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0千字
字数
2020-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年第4辑 总第33辑)》论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国际问题、判断国际形势、制定国际战略的意义、方法、路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多方面、多维度的研究。本辑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规律与经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观,具有启发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编辑委员会
- 本辑特稿
- 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认识国际问题
- 一 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说明国际问题
- 二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站在历史时代的最高点来观察说明国际问题
- 三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战略意志
- 一 战略意志的卓越展现
- 二 战略意志的哲学升华
- 三 战略意志的砥砺锻造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政治哲学思维逻辑
- 一
- 二
- 三
- 四
- 马克思恩格斯精神哲学研究的两大视角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具有丰富的精神哲学资源
- 二 如何从马克思恩格斯综合文本中把有关精神哲学凸显出来
- 简短的结语
- 马克思历史发展动力思想的唯物主义转向
- 一 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中人本质思想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 二 马克思人本质思想从预设到生成的转向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 三 马克思人本质思想的改变导致历史发展动力思想的唯物主义转向
- 实践唯物主义与付诸实践的唯物主义
- 一 付诸实践的唯物主义,实际行动中的唯物主义
- 二 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实践观、实践论
- 三 强调实践的唯物主义,主张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
- 四 实践主义(唯实践主义、实践一元论)
- 五 被西化的含义:实证主义
- 六 实践唯物主义的歧义及有关问题的解决
-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关于人工智能问题的研究现状
- 一 人工智能与劳动
- 二 人工智能与人的主体性
- 三 人工智能与异化
-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工智能
-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语言与认识研究
- 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语言理论的哲学探讨
- 二 关于马克思语言观与西方语言哲学、语言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语言在认识中的功能研究
- 四 语言与认识的跨学科研究
- 五 研究述评与展望
- 西方马克思主义“承认”理论的案例阐释
- 一 从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辩证法看“承认”概念
- 二 争取“优越的承认”的一个例子:战胜拿破仑后的俄国
- 三 斯拉夫主义:争取“优越的承认”的经典思想
- 四 与之相反的一个例子:二战前欧洲社会中的犹太群体
- 五 结语
- 理解柯尔施:“非教条的马克思主义”
- 一 柯尔施与欧洲1920年代的革命
- 二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
- 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性质
- 四 “非教条的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历程与方法路径
- 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 二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步与不足
-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方法路径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初探
-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
-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逻辑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唯物辩证法“合理形态”的生成及其意义
- 一 唯物辩证法要根据社会发展改变自己的理论形态
- 二 从“否定辩证法”向“建设辩证法”转化
- 三 “建设辩证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方法论意义
-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 一 新中国70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坚守
- 二 新中国70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发展
- 三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
-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关系
- 一 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不忘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
- 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立场与初心
- 三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
- 四 强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统一
- 五 创造性遵循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与思维方法
- 毛泽东矛盾理论视域下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探析
- 一
- 二
- 三
- 四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展望
- 一 外来文化本土化的历史经验
-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展望
- 化理论为方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哲学新境界
- 一 实践意识:面向“实践之内”
- 二 化理论为方法:鲜明实践意识的凸显
- 三 化理论为方法:新时代学哲学、用哲学的宏大实践叙事
- 四 化理论为方法:描画出新时代新思想的方法论图景
-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
- 新中国70年道德建设回顾
- 一 重视、轻视、再重视
- 二 抛弃、回归、扬弃
- 三 批判、肯定、创新
- 四 一元、多元、领导权
- 五 道德、法制、德法结合
- 六 集体、个人、双兼顾
- 七 崇高、低俗、核心价值观
- 八 思想、科学、全面发展
- 九 道义、利益、互利共赢
- 论人的文化认同与生命实践的统一
- 一 文化认同是人的存在的基本属性
- 二 文化认同是人的发展的一种必要形式
- 三 文化认同是人自觉的生命实践
- 新时代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 一 把握公正的科学内涵与价值引领
- 二 凸显公正的内在要求与制度特色
- 三 确保公正的司法程序与执政环境
- 关于评价实践的标准
- 一 实践目的不是判断实践正确与否的标准
- 二 判断实践正确与否要用价值标准
- 三 判断实践正确与否的终极价值标准
- 价值观多元化的原因探究和应对策略
- 一 价值与价值观多元化
- 二 价值观多元化的形成、表现及其原因
- 三 价值观多元化的应对策略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 新中国70年五大建设经验之研究
- 一 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
- 二 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三 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 四 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
- 五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
- 论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和类型
- 一 文化的概念
- 二 文化的三大特征
- 三 文化的三大类型
- 四 结语
-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及其意义
- 一 文明的内涵
- 二 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表现及其根源
- 三 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意义——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对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 一 文化发展应以实践为基本手段
- 二 文化发展应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 三 文化发展应超越单一的经济维度
- 四 文化发展应发挥意识形态功效
- 五 文化发展应以人的自由解放为旨归
- 人类虚拟能力的“自欺”性透视
- 一 人类虚拟能力中“真”与“假”的错位
- 二 原始社会虚拟能力“朦胧”的自欺
- 三 现代社会虚拟能力“显著”的自欺
- 学会活动
-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与战略思维”理论研讨会综述
- “新中国70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研讨会综述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稿约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