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进入实体经济,甚至与方兴未艾的新一代技术,比如AI或者生物技术相对接,都是所谓下一轮互联网经济的重点所在。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持续关注商业创新,并努力真实记录其过程的媒体,我们每年都会操作相关的报道——这两年几乎连年不断的主题是“资本寒冬”。不过今年,大家却不想再局限在客观环境上。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对于身在其中的创业公司来说,只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放弃,要么尽一切努力留在赛道上。

现在,留在赛道上,需要更多的付出。6月12日,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发布了《2019年互联趋势报告》。其中指出,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达到38亿人,渗透率达到51%。中国最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微信和淘宝——的用户量已跨过10亿大关,近两年崛起的拼多多和抖音,则进一步挖掘了此前被忽视的流量洼地。规模置顶,也意味衰减期开始。米克尔的报告直接指出了这一点:互联网人口红利持续衰减,新的增长点仍然难以寻觅。

这份厚重的PPT已连续发布24年,曾预示过互联网发展中的种种高光时刻,对技术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最早发布报告那年,米克尔37岁,互联网泡沫尚未破灭,人们对互联网怀有类似乌托邦的希望。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尽一切可能,留在赛道上
  • 首相争夺战
  • 特雷莎·梅担任“脱欧”首相这3年
  • 2019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
  • 2019年BrandZ全球零售品牌十强
  • 将非洲带入移动互联网
  • 与反堕胎斗争的CEO们
  • 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如何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 这些声音也值得听
  • 民用核电的发端
  • 保罗·福特:为何我仍然钟爱技术
  • 最具创造力人士榜单出炉
  • 客户服务持续联通的时代
  • 如何与Facebook算法作斗争
  • 汉服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 电子烟迷雾
  • 关于拼多多的五大迷思
  • 现在中国品牌出海到底有多难?
  • 被忽视的宴会餐饮业
  • 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 共享出行的未来是电动摩托车?
  • Instagram开始布局电商,但赚钱的还是广告
  • 风口·冬至
  • “社交”为何是创业者最痴迷的赛道?
  • 10位风险投资人眼中的中国创投业
  • 硅谷,泡沫之城
  • 下一个超级独角兽在哪里?
  • 化学构建未来城市
  • 我不相信互联网企业是万能的
  • 设计师越来越不像设计师
  • 设计如何应对加速的城市化
  • 北电之死:华为的对手是如何衰落的?
  • 为什么陌生人约会软件还能赚钱
  • 船比船长更重要
  • 中美贸易摩擦下的苹果
  • 开领导玩笑是件好事情
  • 从博物馆到媒体群——勾起人们好奇心的杂志是怎样的?
  • 新年轻力
  • 当代挽尊指南
  • 我就是想做个好医生
  • 贸易政策与美国霸权
  • 最后的卡什加人
  • 老大
  • 在杭州
  • 胡玫:我没有特别现代的生活
  • 肢体语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啊哈时刻摘抄:中国创投领域的活跃,是建立在经济高速增长基础之上的,而随着整体经济走势趋稳,创投领域也相应地要进入较为理性的发展阶段。如果说 20 年前,中国互联网行业起步之际,整个市场对于虚拟经济并不理解,那么如今,从风险投资到市场环境,从公众认知到游戏规则,一个足以适配虚拟经济的商业生态已经成型。我们欣喜地看到,更多的创业公司在想尽办法熬过切换期,回归商业本质,准备进入下半场的竞赛。进入实体经济,甚至与方兴未艾的新一代技术,比如 AI 或者生物技术相对接,都是所谓下一轮互联网经济的重点所在。而对中国的创业者而言,他们终于经历了创业生涯 “第一个周期” 的洗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尽一切可能,留在赛道上

      作为一个持续关注商业创新,并努力真实记录其过程的媒体,我们每年都会操作相关的报道 —— 这两年几乎连年不断的主题是 “资本寒冬”。不过今年,大家却不想再局限在客观环境上。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对于身在其中的创业公司来说,只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放弃,要么尽一切努力留在赛道上。现在,留在赛道上,需要更多的付出。6 月 12 日,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发布了《2019 年互联趋势报告》。其中指出,2018 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达到 38 亿人,渗透率达到 51%。中国最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 微信和淘宝 —— 的用户量已跨过 10 亿大关,近两年崛起的拼多多和抖音,则进一步挖掘了此前被忽视的流量洼地。规模置顶,也意味衰减期开始。米克尔的报告直接指出了这一点:互联网人口红利持续衰减,新的增长点仍然难以寻觅。这份厚重的 PPT 已连续发布 24 年,曾预示过互联网发展中的种种高光时刻,对技术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最早发布报告那年,米克尔 37 岁,互联网泡沫尚未破灭,人们对互联网怀有类似乌托邦的希望。辗转二十多年过去,我们进入一个 24 小时不关机的世界。互联网经过泡沫破裂,转轨移动互联网,实现即时通讯基础设施的全球化进程,彻底改变了商业世界及技术行业的竞争格局,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显著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对中国市场而言,如果把新浪、搜狐、QQ、阿里巴巴、百度集中诞生的 1999 年视为中国互联网元年 —— 如今,我们正处在这段互联网历史的第 20 年,从 BAT(百度 / 阿里巴巴 / 腾讯)到 TMD(头条 / 美团 / 滴滴)的头部公司格局已经确定,风口也换过几轮,互联网漂亮的上半场就此结束。接下来,那些亲历过高光时刻的创业公司,将以何种心态、何种方式进入下半场,正是我们本期封面讨论的话题。我们采访了一些不同赛道的参与者。大约从 2016 年开始,他们进入到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切换期,切换过程焦虑而动荡,迫使他们所在的公司做出了空前调整,或收缩,或扩张,或转换赛道,一切的决策和执行都需要在不确定性极强的情况下作出 —— 这是很多年轻的创业者之前不曾预料的境遇。中国创投领域的活跃,是建立在经济高速增长基础之上的,而随着整体经济走势趋稳,创投领域也相应地要进入较为理性的发展阶段。如果说 20 年前,中国互联网行业起步之际,整个市场对于虚拟经济并不理解,那么如今,从风险投资到市场环境,从公众认知到游戏规则,一个足以适配虚拟经济的商业生态已经成型。我们欣喜地看到,更多的创业公司在想尽办法熬过切换期,回归商业本质,准备进入下半场的竞赛。进入实体经济,甚至与方兴未艾的新一代技术,比如 AI 或者生物技术相对接,都是所谓下一轮互联网经济的重点所在。而对中国的创业者而言,他们终于经历了创业生涯 “第一个周期” 的洗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时候的世界 以后还会有吗?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第一财经杂志

        《第一财经杂志》致力于关注公司现象和商业新闻,为公司人读者群提供各行各业商业创新的信息与观点。 内容上倡导创新的观念,语言上追求轻松易懂的风格,自2008年2月创刊以来,开创与建立了一种属于第一财经周刊的商业新闻理念:为读者提供崭新而富有价值的商业新闻服务。内容上既有专业的公司现象分析,也有轻松使用的行业信息和公司人关心的各方面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