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关于城市基层治理创新与扩散的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把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视为政府与制度的互动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分为采纳和应用两个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三种扩散形态中政府与制度的互动过程的考察和比较,本书发现创新扩散过程中政府对创新采纳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的因果机制是政府作为创新采纳者的组织能动性,组织能动性差异的背后实际上是政府与制度的互动差异。

在这个基础上,本书进一步对创新扩散与创新制度化进行了理论拓展。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序言
  • 第一章 重新理解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现象
  • 一、 规模治理悖论与基层治理创新的突破可能性
  • (一)从黄宗羲定律到改革悖论
  • (二)从“简约治理”到“适应性治理”
  • (三)从民主选举到全科社工
  • 二、 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内卷与扩散分化
  • 三、 理解城市基层治理创新与扩散的多重视角
  • (一)理解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在国家-社会和空间-行动者之间
  • (二)理解政府创新扩散:从因素分析到应用考察
  • 四、 重新理解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空间、路径与方法
  • (一)重新理解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的空间
  • (二)重新理解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的路径
  • (三)重新理解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的方法
  • 第二章 制度创业:理解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的新视角
  • 一、 从“铁笼”到“制度创业”:组织制度主义的理论演进
  • (一)组织制度主义
  • (二)制度创业理论
  • 二、 理解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的概念工具
  • (一)制度化
  • (二)政府创新
  • (三)政府创新扩散
  • 三、 作为制度创业的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一个理论框架
  • (一)组织场域与制度创业者: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内在结构
  • (二)合法性与创新能动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的逻辑内核
  • (三)场域结构与制度逻辑:制度创业策略生成的约束机制
  • 四、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完成任务与制度同构:指令-响应式创新的扩散逻辑
  • 一、 为自治而减负:社区事务准入清单制度的创新背景
  • (一)双重代理与模糊治理
  • (二)城市化、专业化与自治脱耦
  • (三)组织弱化、制度实验与制度空隙再确认
  • 二、 市级部门建立新制度的创业策略
  • (一)改革压力与制度设计:制度创业的启动逻辑
  • (二)“戴帽”与宣传:创新建构中的制度创业策略
  • (三)新制度的法律化与标准化:创新推广中的制度创业策略
  • 三、 区级制度创业者的制度创业策略
  • (一)联席会议:创新采纳中的非正式组织
  • (二)社区事务准入清单的内容调整
  • 四、 街道制度创业者的制度创业策略
  • (一)街道减负增能联席会议:创新采纳中的组织同构
  • (二)街道减负增能联席会议的运作机制同构
  • 五、 指令-响应者的创新能动性
  • (一)强制扩散与响应式制度创业
  • (二)响应式制度创业的场域结构与制度逻辑
  • (三)弱组织能动性模式下的制度创业策略
  • 六、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创新接续与加码:吸纳-推广式创新的扩散逻辑
  • 一、 有效服务:城市社区“全岗通”制度的创新背景
  • (一)选举脱耦与居委会职责同构
  • (二)组织自主性与弱激励考核
  • (三)服务弱化与组织合法性危机
  • 二、 创新接续与选择性试点:原创型制度创业者的创业策略
  • (一)创新接续与塑造亮点:“全岗通”制度创业的启动逻辑
  • (二)选择性试点与推广:创新生成阶段的创业策略
  • 三、 创新确认与加码:吸纳型制度创业者的创业策略
  • (一)创新确认与议程设置:吸纳者采纳创新的行动策略
  • (二)营销与条块联动:吸纳者推广创新的行动策略
  • 四、 脱耦与共谋:响应型制度创业者的创业策略
  • (一)名实分离:响应型制度创业者的脱耦策略
  • (二)督查与反督查:创新推广中的街居共谋
  • 五、 原创-吸纳者的创新能动性
  • (一)吸纳扩散与主动式创新采纳
  • (二)吸纳扩散中的组织场域结构与制度逻辑
  • (三)组织能动性转变基础上的制度创业策略差异
  • 六、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创新调适与学习:领先-跟进式创新的扩散逻辑
  • 一、 有效参与:城市社区自治金制度的创设背景
  • (一)非均衡双轨制与吸纳式参与
  • (二)转化策略与模糊概念
  • (三)非正式参与的正式化困境
  • 二、 原创型制度创业者的制度创业策略
  • (一)目标设定与自主创新:自治金制度创业的启动逻辑
  • (二)规则建构与创新宣传:自治金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创业策略
  • 三、 学习型制度创业者的制度创业策略
  • (一)制度缺陷与个人网络:创新学习的启动逻辑
  • (二)效率导向的制度安排
  • (三)理论化与有限宣传:不确定性背景下的创业策略
  • 四、 领先-跟进者的创新能动性
  • (一)领先-跟进式扩散与创新采纳
  • (二)领先-跟进式创新扩散中的组织场域结构与制度逻辑
  • (三)创新扩散的创业策略比较
  • 五、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制度再生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的微观过程
  • 一、 制度创业者的制度再生产偏好
  • (一)指令-响应式创新扩散的制度再生产
  • (二)吸纳-推广创新扩散中的制度再生产
  • (三)领先-跟进式创新扩散中的制度再生产
  • 二、 制度再生产对制度兼容性的影响
  • (一)结构性张力:社区事务准入清单制度的制度兼容性
  • (二)非结构性张力:“全岗通”制度的制度兼容性
  • (三)结构性吻合:自治金制度的制度兼容性
  • 三、 制度兼容性变化对制度运行的影响
  • (一)全面悬浮:社区事务准入清单制度的运行状态
  • (二)部分悬浮:“全岗通”制度的运行状态
  • (三)有限嵌入:自治金制度的运行状态
  • 四、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制度逻辑与属性特征: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的内在结构
  • 一、 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的制度逻辑
  • 二、 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的属性逻辑
  • 三、 城市基层治理创新调适的可能路径
  • (一)场域位置与创新议题选择
  • (二)创新协同与整体性创新
  • (三)激励设计与有效集体行动
  • 第八章 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扩散研究的理论拓展
  • 一、 科层结构:政府创新扩散研究的制度环境路径
  • 二、 社会组织:政府创新扩散研究的主体路径
  • 三、 扩散过程:政府创新扩散研究的微观路径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