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5千字
字数
2021-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政教陵夷,士风日衰,清季民初的大变动时代,读书人何以自处?
内容简介
《诗大序》曰:“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在风雅正变的话语中,“变”只是一个脱离常轨的时刻,最终还是要回到“经”与“正”。但清季民初“变风变雅”的正面化,却萌发了“风雅”独立于“政教”的可能。
本书所集文字大致围绕着一个问题,即清季民初诗文、学术二者与政治的互动关系。此类讨论当然不限于考索文学文本或学人文献中的政治本事,更非出于机械的社会反映论,而是意在摸索“变风变雅”时代共通的表达结构。
收录十篇文字,大略分为三辑:甲辑“雅废夷侵”,主要从解读诗文和文人群体交游入手,探索晚近学士大夫在他们所谓“小雅废四夷侵”局面下的委曲心境。
乙辑“道术科分”,收入三篇在学术史、教育史方面试探的长文,分别讨论教育体制与史学、经学的近代转型。
丙辑“文学小言”,围绕近代文学研究,涉及文论、小说、文学教育等话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叙论
- 一
- 二
- 三
- 甲辑 雅废夷侵
- “哀六朝”——晚清士大夫政教观念的中古投影
- 一
- 二
- 三
- 四
- 馀论
- 民国二年的“癸丑修禊”——兼论梁启超与旧文人的离合
- 一
- 二
- 三
- 四
- 馀响
- “海内三古文家合像”与清季古文风尚
- 一
- 二
- 三
- 四
- 馀论
- 乙辑 道术科分
- 张之洞学制规划中的近代国族——从《劝学篇》到癸卯学制
- 一、《劝学篇》的共同体意识
- 二、“普通学”还是“士大夫之学”?
- 三、经与文:“时间共同体”的维系
- 馀论
- 梁启超新史学的外来资源与经学背景
- 一、发起于报章的“史界革命”
- 二、从“民史”到“文明史”
- 三、从“公羊三世”到“进化公理”
- 小结
- 从书院治经到学堂读经——孙雄与近代经学教育
- 一、“引而不发”的经生生涯
- 二、“由经学、史学入经济”
- 三、六艺九流新教法
- 四、经科存废
- 丙辑 文学小言
- 东西知识网络中的《文学说例》——章太炎早期文学论的屈折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馀论
- 小说与政变——《捉拿康梁二逆演义》考论
- 一
- 二
- 三
- 戊戌维新的文学面
- 一、汉字汉文的危机
- 二、新名词革命
- 三、“国文”教育的兴起
- 四、“文学”的位置
- 新青年的“老童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引用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