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2千字
字数
2018-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揭示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内容简介
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对理想社会不懈追求的成果,凝聚着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及先进思想家力求摆脱奴役和依附、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憧憬与渴望。
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鼓舞下,人类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经久不衰的社会历史的活剧。在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百年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
本书既全面展示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又深入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语
- 一、 探究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意义
- 二、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时间段”探索
- 三、 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地位的思考
- 四、 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及其时代意义的思考
- 五、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全面把握
- 第一章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 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 1.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2.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条件
- 3.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 二、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 1. 莫尔
- 2. 闵采尔
- 3. 康帕内拉
- 4. 温斯坦莱
- 三、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 1. 摩莱里
- 2. 马布利
- 3. 巴贝夫
- 第二章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历史地位
- 一、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 1. 圣西门
- 2. 傅立叶
- 3. 欧文
- 二、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 1. 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揭露和批判
- 2.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主张
- 三、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 第三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 一、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 1.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
- 2.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 3.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实践
- 二、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 1. 唯物史观的创立
- 2.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 3. 《共产党宣言》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 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1. 1848年欧洲革命及其经验总结
- 2. 国际工人协会的创立及其影响
- 3. 《资本论》的创作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证
-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 一、 对巴黎公社经验教训的理论总结
- 1. 巴黎公社革命
- 2. 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
- 二、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
- 1. 《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阐释
- 2. 《反杜林论》等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述
- 3.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系统阐述
- 三、 研究资本主义新变化,探求社会主义革命新策略
- 1. 关注和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 2. 探索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策略
- 3. 探求俄国革命和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 第五章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一、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 1. 时代变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命运之争
- 2. 列宁对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
- 3.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 4. 列宁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
- 二、 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 1.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 2.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 三、 科学社会主义的史无前例的新课题
- 1. 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
- 2. 新经济政策实施与“第二个党纲”
- 3. 列宁晚年对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第六章 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与苏联模式的浮沉
- 一、 布尔什维克内部的理论纷争
- 1. 列宁主义的认识分歧
- 2. 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论争
- 二、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
- 1. 国家工业化的实施
- 2. 农业集体化运动
- 3. 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 三、 苏联模式及其影响
- 1. 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
- 2. 苏联模式的推广与影响
- 第七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及剧变
- 一、 苏联的改革与调整
- 1. 赫鲁晓夫时期的调整
- 2.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
- 二、 东欧国家的改革探索
- 1. 南斯拉夫的改革探索
- 2. 波兰的改革探索
- 3. 匈牙利的改革探索
- 4. 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探索
- 三、 苏东剧变及其历史教训
- 1. 苏东剧变
- 2. 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 第八章 新中国的成立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一、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历史性的选择
- 1. 古老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 中国人民的三大斗争及其失败
- 3. 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建立
- 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1.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
- 2.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
- 3.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伟大意义
- 三、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 1. 发现苏联模式的弊端
- 2. 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 四、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取得的成果及遭受挫折的原因
- 1. 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丰富成果
- 2. 探索过程中发生挫折的原因
-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 一、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启
- 1. 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的清醒审视
-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 3.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4.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 2.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 1. 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十章 谱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 一、 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
- 1.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 2. 实现中国梦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契合
- 3. 实现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 二、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1. 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新判断
- 2. 新时代的主题
-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 三、 开创新时代治国理政新格局
- 1.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2.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3.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 4. 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 5.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四、 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