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手把手教你破解常见英文写作误区。

内容简介

本书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三位学者过去十年的学术论文“写作”“编辑”和“教学”经验。

全书从作者、编辑和审稿人的不同视角出发,囊括英文学术写作的理论、方法、案例和工具,从写作思维到行文逻辑,从用词用语到写作风格,从常见误区到破解之法,从写作模板到技术工具,从失败经验到成功秘籍,试图为英文学术写作的新手和熟手都提供适合自己的“脚手架”,可以作为一线科研人员常读常新的手边教材和实用手册。

相较于其他写作教程,本书侧重实战,针对中国作者常见的问题展开论述,提供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本书配套实用的写作工具箱、数字化互动的练习资源和同步在线学习课程,希望与读者建立有意义且持续的互动联系。更重要的是,希望借助本书,真正推动中国优秀科研成果更好地走向世界、影响世界,讲好中国的学术故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言
  • 第1章 从学术伦理开始
  • 1.1 本章引言
  • 1.2 为什么要讲求学术诚信
  • 1.2.1 违背学术道德的后果
  • 1.2.2 利益冲突
  • 1.3 学术写作规范准则
  • 1.4 如何做到学术规范
  • 1.4.1 论文写作前:注重伦理声明
  • 1.4.2 论文写作中:规范的文献引用
  • 1.4.3 论文完成后:利益冲突声明
  • 1.4.4 论文投稿前:防剽窃工具查重
  • 1.5 本章小结
  • 1.6 伦理意识的学术训练题
  • 1.7 常见问题答疑
  • 问题1:投稿或审稿过程中遇到引用要求怎么办?
  • 问题2:筛选好的实验结果来发表是学术不端吗?
  • 问题3:什么叫作一稿多投?
  • 问题4:署名与致谢之间的分界在哪里?
  • 问题5:同一篇论文多次被引用,需要每次都标注出处吗?
  • 问题6:遇到作者排序不公平怎么办?
  • 1.8 主要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 第2章 为你的读者而写
  • 2.1 本章引言
  • 2.2 为什么读者意识如此重要
  • 2.2.1 学术期刊和读者群体的关系
  • 2.2.2 一个有趣的概念:知识的诅咒
  • 2.3 如何为不同读者群体递出梯子
  • 2.3.1 面向不同读者的不同写作类型
  • 2.3.2 “搭梯子”的策略:Why-Why-Why
  • 2.3.3 检验梯子的策略:按角色阅读
  • 2.4 本章小结
  • 2.5 读者意识的学术训练题
  • 2.6 常见问题答疑
  • 问题1:如何兼顾专家和大众的写作模式?
  • 问题2:编辑和审稿人作为读者会关心什么?
  • 问题3:怎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读下去?
  • 问题4:除了文字,在组织图表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考虑读者?
  • 问题5:如何体会不同期刊细微的读者差异?
  • 2.7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章 构思学术故事线
  • 3.1 本章引言
  • 3.2 为什么我们需要讲故事
  • 3.3 起点:你具备的学科背景知识
  • 3.4 构思:学术故事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 3.5 选择:写一个最有趣的故事
  • 3.6 拓展:坚持寻找你的科学生涯故事
  • 3.7 本章小结
  • 3.8 “故事线意识”的学术训练题
  • 3.9 常见问题答疑
  • 问题1:我不理解导师给的思路也写不出来故事怎么办?
  • 问题2:我的学科好像就讲不出来一个故事怎么办?
  • 问题3:日常科研工作中如何提升“故事线意识”?
  • 3.10 主要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 第4章 勾勒文章骨架
  • 4.1 本章引言
  • 4.2 如何组织论文的整体结构
  • 4.2.1 常见学术写作结构和功能
  • 4.2.2 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的误区
  • 4.3 摘要的写作结构和模板
  • 4.3.1 摘要的重要性和基本构成
  • 4.3.2 摘要的写作逻辑和顺序
  • 4.3.3 摘要的结构模板和句式模板
  • 4.4 二级标题的魅力
  • 4.4.1 为什么二级标题格外重要
  • 4.4.2 选取二级标题的技巧和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4.6 论文结构的学术训练题
  • 4.7 常见问题答疑
  • 问题1:为什么学术摘要写作不能直奔主题?
  • 问题2:研究问题在文章中的什么位置?
  • 问题3:文章的结果、讨论和结论有何不同?
  • 4.8 主要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 第5章 搭建逻辑之桥
  • 5.1 本章引言
  • 5.2 常见段落行文逻辑模型
  • 5.2.1 General-Specific模型
  • 5.2.2 Old-to-New模型
  • 5.2.3 Problem-Solution模型
  • 5.2.4 Process模型
  • 5.3 词句之间的逻辑联结技巧
  • 5.3.1 妙用连接短语
  • 5.3.2 连词的用法
  • 5.3.3 适当重复
  • 5.3.4 时间状语逻辑结构
  • 5.3.5 因果关系连接
  • 5.3.6 概括性指代
  • 5.4 本章小结
  • 5.5 行文逻辑的学术训练题
  • 5.6 常见问题答疑
  • 问题1:为什么一定要用连接词?
  • 问题2:汉译英的过程中怎么确保逻辑依然流畅?
  • 问题3:不同逻辑模型是否可以混用?
  • 5.7 主要参考文献和例句来源
  • 第6章 动词作为写作的支柱
  • 6.1 本章引言
  • 6.2 动词基本用法:时态、语态和主谓一致
  • 6.2.1 如何使用动词时态
  • 6.2.2 如何使用动词语态
  • 6.2.3 如何避免主谓不一致
  • 6.3 学术写作区别于创造性写作的动词用法
  • 6.3.1 避免使用非学术动词
  • 6.3.2 避免“there be”并使用动词代替
  • 6.3.3 避免不必要地更改动词
  • 6.4 巧用动词优化学术写作风格
  • 6.4.1 避免过度名词化
  • 6.4.2 避免使用懒惰动词
  • 6.4.3 正确运用动词短语“is+形容词”
  • 6.4.4 避免过度使用模糊介词“of/by/with”
  • 6.4.5 避免使用双重不定式“to+动词”
  • 6.4.6 正确使用动词+连词“that”
  • 6.5 避免中式英语:如何像母语者般写作
  • 6.5.1 使用动词避免悬挂修饰语(“dangling modifiers”)
  • 6.5.2 避免错误的动名词搭配
  • 6.6 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写作风格
  • 6.6.1 避免拐弯抹角的表述
  • 6.6.2 避免滥用“can”来表示“能”
  • 6.7 本章小结
  • 6.8 动词运用的学术训练题
  • 6.9 常见问题答疑
  • 问题1:如何改变我的英语表达习惯?
  • 问题2:学术写作的动词运用规则一定要遵守吗?
  • 6.10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风格
  • 7.1 本章引言
  • 7.2 从非学术表达转向学术表达
  • 7.3 学术写作中的省略和缩写
  • 7.3.1 如何使用Run-on表达方法
  • 7.3.2 如何运用缩写
  • 7.4 副词的学术化位置
  • 7.5 代词的学术使用惯例
  • 7.6 直接疑问句和间接疑问句
  • 7.7 习语或隐喻的使用
  • 7.8 经济简洁地运用词语
  • 7.9 本章小结
  • 7.10 写作风格的学术训练题
  • 7.11 常见问题答疑
  • 问题1:是否必须在乎学术写作风格?
  • 问题2:综述文章和实证研究文章的写作风格有何不同?
  • 问题3:如何兼顾写作内容和写作风格?
  • 7.12 主要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 第8章 中国作者的常见写作错误
  • 8.1 本章引言
  • 8.2 学术写作与非学术写作的区别
  • 8.2.1 过度使用非正式语言
  • 8.2.2 过度使用模糊介词(with/of/for)
  • 8.2.3 过度使用模糊代词(it/they/them)
  • 8.3 缺乏学术写作语感
  • 8.3.1 过度使用“which”
  • 8.3.2 过度使用形容词或副词
  • 8.3.3 被错置的修饰语
  • 8.3.4 过度使用介词among
  • 8.3.5 避免双重目标
  • 8.3.6 混淆单数和复数
  • 8.3.7 过度使用从句
  • 8.3.8 误用同一个词的不同词性
  • 8.4 错误的学术写作观念
  • 8.4.1 误以为名词化即为学术化
  • 8.4.2 迷恋长难句而不敢断句
  • 8.4.3 炫耀词汇量以显示写作能力
  • 8.5 中文语法的溢出问题
  • 8.5.1 为句子或段落给定“主题”
  • 8.5.2 重复句子的主语
  • 8.5.3 把名词串起来并发明新的复合名词
  • 8.5.4 过度使用模糊的表达方式
  • 8.5.5 运用大量平行的表达方式
  • 8.6 本章小结
  • 8.7 应对常见写作错误的学术训练题
  • 8.8 主要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 第9章 实用写作工具
  • 9.1 本章引言
  • 9.2 科研写作平台:Overleaf
  • 9.2.1 自动保存和多人协作
  • 9.2.2 多样化模板对接期刊
  • 9.2.3 修改痕迹和评论对话
  • 9.2.4 关联文献管理系统
  • 9.3 语料库和自动化批改:批改网
  • 9.3.1 基本语法的批改和建议
  • 9.3.2 语料库查询表达方式
  • 9.4 语法和表达建议:Grammarly
  • 9.4.1 根据读者群体提供写作建议
  • 9.4.2 四大类写作反馈
  • 9.4.3 工具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 9.5 学术写作瘦身工具:Writer’s Diet
  • 9.5.1 工作原理和分析维度
  • 9.5.2 实际应用和分析案例
  • 9.6 本章小结
  • 9.7 综合写作的学术训练题
  • 9.8 主要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 第10章 学术发表的成功秘籍
  • 10.1 本章引言
  • 10.2 如何开启你的写作
  • 10.2.1 什么时候开始写作
  • 10.2.2 基本写作流程和步骤
  • 10.2.3 怎么让自己坚持写下去
  • 10.2.4 如何跟合作者和导师沟通
  • 10.3 从投稿到录用
  • 10.3.1 投稿前要做的准备
  • 10.3.2 如何吸引编辑和审稿人注意
  • 10.3.3 审稿和改稿的过程与注意事项
  • 10.3.4 编辑如何作出是否录用的决定
  • 10.4 成功发表的经验
  • 10.4.1 如何写好文献综述
  • 10.4.2 如何写好博士学位论文
  • 10.4.3 如何成为高产作者
  • 10.5 本章小结
  • 10.6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