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包含《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和《六祖坛经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两本书,教你更快乐地活在当下。

内容简介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你轻轻松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获得来自佛陀的正能量。

《六祖坛经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翻开本书,在禅宗六祖慧能的句句点醒中,刹那间唤醒身心内在活力,让那些曾经无法化解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在不知不觉间烟消云散。

目录

  •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套装共两册
  •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 版权信息
  • 自序 读懂《金刚经》获得不为外界干扰的神奇力量
  • 《金刚经》学前课 18分钟读懂《金刚经》的来龙去脉
  • 第一部分 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
  • 第1课 修心,从专心吃饭开始
  • 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
  • 修心,从专心吃饭开始
  • 任何地方都是你的修心道场
  • 如何让心安住于“此时此地”
  • 陶渊明式的醒悟
  • 第2课 心情烦躁时,马上深呼吸
  • 关注自己的呼吸,让心瞬间回归宁静
  • 今天困扰你的,也曾困扰过佛陀
  • 如何降伏内心的妄念
  • 须菩提的终极问题
  • 第3课 修广大心:从眼前的烦恼中解脱
  • 猫、狗、老虎也是众生
  • 随时随地的修心法门
  • 时间的奥秘与法则
  • 第4课 修慈悲心:化解来自外界的伤害
  •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心?
  • 慈悲的神奇力量
  • 舍身喂鹰的萨波达国王
  • 慈悲化解了一场战争
  • 第5课 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来面目
  • 无分别心,就无烦恼
  • 世间是平等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死
  • 你我都拥有解脱的力量
  • 第6课 最高修心法则:不执著,心平静
  • 菩萨,就是不执著的众生
  • 《金刚经》最高修心法则:不执著
  • 放下不等于放弃
  • 不执著于观念,就不会受负面情绪的伤害
  • 第7课 不要让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煎熬
  • 赚钱是一种手段,不是生活的目的
  • 过河之后要拆桥
  • 目标可能成为你扫除焦虑的障碍
  • 不要让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煎熬
  • 如果你现在不休息,你就永远无法休息
  • 第8课 生死的秘密
  • 直面真相,是觉悟和解脱的开始
  • 死亡的重要意义
  • 最终的真相
  • 什么最能束缚我们的心灵
  • 词语的本来面目
  • 我们迷恋的事物不可靠
  • 惠能的顿悟
  • 哭泣的牧羊人
  • 第9课 正见使人心静,偏见使人焦虑
  • 大多数人活在偏见里而不自觉
  • 佛陀的独特之处
  • 盲人摸象的深刻启示
  • 没有唯一的真理
  • 不要迷信别人的经验
  • 为什么要让别人定义你的成功呢?
  • 所有的观念都是偏见
  • 第10课 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笼里
  • 佛陀的基本思想,就是这四句话
  • 奇妙的无我之境
  • 一念向善,你就是佛
  • 第二部分 《金刚经》全文注音版
  • 特别附录 明朝憨山大师解读《金刚经》的本源
  • 六祖坛经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
  • 版权信息
  • 自序 读懂《六祖坛经》,唤醒身心潜藏活力
  • 《六祖坛经》学前课 16分钟读懂《六祖坛经》的来龙去脉
  • 第一部分 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
  • 第1课 大字不识一个,惠能顿悟成佛
  • 卖柴为生的禅宗祖师
  • 做自己喜欢的,喜欢自己做的
  • 率直是最完美的处世艺术
  • 郁郁而终的智士
  • 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郁闷时说出来,负累感就会消散
  • 惠能参透的人生本质
  • 风吹幡动,惠能的心不动
  • 第2课 最容易被你忽略的小幸福
  • 惠能在大梵寺讲法的第一句话
  • 释迦牟尼佛留给世人的遗言
  • 你内心潜藏治愈抑郁的智慧
  • 最容易被你忽略的小幸福
  • 快乐就在一呼一吸之间
  • 多事不如少事,好事不如无事
  • 顺其自然就好,幸福地活在当下
  • 第3课 饿了专心吃饭,困了安心睡觉,就是在修心
  • 觉悟不是循序渐进,而是豁然开朗
  • 禅修是一种生活态度
  • 看到地上不干净,佛陀拿起了扫帚
  • 告别怀才不遇的烦闷
  • 跳出思维的陷阱
  • 面对不想做又必须要做的事,如何调整情绪
  • 常识一定是对的吗
  • 惠能的独特智慧
  • 第4课 你不要刻意控制念头,也不要被念头牵着走
  • 两种不同的觉悟方法
  • 普通人如何去除分别心
  • 虚妄的源头在哪里
  • 每次发脾气前,都是你改善心境的最好时机
  • 盲眼老人过独木桥的启示
  • 世事多变,随遇而安
  • 你不要刻意控制念头,也不要被念头牵着走
  • 改善人际关系的必修课
  • 你可以试试和花朵聊天
  • 第5课 摆脱抑郁的方便法门
  • 恶念头,毁你千年善缘;善念头,消你千年恶缘
  • 觉悟即佛圣,迷惘则庸众
  • 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
  • 破灶禅师指点灶神
  • 佛祖救度众生的四种工具
  • 高兴不起来怎么办
  • 害怕与人交往怎么办
  • 感觉前途暗淡怎么办
  • 第6课 遇见无牵无挂的六祖惠能
  • 守也守不住,有生就有灭
  • 生活不在别处,就在此时此地
  • 愚公移山的心态
  • 超然物外的六祖惠能
  • 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
  • 通过念佛可以达到极乐世界吗
  • 遇见无牵无挂的六祖惠能
  • 第二部分 《六祖坛经》原文及优美白话译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2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讲《金刚经》和《坛经》的老师很多,全文 5176 字的《金刚经》千百年来被无数人诵读,蕴含大智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佛学经典,南怀瑾和很多台湾老师讲的书适合伴读,传统上的讲解有些 “神叨”,对受过唯物论教育的现代人会排斥,本书作者费勇(65 年)也属于从小受教员教育的,学习过唯物辩证法再去领略《金刚经》会有更深的感悟和觉悟。在当今 AGI 来临的时代,西方人焦虑的是人是否被淘汰,而释迦摩尼在 2700 年前就揭示 “缘起性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不管外面正在发生着什么,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世界也就跟着你澄定下来,一片宁静。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心灵呢?因为只有心灵属于我们自己。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一直呵护的身体,会渐渐腐朽;我们辛苦奋斗而获得的财富,不会跟随我们而去;我们的亲人朋友,也许悲痛,但很快会把我们忘记。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什么会陪伴我们而去,向着一个不可知的远方?只有我们的心灵。但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里,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的身体、财富等等,唯独忘了现在、将来、永远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诵读《金刚经》的过程时,就能体验到宇宙中某种奥秘的经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奥秘是我们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经验,体验不到奥秘的人士没有惊讶的感觉,无异于行尸走肉。” 因为世界的奥秘,才产生了宗教,真正的宗教情感,是意识到有某种看不到的东西存在,感觉到了那种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在人类历史上那些经典,比如《道德经》《圣经》《金刚经》《心经》。积淀着人类奥秘的经验,这些奥秘的经验会带给我们大智慧,阅读他们,可以把我们从有限的世界里解放出来,融化到一个无限的境界,他们能够让我们安静下来,让我们在安静中获得生命的喜悦,在安静中获得生活的力量。

      8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来是想读一下金刚经的,结果意外的读到六祖坛经,很多似乎不是很懂的道理一下就懂了,不论是显宗密宗还是禅宗,并没有什么不同,万法归一,最后要走到的路是一样的,因才施教的意义就在这里。想做一件事,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做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让我读懂了金刚经的字面意思

        1. 修行的根本在于:放弃我执。我们有太多的执念在心中,欲望太多,烦恼过剩。2. 经书寺庙衣钵,不过只是帮助我们修行的载体而已,最高的智慧并不在其中,也在其中。就好比知识书本和学校的关系,我们只是借助学校和书本去学习知识,学到了才有知识,没有学到的人就看不到其中的知识。终身成长,一生的修行,哪里都是人生的修罗场。有佛缘,有悟性,不用在学校一样在学习。有的人终其一生在学校,还是没有学到知识,更谈不上智慧。3. 有人说坏人只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好人做一生的好事,只要做一件坏事便遁入恶道,这样不公平。人生的修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下的瞬间也可以划分成无限的时间维度,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的是放下屠刀的此刻的佛和一直放下的佛。每个人都可以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此刻。放下心中此刻的恶念,便已成佛。4. 其实也不存在什么佛,只是一种称为佛的状态,一种没有妄念和欲望的状态,一种万物重归寂静和平静的状态,一种事物本来就应该的状态,也可以叫初心或者赤子之心,一种饥来吃饭困来眠的状态。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