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展示中国生态思想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梳理了《国语》中的生态哲学思想,揭示了人们对天人之际的认识由“事神保民”到“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的思想变迁的过程,深入分析了“和实生物”及“时”“通”等哲学范畴的生态内涵,对《国语》中“被文相德”“懋昭明德,物将自至”“圣人贵让”等生态德性论思想及其关于山川、薮泽、土地、鸟兽的生态共同体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展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特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丛书》编委名单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国语》中的生态思想概述
  • 一、从“事神保民”到“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国语》中的天人关系论
  • 二、“和实生物”:《国语》中的生态哲学范畴
  • 三、“懋昭明德,物将自至”:《国语》中的生态德性论
  • 四、“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国语》中的生态共同体论
  • 第二章 《国语》中的天人关系论: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性认识
  • 第一节 “上帝山川百神”:《国语》中的自然之“魅”
  • 一、“上帝山川百神”
  • 二、“或见神以兴,亦或以亡”
  • 第二节 “事神保民,莫弗欣喜”: 政治合法性的神意基础
  • 第三节 “民神异业,敬而不渎”: 绝地天通的思想意义
  • 第四节 “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 天地人的辩证统一结构
  • 第三章 《国语》中的生态哲学范畴: 对天地自然认识的深化与系统化
  • 第一节 “和实生物”的生态意义
  • 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 二、“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
  • 第二节 “圣人之功,时为之庸”: “时”的生态意义
  • 一、“审其四时”
  • 二、“助时”与“时儆”
  • 三、“圣人之功,时为之庸”
  • 第三节 “川,气之导也”与“政不行,何以导民”: “通”与“导”的生态意义
  • 第四章 《国语》中的生态德性论: 人的德性主体与知性主体的统一
  • 第一节 “被文相德,非国何取”
  • 第二节 “懋昭明德,物将自至”
  • 第三节 《国语》中的义利之辨及其生态意义
  • 一、义利之辨的基本含义及其扩展
  • 二、《国语》中的义利之辨
  • 三、“圣人贵让”与“胡可专也”:义利之辨的延伸及其生态意义
  • 第五章 《国语》中的生态共同体论: 对天地自然的道德关怀与实践
  • 第一节 “生态共同体”概述
  • 第二节 “天之所支,不可坏也”: 生态共同体视域下的山薮川泽
  • 二、“物有所归”:山薮川泽的天道价值
  • 第三节 “祖识地德”: 对土地的敬畏与感恩
  • 第四节 “蕃庶物”的生态意义
  • 结语 《国语》生态思想的意义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