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11千字
字数
2023-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涵盖书籍史、阅读史等多元主题,凝聚国内相关领域前沿学者的新近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出版是思想和知识公之于众的重要媒介,上海则是中国近现代出版的发源地和中心。1949年以前,全国80%以上的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90%以上的近现代学术著作在上海出版,上海出版事业引领了近现代中国新知识传播与思想进步的潮流。
2022年10月29日、30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共同主办了“近现代出版与新知识传播”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地近50位学者参加会议,围绕“出版与新知传播”“出版与文化交流”“出版与商业互动”“辞书与教科书出版”“出版与新文化”“出版与科技知识”“出版与政治活动”七个专题展开探讨。
本书选编此次会议论文30余篇,研究涵盖书籍史、阅读史、印刷、翻译、版本和目录学等多元主题,体现了出版史研究的前沿动态。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库
- 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出版文化(代序)
- 主旨发言
- 新阅读的资源生产与“文”“艺”类型的形成
- 《博医会报》与中西医界知识的交流
- 世界书局教科书的两次竞争与现代教科书市场的型塑
- 出版与新知传播
- 启蒙的基础建制——印刷出版与20世纪30年代的国语运动
- 上海伊文思书店考略
- 近代科技类译著的相关研究——以陈遵妫译《宇宙壮观》为中心
- 出版与文化交流
- 区域文化保育与知识全球传播——香港纳匝肋之家的出版特色(1894—1954)
- 中国近代东西学书目中科技类译著分类法探究——以《西学书目表》《东西学书录》《中译德文书籍目录》为中心
- 重审殖民媒介——北平日文报刊史料钩沉与近代日人在华新闻事业
- 晚清外国兵制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 从理想走入现实的知识生产——童书译介出版的语境、主体与模式(1919—1949)
- 出版与商业互动
- 文学与商业的互动——赞助者视角下的《现代》杂志编译出版活动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沈知方、沈骏声与通俗文学生产
- 《清议报》的传播网络与读者群体——以《少年中国说》的“阅读共同体”为例
- 书店之外——略谈晚清上海别发洋行的经营(1876—1900)
- 清末商业教材应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嬗变——以商业发展为中心
- 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黄页的出版——以《华商行名簿册》(1906)为例
- 辞书与教科书出版
- 民国时期现代汉语语典出版研究
- 《政法类典》的编译与发行
- 近代徐家汇教材出版策略研究
- 专科与百科——民国时期教育学科辞书编刊论析
- 整合与归类——《中华百科辞典》与中国现代知识体系建构
- 出版与新文化
- 脚注秘语——近代知识社会变迁的一则注脚
- 《字林西报》和《大陆报》对李科克幽默文学的传播
- “才女”的隐身与“新女性”的浮现——近代译界对新女性的熔铸
- “先锋的先锋”——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出版事业
- 出版与科技知识
- 清末中国蚕学期刊对国外蚕业科技的引进与传播
- 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立信会计的出版事业与会计知识传播
- 《证交》半月刊与证券知识在上海的传播
- 近代出版与社会性别重构——以商务印书馆《妇女杂志》为中心
- 出版与政治活动
- 战时动员——《大公报》与香港义演义赛(1937—1941)
- 被规训的写作——东北沦陷时期《明明》杂志的象征意义
- 《中国能否实行独裁政治》征文集与“独裁政治”认识建构
- 论蒋介石对《新华日报》党性与人民性的认识
- 1920年代末的新书业与政党政治——以国民党改组派复旦书店为个案
- “近现代出版与新知识传播”学术研讨会综述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