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黄仁宇:史学界奇才,提出大历史观,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研究。

内容简介

黄仁宇先生可谓是近世纪以来史学界的一大异数,他的“大历史观”“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在史学界影响深远。

目录

  • 目录
  • 前 言
  • 第一卷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 第一章 决定历史走向的重要因素
  • 地理条件促使中国走向统一
  • 文化凝聚力为统一锦上添花
  • 均田制推动中国社会演变
  • 君主专制下的官僚政治
  • 结 语
  • 第二章 黄氏中国历史分期法
  • 先秦时期:制度与文化的奠基
  • 第一帝国(秦汉):确定中国历史的主调
  • 魏晋南北朝:社会的重新整合
  • 第二帝国(隋唐宋):尝试货币改革的失败
  • 第三帝国(明清):收敛与退缩
  • 鸦片战争后: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革命
  • 结 语
  • 第三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 周公摄政:确立中国的封建制度
  • 孔孟之道:从“克己复礼”到“百家争鸣”
  • 李悝变法:计划经济的鼻祖
  • 结 语
  • 第四章 第一帝国——秦汉(上)
  • 秦始皇:开创中国的政治制度
  • 汉武帝: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
  • 霍光:外戚的最高典范
  • 结 语
  • 第五章 第一帝国——秦汉(下)
  • 王莽:毕竟是书生
  • 刘秀:历史上典型的成功人士
  • 党锢之祸:并非瓦解汉朝的真原因
  • 结 语
  • 第六章 长期的分裂——魏晋南北朝(上)
  • 曹操:乱世重组下的枭雄
  • 西晋:一个并不怎么正规的朝代
  • 淝水之战:确定南北朝的长期分裂
  • 结 语
  • 第七章 长期的分裂——魏晋南北朝(下)
  • 南朝北伐:统一梦想下的失败
  • 孝文帝改革:大分裂后再统一的基础
  • 文教体系的产生:分裂中的积极因素
  • 结 语
  • 第八章 第二帝国——隋唐宋(上)
  • 短命隋朝:皇权凝聚于上的悲哀
  • 贞观之治:君圣臣良的黄金时代
  • 武则天:适逢其会的女独裁者
  • 开元盛世:帝国巅峰背后的隐患
  • 结 语
  • 第九章 第二帝国——隋唐宋(中)
  • 安史之乱:两种组织体系的冲突
  • 藩镇割据:新旧交替中的代价
  • 黄巢起义:对国家新体制的呼唤
  • 五代十国:政治与国防重心的东移
  • 结 语
  • 第十章 第二帝国——隋唐宋(下)
  • 赵匡胤:结束分裂,重塑皇权
  • 王安石变法:财政税收商业化
  • 贾似道买公田:农业国家的现代化困境
  • 结 语
  • 第十一章 第三帝国——明清(上)
  • 忽必烈的妥协:文化冲突的尴尬
  • 朱元璋治国:彻底的“复古”
  • 一条鞭法:被夸大的改革
  • 明末清初并无“资本主义萌芽”
  • 结 语
  • 第十二章 第三帝国——明清(下)
  • 满清入关:弥补中国的缺陷
  • 康乾盛世:中央集权制度的巅峰
  • 闭关锁国:极不明智的退缩
  • 结 语
  • 第十三章 未完成的长期革命
  •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长期革命的准备阶段
  • 辛亥革命:并未变动下层社会的结构
  • 蒋介石:过渡性的悲剧人物
  • 土地改革[2]:为改革开放作了最坚强的铺垫
  • 结 语
  • 第十四章 中国历史与世界
  • 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的组织
  • 威尼斯:初期资本主义的发源地
  • 荷兰的兴起:进取与保守的统一
  • 光荣革命:英国进入资本主义
  • 结 语
  • 第二卷 黄仁宇小传
  • 父亲教导蕴大观
  • 书生投笔始从戎
  • 年少爱恋成追忆
  • 赴美求学无止境
  • 治学求真坎坷路
  • 一笑而过荣与辱
  • 不是尾声的尾声
  • 第三卷 黄仁宇学术著作概述
  • 《万历十五年》
  •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 《放宽历史的视界》
  • 《中国大历史》
  • 《十六世纪中国明代之财政与税收》
  •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新世界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最主要的对外出版机构之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成员之一。最初以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历史、文化、音像为主,出版了一大批深受海外读者欢迎的图书,其中不少图书以版权贸易的形式传播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累计出书50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