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71千字
字数
2024-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实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对经济行为的研究提供了精妙的导读,围绕着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的风险决策、策略博弈和经济市场进行了匠心独到的组织。
本书提供了易于理解的例子和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以来自实验室和实地的创新应用为特色,介绍了广泛主题上的最新研究,在核心章节引进了在风险或冲突背景下进行市场和策略决策的实验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献辞
- 译者序
- 前言
- 第1章 导论
- 1.1 斯密
- 1.2 一个课堂中的交易所市场
- 1.3 实验经济学的早期发展
- 1.4 实验方法的优势
- 1.5 实验经济学与经济科学学会(ESA)
- 第2章 价格发现与设限
- 2.1 交易所市场
- 2.2 弗农·史密斯的双向拍卖
- 2.3 集合竞价市场的交易
- 2.4 扩展与进一步阅读
- 第一部分 个体决策风险厌恶、前景理论与学习
- 第3章 风险与决策
- 3.1 谁想成为百万富翁
- 3.2 一个简单的彩票选择实验
- 3.3 收益规模、顺序和人口统计学特征效应
- 3.4 投资任务测度方法
- 3.5 炸弹任务
- 3.6 扩展、关注点与忠告
- 第4章 前景理论和异象
- 4.1 哈里·马科维茨和财富的效用
- 4.2 前景理论中的概率加权
- 4.3 前景理论中的损失厌恶
- 4.4 阿莱悖论
- 4.5 四重模式
- 4.6 上行与下行风险
- 4.7 扩展与进一步阅读
- 第5章 贝叶斯规则
- 5.1 引言
- 5.2 一个简单的例子和计数直觉推断法
- 5.3 计数直觉推断法与贝叶斯规则的关联
- 5.4 实验结果
- 5.5 诱出概率的贝叶斯规则
- 5.6 一个罕见事件的后续实验
- 5.7 扩展
- 第6章 信念诱出与模糊厌恶
- 6.1 信念诱出
- 6.2 假定风险中性的二次型得分规则
- 6.3 不受风险偏好影响的诱出方法
- 6.4 诱出方法的比较
- 6.5 BDM价值诱出:如何做与不做
- 6.6 模糊厌恶
- 6.7 扩展
- 第7章 个体与社会学习
- 7.1 由人扮演实验鼠
- 7.2 Siegel和Goldstein的实验
- 7.3 一个简单的信念学习模型
- 7.4 强化学习
- 7.5 照搬邻居的做法是唯一明智的法则
- 7.6 基于他人决策的理性学习模型
- 7.7 实验证据
- 7.8 扩展
- 第二部分 行为博弈论
- 第8章 一些简单博弈:竞争、协调和竞猜
- 8.1 博弈论和囚徒困境实验
- 8.2 协调博弈
- 8.3 竞猜博弈
- 8.4 三个组成部分:内省、学习和均衡
- 8.5 扩展:合作与协调的其他视角
- 第9章 多阶段博弈、噪声行为
- 9.1 扩展式和策略
- 9.2 两阶段信任博弈
- 9.3 蜈蚣博弈
- 9.4 概率选择函数
- 9.5 扩展
- 第10章 随机策略
- 10.1 对称的硬币匹配博弈
- 10.2 性别战
- 10.3 错位侧写悖论
- 10.4 高度不对称博弈中的噪声行为
- 10.5 质反应均衡
- 10.6 扩展:“简化版扑克”博弈
- 第11章 伙伴选择和社会困境
- 11.1 随机终止的重复囚徒困境博弈
- 11.2 伙伴选择博弈
- 11.3 旅行者困境
- 11.4 旅行者困境中的学习和经验
- 11.5 迭代理性和均衡收敛
- 11.6 扩展
- 第12章 竞赛和寻租
- 12.1 “背上开烟囱”的政府
- 12.2 课堂实验室内的寻租
- 12.3 竞赛的纳什均衡
- 12.4 成本和组群规模变化的经济效应
- 12.5 非参数统计分析预览
- 12.6 竞赛中的人口统计学与个体偏好效应
- 12.7 “过高出价”的其他解释
- 12.8 扩展与进一步阅读
- 第13章 方法论和非参数检验
- 13.1 实验设计和流程
- 13.2 统计学检验:观测值的独立性
- 13.3 被试间设计的Mann-Whitney检验
- 13.4 配对数据(被试内设计)的Wilcoxon检验
- 13.5 实验局强度方向效应的Jonckheere检验
- 13.6 分层排列检验
- 13.7 扩展和警示
- 第三部分 社会偏好
- 第14章 讨价还价
- 14.1 策略优势和最后通牒
- 14.2 实地的讨价还价
- 14.3 实验室里的讨价还价
- 14.4 独裁者博弈和程序性差异
- 14.5 多阶段讨价还价
- 14.6 冲突阴影下的讨价还价
- 14.7 我将花数年时间揣摩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 第15章 信任、互惠和委托-代理博弈
- 15.1 信任博弈实验
- 15.2 信任博弈中传递金钱的动机:Cox分解
- 15.3 亲社会性、风险厌恶和性别
- 15.4 劳动市场互惠博弈
- 15.5 委托-代理博弈和激励合约
- 15.6 扩展以及其他实地实验
- 第16章 自愿贡献
- 16.1 社会规范与公共品
- 16.2 “经济学家搭便车,其他人也这样吗”
- 16.3 多轮自愿贡献实验和惩罚
- 16.4 内部回报与外部回报效应
- 16.5 社会困境中带有排斥性的内生性小组的形成
- 16.6 慈善捐赠的实地实验
- 16.7 扩展
- 第17章 志愿者困境
- 17.1 有时只需要一个英雄
- 17.2 最初的实验证据
- 17.3 混合策略均衡
- 17.4 关于小组规模效应的实验
- 17.5 志愿者困境中的随机行为
- 17.6 扩展:相关博弈和抱怨者困境
- 第18章 外部性、堵塞和公共池塘资源
- 18.1 范例的力量:“泥泞的公地”
- 18.2 水资源:公共水渠悲剧
- 18.3 鸭子和交通
- 18.4 渔业
- 18.5 公地悲剧
- 18.6 扩展
- 第19章 投票与政治实验
- 19.1 中位数选民定理
- 19.2 用脚投票(可在户外完成!)
- 19.3 空间投票模型及实验检验
- 19.4 立法谈判和分肥:“这就是我生活的世界!”
- 19.5 议程和策略性投票:如果必须的话,如何操纵
- 19.6 协调方法:民意调查、决选和赞成投票
- 19.7 参与博弈和投票率
- 19.8 现实情境下的实地实验:攻击性广告和登门拜访
- 19.9 假新闻、极化和表达性投票
- 第四部分 市场实验
- 第20章 垄断、古诺和跨市场价格竞争
- 20.1 垄断
- 20.2 古诺双寡头垄断
- 20.3 古诺寡头垄断
- 20.4 垄断与自由贸易
- 20.5 扩展
- 第21章 市场势力、串谋与价格竞争
- 21.1 在双向拍卖与明码标价市场中的价格调整
- 21.2 无明确串谋的卖方市场势力的行使
- 21.3 埃奇沃思循环和随机价格
- 21.4 市场势力的影响
- 21.5 价格串谋:“这就是经济学”
- 21.6 秘密折扣串谋
- 21.7 扩展:廉价交流、相互克制以及“拍卖”
- 第22章 供应链
- 22.1 双重边际化
- 22.2 报童问题:两名优等生的见解以及一些微积分知识
- 22.3 报童实验中的中心点拉动效应
- 22.4 啤酒博弈和牛鞭效应
- 22.5 扩展
- 第23章 柠檬市场和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 23.1 内生产品质量
- 23.2 外生质量下的逆向选择
- 23.3 医疗保险市场的拆解
- 23.4 扩展
- 第24章 资产市场和价格泡沫
- 24.1 郁金香狂热
- 24.2 基本价值递减实验:文献综述
- 24.3 当支付安全资产的利息时的贴现和现值
- 24.4 不变的基本价值:“打破成规”
- 24.5 预测、性别和认知反应差异
- 24.6 扩展:“泡沫来了”
- 第25章 银行挤兑和宏观实验
- 25.1 银行挤兑与协调:“信心就是一切”
- 25.2 协调和贴现窗口污名
- 25.3 具有劳动和商品市场的宏观经济中的货币冲击
- 25.4 金融危机的剖析:由表及里
- 25.5 退休和消费
- 25.6 扩展:资产价格和现值
- 第五部分 拍卖和机制设计
- 第26章 私人价值拍卖
- 26.1 引言
- 26.2 拍卖:递增、递减拍卖和“魔法小精灵”
- 26.3 和均匀分布的出价竞标
- 26.4 双人第一价格拍卖中的出价行为
- 26.5 投标者数量、风险厌恶和后悔厌恶
- 26.6 扩展:网络广告位置拍卖
- 第27章 赢家诅咒
- 27.1 《华尔街》
- 27.2 收购博弈实验
- 27.3 共同价值拍卖中群体的智慧和离群的智慧
- 27.4 带有私人信号的共同价值拍卖
- 27.5 共同价值拍卖中的纳什均衡
- 27.6 共同价值拍卖中的高估情况
- 27.7 扩展
- 第28章 多单位拍卖:排放权、水、汽车牌照、证券……
- 28.1 干旱的2000年
- 28.2 排放的限额与交易:拍卖与溯往原则
- 28.3 寄售拍卖和加州AB32法令
- 28.4 其他拍卖方式:串谋、宽松限额、价格发现
- 28.5 扩展:供给缓冲器、汽车牌照和证券
- 第29章 组合拍卖和双边拍卖
- 29.1 FCC的带宽拍卖和可选择的组合投标方法
- 29.2 其他组合投标方式的实验检验
- 29.3 分层组合投标和最近的一些拍卖
- 29.4 FCC的激励拍卖
- 29.5 扩展
- 第30章 匹配机制
- 30.1 匹配机制:优先级乘积和延迟接受
- 30.2 匹配机制和拆解现象的实验分析
- 30.3 序列独裁者(单边)匹配机制
- 30.4 扩展:棒球、宿舍、择校、深空网络和联谊会招新
- 附录A 章末习题提示
- 附录B 课堂实验说明
- 参考文献
- 索引
- 推荐阅读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