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9千字
字数
2016-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如实呈现劳思光先生晚年口述“讲书”之原稿,本书亦是他生前最后一本著作,在哲学的思辨中,从劳思光先生的思路中,重新思索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家所提出的观察与辩论,透过西方哲学的困局、当代文化现状所衍生的困难,诠释中西方二十世纪重要历史、社会事件的发生脉络及意义。
内容简介
这一本先生的遗作,如实呈现哲学大师沉淀一生的思想风采,理性而深邃。二十世纪变成一个混乱的时代,解构主义思维、后现代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呈现了许多哲学家的迷惘与忧虑。原先充满希望的世界,渐渐走向处处是“困局”的世界,再也不能维持“希望的世纪”这种信念。
从二十世纪每个世代对于哲学问题的了解,药方,剖析当代西方哲学家如何解消“走向一个现代社会的铁笼”的忧虑,进而扩展哲学思维的“视域”。思索“哲学之未来”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现代文化之下的哲学思维落实到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秩序上,会成为什么主张?劳思光先生:若要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或困局中找到出路,就是一种创造的工作,这工作必须要发挥已有文化传统的潜力──可以发挥、可以出现,但是还完全发挥。……发挥潜力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却是可能的出路。历史学者余英时观察到,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必然地求助于西方理念、价值或习俗,以作为正当性的最终基础”。面对西方以及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往往陷入迎、拒的两难,却鲜少作深入的省思与评析。
劳思光先生生前最后的这本著作,填补了上述缺憾。论述如实呈现了他沉淀一生的思想风采;在审视现代思想之余,作者更由“在世界里的中国”角度,思索中国文哲未来的方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丛书序
- 导读
- 编者后记
- 第一章 引言——待解的难题
- 第一节 从“希望的世纪”到三重困局
-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性:第一重困局
- 第三节 现代文化与不完整的计划(Incomplete Project):第二重困局
- 第四节 反理性思潮与“哲学之终结”(End of Philosophy):第三重困局
- 一、“片段化”的病态
- 二、特权化的病态
- 三、虚无化的病态
- 第二章 诠释学风之收获及迷失
- 第一节 客观主义之争议
- 第二节 诠释学风与相对主义
- 一、客观主义
- 二、相对主义
- 第三节 外加结构与文化世界
- 第四节 反省思维之新向度
- 一、消解绝对主义传统思维(limited concept)的拟议
- 二、后形而上学思维之定立
- 三、成素分析与范式转移
- 四、极限概念、可修改性(revisability)与“大叙述”(grand narrative)迷执之消除
- 第三章 反理性思潮之检评与理性言谈之转向
- 第一节 后现代思潮之历史背景
- 第二节 后现代思维的家族相似性
- 第三节 后现代思想之理论重点
- 一、从哲学到政治——以李欧塔为主要代表
- 二、宗教与世界观
- 三、科技文化之认识与评判
- 四、艺术与生活:附论流行文化
- 第四节 “反理性”(anti-rational)论述而非“非理性”(irrational)论述
- 第四章 异质文化之问题
- 第一节 引言——冲突(conflict)与整合(integration)
- 第二节 三种通俗观念(demotic ideas)
- 一、挖宝观念
- 二、换体观念
- 三、拼盘观念
- 第三节 典范转移与破除迷执之尝试
- 一、当代思想困局的理论枢纽
- 二、另一个失败主义的心态——泛实用主义之流行
- 三、迷执破除之建议
- 结论 勇敢承担历史之任务——观念之探险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