是由于支配我们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的法则是统一的
  • 14 人的真正生命不是那种在时间和空间中产生的东西
  • 15 抛弃动物性的幸福是人的生命法则
  • 16 动物性是生命的手段
  • 17 精神的再生
  • 18 理性意识需求什么
  • 19 对理性意识的需求之肯定
  • 20 人的个体的需求与理性意识的需求互不相容
  • 21 不要求根本弃绝个体的需求,而要求使它服从理性
  • 22 爱的感情是服从于理性意识的个体活动的表现
  • 23 不懂得自己生命意义的人不可能有爱的表现
  • 24 真正的爱是弃绝个体幸福的结果
  • 25 爱是真正的生命唯一充实的活动
  • 26 人们为改善自己的生存所做的种种徒劳的努力,使他们不可能获得唯一真正的生命
  • 27 对死亡的恐惧只不过是对无法解决的生活矛盾的意识
  • 28 肉体的死亡消灭了属于空间的身体和属于时间的意识,但不能消灭构成生命基础的东西
  • 29 对死亡的恐惧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把被他们的错误想象所局限的生命的一部分当成了整个生命
  • 30 生命是对世界的态度,生命的运动是确立新的、最高的态度,因此死亡是进入新的态度
  • 31 死者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终止
  • 32 对死亡的迷信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人把自己与世界的各种不同关系混淆起来了
  • 33 可以看到的生命是生命的无限运动的一部分
  • 34 尘世生活的痛苦无法解释有力地向人证明:人的生命并不是始于生而终于死的个体生命
  • 35 肉体的痛苦是人的生命和幸福的必要条件
  • 结论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