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第十三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评审出的入选论文合集。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论文从教育生态下馆校结合体系的构建、国外馆校结合案例研究、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科学家精神在馆校结合中的典型表现、馆校结合在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馆校结合评价研究和非正式教育环境下科学教育工作者专业提升路径七个方面探索了科学教育新征程下的馆校合作发展,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观点,对馆校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书编委会
  • 前言
  • 教育视角下馆校合作体系的构建
  • 1 立足科技场馆,构建教育生态
  • 2 坚持学生为本,建设“三位一体”课程
  • 3 切准时代脉搏,倡导多元化科普
  • 4 结语
  • 高水平学生科技社团利用馆校资源的途径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 高水平学生科技社团馆校结合开展科学教育的途径案例
  • 4 分析及建议
  • 5 结语
  • 互联网思维下馆校合作模式的构建探索
  • 1 背景介绍
  • 2 四川省文博教育联盟学校项目的思路
  • 3 特色举措
  • 4 启示
  • 增强现实技术支持下的馆校合作新模式探索
  • 1 增强现实技术支持下的馆校合作概述
  • 2 国内外增强现实技术支持下馆校合作的案例分析
  • 3 启示与借鉴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科普基地实践活动设计
  • 1 理论依据
  • 2 教育策略
  • 3 效果分析
  • 4 结语
  •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馆校课程中的应用
  • 1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 2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点
  • 3 抛锚式教学模式对开展馆校课程的意义
  • 4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例阐述
  • 5 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6 结语
  • 基于“指尖上的智慧——七巧科技”馆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 1 开发背景
  • 2 开发原则
  • 3 课程目标
  • 4 课程内容和活动目标
  • 5 课程实施
  • 6 课程评价
  • 7 结语
  • “探究摩擦力”教育活动教案
  • 1 BOPPPS教学模式概述及其内涵
  • 2 BOPPPS教育模式应用实践
  • 3 BOPPPS教学模式实践的效果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馆校科学教育实践
  • 1 现阶段农村科学教育的特点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城乡馆校科学教育的意义
  • 3 青岛市科技馆“乡村少年科普行”项目实施情况
  • 4 结语
  • 以科普阅读为载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探析
  • 1 以科普阅读为载体的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价值
  • 2 以科普阅读为载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析
  • 3 以科普阅读为载体的科学教育活动的特色优势
  • 4 以科普阅读为载体的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 5 以科普阅读为载体的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的改进建议
  • 馆校结合背景下小学生命科学的探究和实践
  • 1 活动依据
  • 2 活动设计
  • 3 活动实施(见表1)
  • 4 活动效果检测
  • 5 活动价值与反思
  • 6 课程实施效果
  • 浅谈小学生的证据意识培养
  • 1 绪论
  • 2 相关概念
  • 3 证据意识的培养
  • 4 “火星找水”课程证据意识培养的调查
  • 5 研究结论
  • 科技馆与高校科普互补合作的新模式
  • 1 馆校科普互补合作的意义
  • 2 馆校合作的案例介绍与分析
  • 3 馆校合作的未来展望
  • 4 结论
  •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的馆校结合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案例
  • 1 “顶层设计”是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灵魂
  • 2 “科学动手做”探究课程在开发过程中的迭代与案例
  • 3 课程实施效果
  • 4 结论
  • 基于叙事情境的科技馆活动设计
  • 1 叙事情境概述
  • 2 叙事情境与科技馆学习之间的关系
  • 3 叙事情境与学校科学学习之间的关系
  • 4 叙事情境在科技馆中的应用:馆校结合活动“森‘螺’万象”
  • 5 总结与不足
  • 5E教学模式在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 1 5E教学模式的内涵
  • 2 活动开发思路
  • 3 活动实施流程(见图1)
  • 4 效果评估
  • 5 结语
  • 科普场馆实验室建设的四重维度
  • 1 现代科普教育的四重维度
  • 2 作为现代科普教育重要载体的科普场馆实验室
  • 3 北京科学中心脑科学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的一种样板
  • 4 结论
  • 科学戏剧在馆校结合活动中的运用
  • 1 背景
  • 2 科学戏剧理论模型
  • 3 科学戏剧活动设计
  • 4 活动意义
  • 5 小结
  • 馆校结合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 1 活动概述
  • 2 活动设计与开发
  • 3 实施情况与效果评估
  • 教育研究者主导的馆校合作方式初探
  • 1 教育研究者主导的馆校合作
  • 2 “蝴蝶探秘”馆校合作课程
  • 3 课程开发的流程
  • 4 案例分析和评价
  • 5 “蝴蝶探秘”馆校合作课程在策划实施中的问题和建议
  • 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项目策略研究
  • 1 国内外场馆青少年项目发展及现状
  • 2 上海科技馆青少年创新实践项目的策划实施情况
  • 3 上海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项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 4 结论
  • 基于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科技馆天文实践活动策略
  • 1 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比
  • 2 对接课标与科技馆天文实践活动策略
  • 3 对场馆内外天文科普活动的思考
  • 校外实践课课堂教学与校内比较研究
  • 1 校外实践课教学方法与形式
  • 2 课堂教学环节、环境分析
  • 3 教学评估形式与特点
  • 4 结论
  • 馆校结合开展水环境教育
  • 1 馆校结合开展水环境教育活动的背景依据
  • 2 活动目标及学情分析
  • 3 活动实施
  • 4 活动的启示
  • 5 结论
  • 基于问题式学习的馆校结合实践活动
  • 1 活动背景及理论依据
  • 2 活动目标
  • 3 活动对象及学情依据
  • 4 设计实施
  • 5 活动经验及反思
  • 6 结论
  • 馆校结合,线上线下有效衔接 助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 1 研究目标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过程
  • 5 研究结果与结论
  • 科学家精神点亮好奇心
  • 1 研究方法和过程
  • 2 调查结果
  • 3 讨论与结论
  • 4 思考与建议
  • “科学+语文”学科融合下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科普活动的“馆校结合”实践
  • 1 科技馆与学校的馆校结合情况简述
  • 2 小学课程与科技馆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的现状
  • 3 厦门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科普活动的“馆校结合”
  • 4 科技馆“馆校结合”推动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存在的
  • 5 结论
  • 光科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践
  • 1 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价值
  • 2 光科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科普教育活动
  • 3 提升诠释科学家精神能力的对策
  • 4 结论
  • 基于科学家精神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 1 引言
  • 2 “致敬科学家,点亮好奇心”科技之夜活动设计
  • 3 活动实施
  • 4 总结与反思
  • 科普场馆特效影院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活动的探索
  • 1 科普场馆特效影院
  • 2 “光影科学梦”科学家精神电影公益展映活动
  • 3 经验与启示
  • 用科学家精神滋养培育小学生的科学世界
  • 1 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活动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载体
  • 2 HPS融入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活动利于弘扬科学家精神
  • 3 结语
  • 科学家精神在科技馆活动中的有机融合
  • 1 科学家精神融合内涵的全面性
  • 2 科学家精神融合时机的切合性
  • 3 科学家精神融合形式的多样性
  • 互联网环境下馆校合作模式的思考
  • 1 馆校合作发展的背景
  • 2 馆校合作的必要性与意义
  • 3 馆校合作目前的状况和问题
  • 4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发展,为馆校合作提供新契机
  • 5 用好互联网,还需强内功
  • 6 结论
  • “学霸来了”
  • 1 我国馆校结合的现状
  • 2 汽车科普的现状
  • 3 汽车科普与馆校结合的应用
  • 4 “馆校结合”线上传播中的机遇和挑战
  • 5 结论
  • 基于STEM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 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意义
  • 2 科技馆线上线下混合教育的特色
  • 3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案例设计
  • 4 结语
  • 馆校合作“三维立体”在线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 1 我国馆校合作教育现状
  • 2 馆校合作在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 3 吉林省科技馆馆校合作“三维立体”在线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 4 馆校合作“三维立体”在线教育模式的优势及不足
  • 5 馆校合作在线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 6 结论
  • 馆校结合在线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1 在线教育对科技馆和学校等传统教育的冲击
  • 2 馆校结合开展在线教育的可行性及国内外主要应用场景
  • 3 南京科技馆馆校合作在线教育设计和教学模式
  • 4 科普场馆在线教育活动开发和设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5 结语
  • “互联网+科普”,浅析科学传播的新模式
  • 1 “互联网+”和“互联网+科普”的概念
  • 2 网络直播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 3 “互联网+”背景下科普场馆的科普传播
  • 4 “互联网+”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 5 “互联网+科普”的创新发展
  • 6 结语
  • 馆校结合在线教育游戏化实施初探
  • 1 背景及思考
  • 2 游戏化的馆校结合在线教育实施
  • 3 实施效果
  • 4 对提升线上教学有效性的启示
  • 5 结论
  • 基于SPOC模式的馆校结合项目化教学模式探索
  • 1 绪论
  • 2 理论综述
  • 3 课程设计背景
  • 4 实施过程
  • 5 课程创新性及亮点
  • 6 改进意见和建议
  • 利用“馆校结合”完善生物教学的探索
  • 1 “馆校结合”的发展历程
  • 2 “馆校结合”顺应新时代的新需求
  • 3 加强“馆校结合”的方法
  • 4 存在问题
  • 5 结论
  • 科技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 1 辅导员大赛对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作用
  • 2 从辅导员大赛发展变化看科技馆行业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
  • 3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 4 完善大赛提升科技馆辅导员职业能力
  • 5 结语
  • 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戏剧的结合
  • 1 引言
  • 2 科技馆导览新模式的探讨
  • 3 戏剧式导览的特点分析
  • 4 厦门科技馆戏剧式导览活动情况
  • 5 戏剧式导览开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 6 科学教育工作者采用戏剧式导览开展活动应注意的方向
  • 7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