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迈入银行业新时代的宣言书,一本银行规划新战略的指引书。

内容简介

2004年至2013年这10年间,大部分银行的年均净利润增幅超过了15%,所以,这10年也被银行人称为银行业的黄金十年。而2013年之后,银行业正从过去相对稳定的行业,变成一个更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的行业。银行业整体性的大风口变得难觅踪迹,部分银行或多或少地找到了自己的小风口,大部分银行可能都将在懵懂中错过。但这新的小风口将再一次拉开银行之间的差距,决定银行未来10年命运的关键。

这正是这本书试图探讨的问题。中国的银行业正处在巨变的前夕,一方面从全球银行业的跟随者变成了领跑者,一方面又面临着来自国内科技巨头的巨大竞争压力。整个行业的基础——客户、技术、监管等都与过去截然不同。要回答今天我们怎样做银行,首先要弄清楚银行到底是什么,银行经营的本质逻辑是什么?银行就应该是我们看到的形态吗?

这本书按照从2013年到2019年的大致时间脉络,详细解析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经营管理的变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当下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银行业迈入新时代之后的变革和未来。书中展示了不少银行的成功案例,这其中有国外的银行,也有一批具有战略定力,不断创新迭代、深化定位、持续发展的国内银行。这些银行会用它们的经历给我们启示和有益的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1 市场化思维下的解构与重构
  • 序2 中小银行的生存之道
  • 序3 角度·逻辑·辩证法
  • 第一篇
  • 第一章 银行业大变局的开始
  • 上海自贸区只是一个开始
  • 垄断的中国银行业
  • 资金价格的“双轨制”
  • 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上浮
  • 首度跌破50%
  • 黄金十年的结束
  • 第二章 银行的窘境
  • 银行踩了多少雷
  • 传统的客户正在老去离去死去
  • 合规靠制度
  • 绩效主义的误区
  • 战术勤奋,战略懒惰
  • 第三章 另一种“银行”
  • 美国的特色银行们
  • 靠并购成长的最好的银行
  • 像风投基金的硅谷银行
  • 做银行业务的数据公司
  • 可以解决短贷长用问题的“银行”
  • 互联网金融对手横空出世
  • 第四章 大数据时代降临
  • 央视《对话》首次连续两期同一话题
  • 所有数据都是信用数据
  • 从人大重阳到与省长侃大数据
  • 一名银行行长首创金融扶贫
  • 拿信用换钱
  • 试水综合征信建设
  • 从信用生态到社会生态到自然生态
  • 阿里巴巴的成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 银行首席数据官与运营大数据战略
  • 第二篇
  • 第五章 在不确定性中引领
  • 银行业进入“无人区”
  • 率先抢跑的互联网金融
  • 银行业的黑天鹅
  • 不与银行家交流的银行家
  • 网点建设的标准:不像银行
  • 欢迎来到世界上最伟大的银行
  • 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引领
  • 第六章 不是所有“社区银行”都能叫社区银行
  • 社区银行是零售银行的救命稻草吗
  • 此“社区银行”非彼社区银行
  • 从社区银行到儿童银行
  • 都是跨界,为什么儿童金融模式成功了
  • 管理驱动式转型
  • 第七章 旧同质化走向新的同质化
  • 同业成瘾
  • 没有电商基因的银行系电商
  • 直销银行的迷局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糊涂账”
  • 同质化的零售转型和零售银行的本质
  • 一日三文挺“三农”——乡村振兴
  • 第八章 新对手入局
  • 收放之间:第三方支付的“第三劫”
  • 重要的变局:民营银行开闸
  • 新生事物改变银行
  • 银行主动定位的开端
  • 分化:民营银行的生存现状
  • 汇丰银行零售业务独立
  • 第三篇
  • 第九章 银行业新顶层设计的确立
  • 巨变的前奏曲:“股灾”
  • “十三五”规划的关键词:创新与转型
  • “互联网+”加了什么
  • 存贷比的“远去”
  • 利率市场化的“临门一脚”
  • 第十章 为什么资产荒
  • 不良资产卷土重来
  • 战略定力也能趋利避害
  • 全面风险管理的辩证思考
  • 风险管理的苦功夫
  • 被疯抢的马桶盖
  • 所谓的“资产荒”
  • 第十一章 大平台
  • 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
  • 信息时代的企业
  • 抢银行生意的大平台
  • 平台经济时代的银行
  • 顾客,而不是客户
  • 第十二章 站在可能的未来看现在
  • 穿越“虚无”:让战略走下“神坛”
  • 颠覆传统:构建式战略的诞生
  • 战略立意与战略制高点
  • 闲棋冷子与“无中生有”
  • 战略、战役与战斗
  • 战略是目标与能力之间的协调
  • 第四篇
  • 第十三章 回归本源做银行
  • 进入强监管的新时代
  • 金融领域的顶层设计:金融工作会议的解读
  • 回归商业银行的本源
  • 强监管时代的银行公司治理与监事长履职
  • 第十四章 银行数字化转型
  • 互联网经济为何青睐中国
  •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 我们的客户在哪里
  • 科技的祛魅
  • 硅谷文化和银行文化的碰撞
  • 一个银行互联网爆款产品的诞生
  • 第十五章 从产品金融走向产业金融
  • 难以触摸的新产业新业态
  • 破局之道:新产融结合
  • 从旅游金融到旅游信用生态建设
  • “链家金融”现象的再思考
  • K12教育产业金融与交易银行
  • 农民工住房金融
  • 从产业金融到产业银行
  • 第十六章 文化决定未来
  • 自上而下植入创新基因
  • 一家有银行牌照的科技公司
  • 有这样一家敏捷的银行
  • 信用文化是银行文化的根基
  • 文化驱动力的打造
  • 从思维原点入手打造队伍
  • 跋 空想
  • 一、空想与现实
  • 二、银行业的空想
  • 三、空想的逻辑
  • 四、空杯、空间、空想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无意中找到这本书,回想起自己 2009 年入职广发总行时,新员工培训金行长还给大家做了宣讲,当时自己对他说的那些内容也是一知半解。书中金行长提到了很多当年发生在广发行的事以及业务开展相关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感同身受。书中有个观点,我很认同。科技真的能引领业务吗?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以客户为中心,要以银行的业务为基础。科技或者说金融科技只是赋能于传统业务,提升业务办理效率,降低成本,精准化营销,数据化分析,并不是颠覆银行固有的经营模式。一味地增加科技人员是毫无意义的。另外,科技引领也不是科技部引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空想来自对业务的眼界、思考与熟知

      应该早点看的一本书,现在站在 2024 往回看,依旧很有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此书,你会发现:原来之前在中国做生意都一样,同质化极其严重,银行也不例外。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