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了解中苏关系的案头必备之书。

内容简介

中苏关系是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最具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苏关系的演变,对解读中国历史是必不可少的。本书围绕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所构建的历史叙事,极具可读性。

书中大量使用了中国外交部、国防部、铁道部、国家计委、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和地方档案馆,以及台湾“国史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资料中心所藏档案资料;作者还曾到美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德国等国收集档案资料,并对当事者做了大量的访谈,这在中外学术界是绝无仅有的。正因为如此,本书的论述信实可靠。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第三版)(上册)
  • 出版说明
  •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 作者简介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序 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
  • 《中苏关系史纲(增订版)》序
  • 增订版说明(代前言)
  • 第三版修订说明
  • 第一篇 难以确定的对手(1917~1949)
  • 第一章 中苏建交声中的革命输出
  • 第一节 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形成
  • 第三节 中苏交涉一波三折
  • 第四节 解决两国悬案的谈判
  • 第五节 孙中山革命化的推动力
  • 第二章 苏联援助下的国民革命
  • 第一节 孙中山的联苏容共政策
  • 第二节 苏联干涉与三二〇事变
  • 第三节 苏联顾问与北伐战争
  • 第四节 “五月指示”与国共分家
  • 第三章 莫斯科与中国的苏维埃革命
  • 第一节 中共武装暴动与中苏绝交
  • 第二节 中东路事件与“保卫苏联”
  • 第三节 苏联的翻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第四节 苏联军事顾问指导下的军事失败
  • 第四章 战争威胁下的中苏外交
  •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与中苏关系
  • 第二节 苏联外交转向的连锁效应
  • 第三节 中苏军事同盟的秘密交涉
  • 第四节 中共从“反蒋”到“联蒋”
  • 第五章 中苏两国的战时合作与冲突
  • 第一节 苏联在中国抗战初期的援助
  • 第二节 中苏两党关系的困扰
  • 第三节 苏德战争与中苏关系的逆转
  • 第四节 苏联对中国新疆地区的干预
  • 第五节 雅尔塔密约与中苏条约谈判
  • 第六节 苏军大举进兵中国东北
  • 第六章 中国内战与中苏国共关系
  • 第一节 斯大林推动国共重庆和谈
  • 第二节 中共夺取东北与苏联的帮助
  • 第三节 冷战后的苏联对华政策
  • 第四节 两党互访和新中国的建立
  • 第二篇 同志加兄弟(1949~1960)
  • 第一章 同盟条约的签订及中苏利益冲突
  • 第一节 毛泽东坚持重新签订一个条约
  • 第二节 苏联对中苏新条约的精心设计
  • 第三节 斯大林被迫再次做出重大让步
  • 第四节 斯大林对中苏关系的深层考虑
  • 第二章 朝鲜战争与中苏同盟的实质性进展
  • 第一节 毛泽东毅然决定出兵朝鲜
  • 第二节 中苏在军事战略上的协调和统一
  • 第三节 斯大林对志愿军的军事援助
  • 第四节 苏联向中国提供的经济援助
  • 第三章 苏共二十大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 第一节 苏共二十大路线及其实质
  • 第二节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由来
  • 第三节 苏共二十大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 第四章 苏联的经济援助与中共的政治支持
  • 第一节 赫鲁晓夫增加对华经济援助
  • 第二节 中共协助苏联处理波匈事件
  • 第三节 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政治支持
  • 第五章 苏联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援助和限制
  • 第一节 赫鲁晓夫开启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 第二节 苏联对中国核援助方针出现突破性转变
  • 第三节 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帮助及其限度
  • 第六章 毛泽东在共产党莫斯科会议独领风骚
  • 第一节 毛泽东主张开会解决问题
  • 第二节 中苏携手领导社会主义阵营
  • 第三节 毛泽东的即席发言语惊四座
  • 第七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 第一节 中国的实际目标是赶超苏联
  • 第二节 苏联的支持、怀疑和反对态度
  • 第三节 毛泽东在庐山向赫鲁晓夫宣战
  • 第八章 军事合作、炮击金门与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 第一节 中苏军事合作的愿望及矛盾
  • 第二节 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风波
  • 第三节 炮击金门引发的严重分歧
  • 第四节 赫鲁晓夫终止对中国的核援助
  • 第九章 中苏两党在理念和政策上难以弥合的裂痕
  • 第一节 中印冲突与苏联的中立声明
  • 第二节 中苏领导人之间的激烈争吵
  • 第三节 中苏在国际战略上尖锐对立
  •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第三版)(下册)
  • 第三篇 从分裂到对抗(1960~1978)
  • 第一章 中苏分歧公开化与短暂的缓和
  • 第一节 对外方针分歧引发理论争论
  • 第二节 U-2飞机事件中的中苏互动
  • 第三节 世界工联北京会议上的斗争
  • 第四节 布加勒斯特会议期间的抗争
  • 第五节 苏联撕毁合同撤走在华专家
  • 第六节 经济困难背景下的短暂缓和
  • 第二章 两党关系破裂与两国关系恶化
  • 第一节 在苏共二十二大上的明争暗斗
  • 第二节 伊塔事件与两国关系趋向恶化
  • 第三节 毛泽东考虑全面调整对苏方针
  • 第四节 中苏在外交领域的新一轮较量
  • 第五节 左派队伍形成与大论战的开始
  • 第三章 中苏同盟关系的彻底瓦解
  • 第一节 毛泽东对苏安全战略思路的转变
  • 第二节 反修与巩固政权的政治革命
  • 第三节 中苏第一次边界谈判的流产
  • 第四节 周恩来访苏与两党会谈破裂
  • 第四章 国际共运分裂与中苏走向对抗
  • 第一节 莫斯科三月会议与国际共运分裂
  • 第二节 双方共同援越抗美中的矛盾冲突
  • 第三节 珍宝岛冲突与中苏军事对抗
  • 第四节 中美化敌为友联合抗衡苏联
  • 第四篇 走向“正常化”(1979~1991)
  • 第一章 “正常化”问题的缘起
  • 第一节 “正常化”的由来
  • 第二节 对抗中的交集
  • 第三节 缓和的开端
  • 第二章 开启“正常化”进程
  • 第一节 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
  • 第二节 打开“正常化”之门
  • 第三节 政治磋商陷入僵局
  • 第二章 双边关系逐步改善
  • 第一节 “葬礼外交”
  • 第二节 政治关系缓慢改善
  • 第三节 恢复经贸科技文化合作
  • 第四章 走向“正常化”的转折
  • 第一节 打破政治僵局
  • 第二节 莫斯科改变政策
  • 第三节 清除最后的障碍
  • 第五章 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 第一节 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
  • 第二节 向中俄关系过渡
  • 跋 中苏同盟破裂的内在原因
  • 参考文献
  •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北京中文在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过500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旗下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汤圆创作三大网络文学原创平台,驻站网络作者超过4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