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类如何突破科技创新的困境,打赢一场场从抵制到抵达的战争。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科技创新在600年间如何影响和塑造过去、当下以及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书中以人造黄油、农业机械化、电力、机械制冷、录制音乐、转基因作物和动物等技术创新为例,揭示了新科技如何诞生、扎根并推动制度变革。

同时,本书作者卡莱斯·朱马将人工智能、在线学习、3D打印、基因编辑、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和可再生能源等现代技术的社会影响置于讨论焦点,指出由科技创新带来的就业、道德、健康和环境等社会问题和其背后深层的经济因素,及其在国际社会之间造成的紧张局势。

朱马强调,尽管如太阳能光伏电池和风力涡轮机等新技术,对于促进各国经济增长、满足大众需求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但常因既有产业和利益相关者的阻力而难以普及。因此,公共领导者需承担起管理技术变革的责任,与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合作,通过制度调整和公众参与,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挑战,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品人推荐
  • 本书赞誉
  • 前言 科技战争正在爆发,创新之敌已浮出水面
  • 第1章 全球性挑战之下,科技创新备受考验
  • 社会条件、技术性质和领导人的想象力
  • “创造性破坏”带来五大领域变革
  • 机构在创新过程中的六项激励
  • 经济基础无法独立于技术创新之外
  • 公众选择、市场价值与政府决策
  • 人力资本的流失使冲突变得更加广泛
  • 科技向新力
  • 第2章 一块人造黄油引发的全球贸易战
  • 打假小作坊乳制品,催生工厂制造
  • 法国人造黄油“入侵”
  • 乳业协会游说《反人造黄油法》出台
  • 第一夫人出镜人造黄油商业广告
  • 科技向新力
  • 第3章 农业部改革和“科技耕种”推广战
  • 农业机械化,谁能获益?
  • 媒体看好止不住拖拉机倾销
  • 畜牧业和制造业争夺农业“大蛋糕”
  • 增加农学研究资金投入,但农民收入缩水
  • 科技向新力
  • 第4章 电力商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内战
  • 发明家爱迪生:19世纪的产品经理
  • 错失的电力新技术
  • 电刑使市场竞争转移到伦理纷争
  • 企业家的利益保护和反制手段
  • 科技向新力
  • 第5章 从奢侈品到必需品,一段“冷”战史
  • 全球天然冰采集供不应求
  • 贸易封锁意外推动造冰产业兴起
  • 诺奖科学家牵头国际制冷协会
  • 冷藏技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 科技向新力
  • 第6章 与资本博弈的音乐版权保护战
  • 不反对新科技,只想保住饭碗
  • 从音乐家到“音乐民工”
  • 技术性失业:政策难挡的高失业率
  • 小众音乐和创业公司打出翻身仗
  • 科技向新力
  • 第7章 基因编辑拉响粮食大战
  • 欧洲化学寡头潜入美国研究所
  • 生物技术革命的象征:孟山都崛起
  • 被种植的风险大于被吃掉的风险
  • 转基因作物扎根发展中国家
  • 科技向新力
  • 第8章 环境保护与渔业生存之战
  • 天然鱼类消亡,养殖鱼类泛滥
  • 从人体器官保鲜到开发鲑鱼生长基因
  • 后退是渔业寒冬,前进是审批难产
  • 政府、企业、研究所,谁收渔利?
  • 科技向新力
  • 第9章 在未来世界观中重塑企业家精神
  • 引领自动化、生物科技和医药
  • 听取政府意见、科研咨询,做预案
  • 科技创新在地化,密集开展风险对话
  • 助推制度建设,抵御技术焦虑
  • 生产者和消费者才是决定新技术命运的大多数人
  • 科技向新力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资海派

从出版第一本书至今,中资海派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感谢大家一路的携手相伴,见证我们从小到大的历程。 多年来,我们以创建“人与知识的美好链接”为己任,紧跟时代脉络,引领阅读风向,出版的图书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人文科普/政史军事、心理励志/生活两性、家庭教育/少儿出版”四大知识领域,总数达千余种。 中资海派擅长打造系列化作品,力图为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策划出版了“数字新经济全渠道增长”系列、地缘政治三部曲、大航海时代三部曲、二战三部曲、“奇迹”系列、“轻疗愈”系列、“iHappy投资者经典”等优质品种,打造了《魔鬼经济学》《优势谈判》《早起的奇迹》《国家兴衰》《美元陷阱》等现象级畅销书,更有《最寒冷的冬天》《中国,被遗忘的盟友》《未来黑科技通史》《躁动的帝国》等获国家奖项,被央视、人民日报等一线媒体报道的作品,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业界同仁的一致肯定。 中资海派一直秉承趋势、洞察、敏捷、向善的准则,与美、英、德、加、法、意、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与传媒机构建立了合作,和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家、培训机构、媒体保持着良好互动,获得了国内外作者和译者的认可和支持,同国内十余家优秀出版社建立了友好合作的战略联盟,更有国内数十位阅读推广人和数百家经销商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 一直以来,我们将在香港金融行业上市公司10年管理经验与出版相结合,带领团队深入研判全球及国内经济趋势、相关产业趋势,在文化产业中寻求创新,未来,我将继续遵循“关联、互动、衍生”的商业生态逻辑,带领中资海派在第二个20年创建新的文化与教育全产业链矩阵,实现内容传播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