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4千字
字数
2018-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第十二届中国法学家论坛的文集和成果。
内容简介
中国法学家论坛是中国法学会主办的最高学术论坛,本届论坛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以十九大精神统领全面依法治国、统领法学会各项工作。
2017年11月30日,以“新时代深化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方略和实践”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作总结讲话。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鸣起、张文显、江必新、徐显明、李林、黄进等领导专家,以及胡建淼、季卫东、张恒山等著名学者,分别围绕“全面理解十九大精神,将十九大精神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深化依法治国实践”4个专题作了精彩演讲。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辑说明
-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开创全面依法治国和法学会工作新局面——在第十二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上的讲话
- 一、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
- (一)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
-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
- (三)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 (四)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 (五)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六)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 (七)深刻领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 (八)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
- (九)深刻领会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
- (十)深刻领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
- 二、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
-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 (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 (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
- (五)深刻认识加强党对依法治国工作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把党的领导贯穿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 三、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法学会工作,把思想政治引领、法学研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新水平
- (一)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 (二)紧紧围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 (三)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法律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 在第十二届中国法学家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 一、把思想认识和工作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 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法学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
- 三、中国法学会将进一步做好引领和服务工作,为法学家参与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 四、法学家要真研究、真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做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伟大事业的探索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 借力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不断推进法治转型升级
-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牵引法治转型升级
- 二、法治必须通过转型升级以提高自身的有效供给
- 三、充分发挥法治内部诸方面矛盾运动的推进作用
- 四、正确处理法治与其他治国理政方式的关系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深化
- 一、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 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深化
- (一)明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二)明确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三) 明确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 (四) 明确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 (五)明确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 (六)明确“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的法治路径
- (七)明确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法治思维
- (八)明确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 四、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新思想引领法治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的指导意义
-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思想的指导意义
-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的指导意义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思想的指导意义
- 四、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思想的指导意义
-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思想的指导意义
- 六、新时代强军思想的指导意义
- 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意义
- 八、坚持党的领导思想的指导意义
-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与其他方略之间的关系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与核心内容
- 一、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 (一)纵向意义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大环节意义上强调法治
- (二)横向意义的全面依法治国是指在国家治理的几个不同领域同步推进法治建设
-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
- 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现方式
- 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一、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要求
- 二、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理论升华
- 三、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 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 一、法治中国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 二、地方各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的设立和运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三、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符合法治中国建设的大方向
- 四、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关键是要抓好“统筹”
-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 一、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是对新时代完善法律体系目标和任务的科学定位
- 二、制定良法需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相辅相成,共同推进
- 三、推进合宪性审查,维护宪法核心地位和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
- 四、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人大主导的立法体制,充分发挥各方面参与立法的积极性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 一、法治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项基本方略
- 二、法治体系的五大子体系在新时代面临建设新任务
- 加强宪法监督实施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 一、合宪性审查是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
- 二、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属于权力机关审查制
- 三、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权力机关审查体制下的合宪性审查制度
- (一)审查主体与事由
- (二)审查请求的提起和受理
- (三)对审查请求的处理
- 四、完善合宪性审查制度,维护宪法权威
-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 一、法治新时代与立法工作重心的转移
- 二、过去五年立法工作回顾及其突出特点
- 三、习近平立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根本遵循
- (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是基本任务
- (三)树立宪法权威、完善宪法监督体制机制是基本前提
- (四)完善立法体制和人大制度是基本要求
- (五)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基本途径
- (六)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是基本内容
- (七)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是最终目标
-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实践
- 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六项工程
- 一、新时代司法改革的重大部署
- 二、第一配套工程:改革法官养成机制,确保正义质量
- 三、第二配套工程:优化司法权力配置,发挥整体效能
- 四、第三配套工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提供软件保障
- 五、第四配套工程:发展多元解纷机制,形成整体合力
- 六、第五配套工程:建立监督评估机制,改善司法效能
- 七、第六配套工程:培育法治文化理念,营造法治环境
- 深化法治社会建设,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文化建设
-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
-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 加强法治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 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组织改革的三原则
- 一、组织改革的三原则:关系优化、结构优化、法治优化
- 二、关系优化原则:“放”与“管”的逻辑
- 三、结构优化原则:组织改革的内部关系优化
- 四、法治优化原则:组织与再组织的法定化
- 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 一、深刻理解新型国际关系的丰富内涵
- 二、以国际法为载体推进国际合作机制的创新
- (一)深入推进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建设和法治合作
-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平高效的多元争端解决机制
- (三)深度参与国际多边机制和新兴领域
- 三、深入推进国际法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 (一)推动我国国际法理论体系建设
- (二)大力推进智库研究建设
- (三)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法人才队伍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