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物流为中心,围绕主流国家的形成、国家间的竞争、产品开发的历史揭示现代世界的形成。

内容简介

全书聚焦从事国际贸易的人们以及国家的作用,从3000年前地中海腓尼基人的活跃到19世纪欧亚经济的分流都作出了清晰的阐释。

前者如腓尼基人、汉萨同盟的商人、葡萄牙人、犹太人及其商业网络;后者如中国因朝贡贸易主动放弃海洋而衰落,英国、荷兰通过国家主导成立东印度公司而排挤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主导地位,克伦威尔制定的航海法成为英国建立“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的重大因素,美国在欧洲战争中实行中立政策巧妙发展海运业等,一幅以物流为枢纽的世界历史图景映入眼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腓尼基人为何因地中海贸易而繁荣
  • 何为腓尼基人
  • 贸易中心城市推罗
  • 古代世界与奴隶
  • 迦太基的兴盛与灭亡
  • 无腓尼基人则无罗马人
  • 第二章 为何东亚先于欧洲发展了经济
  •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 波及现代的始皇帝影响
  • 汉承秦制
  • 武帝的积极政策
  • 划时代的均输法与平准法
  • 第三章 伊斯兰王朝如何蓄积国力
  • 阿拔斯革命对世界宗教的影响
  • 肩负印度洋贸易中心的穆斯林商人
  • 印度洋的伊斯兰化与中国的影响
  • 穆斯林以外的商人
  • 第四章 维京人为何败于汉萨同盟
  • 作为商人的维京人
  • 维京人的后继者汉萨同盟
  • 波罗的海贸易与汉萨
  • 荷兰的崛起
  • 第五章 为何中国会因朝贡贸易而衰落
  • “早期贸易时代”
  • 成为交汇点的马六甲、琉球
  • 朝贡贸易——物流体系委于他国
  • 西班牙帆船将白银从新大陆运往中国
  • 第六章 地中海为何衰退,波罗的海·北海沿岸诸国为何崛起
  • 从发达地区沦为落后地区的意大利与地中海
  • 从地中海地区进口盐的波罗的海诸国
  • 近代意大利经济增长的局限
  • 能源供给的局限
  • 往来于地中海的斯维登之船
  • 第七章 好望角航线如何改变亚欧关系
  • 欧洲和亚洲经济实力的逆转
  • 进入亚洲的非官方葡萄牙商人
  • 支持葡萄牙对外扩张的新基督教徒
  • 连结亚洲和新大陆的葡萄牙商人
  • 第八章 东印度公司做了什么
  • 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
  • 东印度公司新在何处
  • 葡萄牙人在亚洲的重要性
  • 亚美尼亚人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合作关系
  • 并非用军事力量进行压制
  • 第九章 荷兰为何成为世界上首个霸权国家
  • 波罗的海贸易——荷兰的“母亲贸易”
  • 欧洲的人口增长
  • 造就荷兰霸权的谷物运输
  • 欧洲森林资源的枯竭
  • 从谷物时代到原材料时代
  • 波罗的海地区贸易中使用的荷兰“飞船”
  • 第十章 “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如何实现
  • 成为世界最大帝国的英国
  • “最明智的政策”——航海法的制定
  • 国家管理贸易活动的独特体系
  • 驶往拉丁美洲国家的定期航班
  • 亚洲内部物流也由英国担负的理由
  • 英国不是世界工厂,而是世界的运输业者
  • 第十一章 无国之民如何改变世界历史1
  • 何为“大流散”
  • 亚美尼亚历史概要
  • 将伊朗丝绸运往欧洲
  • 与俄罗斯的贸易——伏尔加河路线威胁其他路线
  • 被招揽到印度的亚美尼亚商人
  • “东印度贸易”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 第十二章 无国之民如何改变世界历史2
  • 何为塞法迪人
  • 扩散的塞法迪人
  • 在加勒比海种植甘蔗的塞法迪人
  • 地中海的珊瑚向印度出口
  • 与亚美尼亚人网络的比较
  • 第十三章 英国人的“茶文化”如何形成
  • 何为“中国语”障碍
  • “小国”瑞典发挥的巨大作用
  • 法国东印度公司的走私
  • 若无茶叶走私,茶就不会在英国普及
  • 第十四章 为何英国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业革命
  • 工业化以前已有工业化——何为原始工业化
  • 原始工业化理论的失败
  • 工业地区生产的东西是什么
  • 北欧河流的重要性
  • 可支配收入增加带来了什么
  • 原始工业化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 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差异
  • 第十五章 何为美国“海上国境”
  • 脱离英国航海法保护的美国
  • 美国的中立贸易
  • 海上国境
  • 第十六章 19世纪亚洲和西欧的经济实力为何如此悬殊
  • 19世纪全世界的市场一体化
  • 19世纪欧洲经济有多大发展
  • 铁路的发达导致铁工业飞跃
  • 大为改善的欧洲人的饮食状况
  • 远渡大西洋的欧洲劳动者
  • 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移民——以女家庭教师为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8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过物流体系进行以物易物,不止能弥补食物、生活用品、材料上的不足,而且能得到各国之间最新信息的更迭。在工业化时代以前,拥有越完善的物流体系,也就意味着更有机会培养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能够成为 “日不落帝国”,与其在世界物流占有统治地位密不可分。由此也可以让我们进入反思,在如今信息一体化的时代,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最新资讯的今天,为什么反而让更多的人沉迷于 “安乐窝”,不愿意改变呢。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小书梳理世界物流史对全球秩序的塑造与改变

      陌生地名由于缺少地图的路线图示相对晦涩难懂,但整本书的论述重点相对集中在欧洲内部及其远东中国与大西洋美洲的贸易网络,典型的日本视角欧洲事件,篇幅有限内容凝练,因时间线原因部分章节也在重复论述前因后果,裴鹏程老师的听书解读相对好读些,期待顾老师下周的讲好书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而依托物流的商业往来是韧性最强的交流方式。通过腓尼基人、明清中国、汉萨同盟等案例我们已经看到,物流关系的不只是赚多少钱的问题,更深入影响着一个文明的兴衰。从近代英国经济繁荣的历程中,我们能总结出其成功经验:首先要有发达的造船业,其次有丰富的商贸需求打造一批贸易据点,最后要有自己牢牢掌控的物流网络。后来美国取代英国船运的崛起,更印证了这一经验。美国早在殖民地时期就开始发展造船业 ,建国后一度采取中立政策以孵化发展本国的商贸金融 ,等美国实力有所积累便开始打造自己的海上势力范围,把舰队派向世界各地,控制全球物流系统 。

          1
          评论
        • 查看全部36条书评

        出版方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在经济、管理、西方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等专业出版门类形成主题系列,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在图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曾系统推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成为文学经典阅读的基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