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30千字
字数
2023-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吴玉章作品全收录。
内容简介
全书以时为序,分类编排,所收资料起自吴玉章留学日本时期,迄止1966年去世,包括吴玉章所撰写的著述,以及由别人代笔而经他或修改、或寓目、或署名之文,乃至别人记录的演说词和谈话等,分为论著、往来书信、诗词歌赋对联挽幛等。
书中所收内容,突出表现了吴玉章“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始终是站在时代的前面奋斗着”,代表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心系百姓、关注现实、服务国家社会的优良传统。
本书各卷分期和专题如下:
第一卷,从1904年至1938年完成《救国时报》工作任务回国前(1904年5月14日—1938年);
第二卷,从1938年到武汉新华日报社工作至1946年底(1939年8月23日—1946年);
第三卷,从1947年初至1954年出席党的七届四中全会(1947年1月1日—1954年2月6日);
第四卷,从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四周年至撰文回忆“五四”前后(1954年2月14日—1959年4月3日);
第五卷,从出席中国人民大学第七次科学讨论会至去世前的谈话(1959年5月4日—1966年10月底);
第六卷,往来函电、诗词歌赋、对联题词挽幛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吴玉章全集(第一卷)
-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文库”编纂工作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工作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学术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课题工作组
-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文库”总序
- 《吴玉章全集》序言
- 代序 一辈子做好事 一贯的有益于革命 ——缅怀吴玉章同志
- 凡例
- 日记一则 (1904年5月14日)
- 《四川》发刊词 (1908年1月5日)
- 我们要拯救祖国 ——在辛亥内江独立群众大会上的演讲(大意) (1911年11月26日)
- 四川光复始末记 (1912年1月28、29日,2月4、5日)
- 四川讲演总会欢迎慰问使纪略 (1912年9月10日)
- 在宋教仁追悼大会上的讲话 (节录)(1913年4月14日)
- 在北京留法俭学预备学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 (1917年5月27日)
- 留法勤工俭学学生送别会演说词 (1919年3月15、16日)
- 一、三月十五日的演说
- 二、三月十六日的演说
- 在欢送第二批赴法俭学学生大会上演说 (要点)(1919年3月29日)
- 在法文学校演词 (1919年12月23日)
- 在四川留法预备学校之演说 (1920年1月7日)
- 全川自治联合会宣言 (1921年3月3、4日)
- 在全川自治联合会成立大会上的报告 (1921年4月3日)
- 反对英日联盟 (1921年7月12日)
- 政治思想的无政府主义和独裁主义 ——重庆联中自治成立大会演说稿 (1921年11月20日)
- 一、政治思想的两极
- 二、自然状态与无政府和独裁
- 三、有机的作用与无政府和独裁
- 四、文明底分解和无政府与独裁
- 五、各种底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与独裁
- 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训育及学生实习之状况 (1923年3月)
- 人类生活问题当如何解决 (1924年4月20日)
- 马克斯派社会主义 (1924年6月)
- 乙丑社之演讲 (1925年5月7日)
- 重庆中法学校开学典礼演说 (1925年9月27日)
- 吴玉章秘书长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答词 (1926年1月1日)
-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经过概略 ——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纪念周上的报告 (1926年1月25日)
- 四川省党部党务报告 ——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26年1月)
- 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 ——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1926年秋)
- 中国革命问题 ——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讲演 (1926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开学日的讲话 (1927年2月12日)
- 从我们的立场上说出来的几句话 (1927年3月7日)
- 政治党务报告 ——在湖北省国民党党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说 (1927年3月7日)
- 八一革命 (1928年5月30日)
- 卷头语
- 绪言
- 第一章 “八一革命”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
- 一、中国革命的性质
- 二、中国革命的阶级
- 三、“八一革命”在历史上的意义
- 第二章 “八一革命”的远因
- 一、南昌武昌的争斗(国民党左右派之争斗)
- 二、党权运动
- 三、武汉成了革命组织的中心
- 四、蒋介石的失势与叛变及其与帝国主义和张作霖之勾结
- 五、南京政府之成立与帝国主义之利用
- 六、戴季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影响
- 七、蒋介石叛变与一般人的谬见
- 第三章 “八一革命”的近因
- 一、第二次北伐的决定
- 二、促成武汉叛变的事实
- 三、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经过
- 第四章 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策略问题
- 一、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的策略
- 二、汪精卫所说共产国际训令之研究
- 三、中共中央(八月会议以前)政策的错误
- 四、失了巩固革命的几个机会
- 第五章 “八一革命”的经过
- 一、农村革命为这次暴动的中心问题
- 二、回广东的计划
- 三、革命委员会的组织
- 四、政策的错误
- 五、由南昌到广东
- 第六章 “八一革命”失败的原因
- 一、没有认识农民革命的重要
- 二、没有保持着优越的精神和高度的勇敢
- 三、我党的组织松懈,未能作暴动的核心
- 四、军队指挥不统一
- 五、武装党员的缺乏,没有改良军队的性质
- 六、没有果断的精神和勇决的手段
- 第七章 “八一革命”的影响和教训
- 一、反革命的方面
- 二、革命的方面
- 第八章 结论
- 一、革命客观的环境
- 二、革命主观的力量
- 附录:
- 太平革命以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分析 (1928年12月)
- 一
- 二
- 三
- 四
- 《中国历史教程》讲义 (节选)(1930—1935年)
- 夏禹传子是中国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男系氏族社会的一大转变
- 宗法家族制度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 秦改变土地制度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均田制度的发生和衰灭
- 武后临朝的事变
- 南宋的和战之争
- 宋学
- 元末和明末的农民起义
-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社会经济
- 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关键
- 《中国新文字的文法》目录及引言部分 (1933年2月)
- 中国新文字的文法
- 中国新文字的文法
- 为建立反帝统一战线而奋斗 ——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1935年8月11日)
- 一、八月十一日上午的发言
- 二、八月十一日晚讨论季米特洛夫报告时的发言
- 王荣自传 (1935年10月8日)
- 巴黎救国报为停刊事告读者书 (1935年12月9日)
- 告读者书
- 本报致全国大中小学全体同学快邮代电 (1935年12月28日)
- 一九三六——中国人民抗日救国年 (1936年1月4日)
- 纪念中国辛亥革命廿五周年的一个回忆 (1936年10月13日)
- 一、群众力量的发动
- 二、统一战线的成立
- 三、军队工作的重要
- 四、革命政党的作用
- 五、革命中干部人才的作用
- 中国历史大纲 (1936年)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上古史
- 第三章 上古史
- 第四章 中古史
- 第五章 中古史
- 第六章 近古史
- 第七章 近古史
- 第八章 近代史
- 第九章 近代史
- 布列宁简历 (1937年2月22日)
- 全国奋起抵御日寇之新进攻 (1937年7月10日)
- 论述我胜日败之理由(节选) (1937年11月3日)
- 在救济西班牙儿童妇女及难民之国际大会上的讲演(摘要) (1937年11月23日)
- 履历书 (1937年)
- 中国能战胜日本 (1938年2月中旬)
- 对《新华日报》记者发表的谈话 (1938年4月24日)
- 在欢迎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代表色斯大会上讲国际援助 (1938年4月27日)
-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工人阶级 (1938年5月1日)
- 吴玉章论统一战线 (1938年6月8日)
- 从国内外环境来证明中国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1938年6月11、12日)
- 国际情势及抗战诸问题 ——在成都各界代表茶会上的讲演 (1938年6月19日)
- 与《新华日报》记者谈对国民参政会意见及回川感想(摘要) (1938年6月26日)
- 中国抗日战争底新阶段 (1938年6月)
- 一年来国际援华运动概况 (1938年7月7日)
- 对日抗战与国际情势 (1938年)
- 研究中国历史的意义 (1938年)
- 编后记
- 吴玉章全集(第二卷)
-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文库”编纂工作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工作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学术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课题工作组
-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文库”总序
- 《吴玉章全集》序言
- 代序 一辈子做好事 一贯的有益于革命 ——缅怀吴玉章同志
- 凡例
- 就一届四次国民参政会的谈话 (1939年8月23日)
- 论民族解放与社会主义革命底相互关系 ——为纪念十月革命二十二周年而作 (1939年11月7日)
- 抗日初期的国际宣传工作 (1939年11月)
- 青年与民主运动 (1939年12月5日)
- 在陕甘宁边区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39年12月5—6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斯大林传 (1939年12月)
- 纪念七七抗战二周年对于抗战的检讨 (1939年)
- 一、日本帝国主义成了帝国主义矛盾的交点
- 二、中国经过两次革命与在新时代中的极大的进步
- 三、我全国精诚团结英勇抗战的精神
- 四、世界各国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援助
- 五、苏俄打破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与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给予中国的兴奋与教训
- 六十自述 (1940年1月15日以后)
- 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农工展览会开幕典礼上的讲话 (1940年1月16日)
- 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致开幕词(摘要) (1940年1月20日)
- 在延安反汪拥蒋大会上的讲话 (1940年2月7日)
-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1940年2月7日)
- 为争取人民的宪法和民主权利而斗争 (1940年2月23日)
- 在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1940年3月31日)
- 关于“五四”运动的报告 (1940年5月7日)
- 用自我批评来纪念我党十九周年和抗战三周年 (1940年7月19日)
- 伟大时代的青年 (1940年11月5日)
- 《新文字报》发刊词 (1940年)
- 大众教育底一个目前紧急任务 (1940年)
- 纪念蔡孑民先生 (1940年)
- 新文字与新文化运动 (1940年)
- 一、中国旧文字的源流
- 二、中国新文字的创造
- 三、中国新文字运动的发展
- 四、中国新文字前途底展望
- 中国妇女在五四运动中走上了自己解放的道路 (1940年)
- 推行新文字与扫除文盲 (1941年6月4日)
- 我和共产党 (1941年7月1日)
- 《中国史话》序言 (1941年9月18日)
- 延大举行开学典礼讲话(摘要) (1941年9月22日)
- 以三大希望纪念辛亥革命三十周年 (1941年10月10日)
- 庆祝十月革命并纪念中国文字革命第一周年 (1941年11月7日)
- 在发展科学方面对于边区参议会的希望 (1941年11月10日)
- 新文字在切实推行中的经验和教训 ——在新文字协会第一届年会上的报告 (1941年12月16、17日)
- 在新文字干部学校举行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摘要) (1942年3月18日)
- 在成吉思汗春祭大会上的主祭词(摘要) (1942年5月5日)
- 庆祝王维舟同志五十六寿辰 (1942年6月3日)
- 以思想革命来纪念抗战五周年 (1942年7月7日)
- 吴老献词 (1942年9月1日)
- 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1942年10月10日)
-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六周年 ——在纪念会上的讲话 (1942年10月26日)
- 纪念十月革命廿五周年 (1942年11月7日)
- 回忆杨松同志 (1942年11月26日)
- 吴玉章自传 (1942年)
- 怎样利用提高文化的工具 (1943年1月)
- 废除不平等条约四个要件 (1943年2月8日)
- 在红军震动全世界的胜利中来纪念红军节 (1943年2月23日)
- 二面镜子 ——为纪念韩国独立运动廿四周年而作 (1943年3月1日)
- 纪念黄花岗 (1943年3月29日)
- 共产党改造了我的思想 (1943年7月2日)
- 以民主政治来完成抗战建国的伟业 (1943年7月9日)
- 谁要想取消共产党,谁就要自取灭亡!(摘要) (1943年7月10日)
- 读《联共党史》结束语笔记 (1943年7月)
- 谈《斯大林论党的布尔塞维克化》 (1943年7月)
- 读《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笔记 (1943年7月)
- 国民党特务假造民意阴谋独裁,袁世凯的覆辙殷鉴不远(摘要) (1943年8月17日)
- 由北伐到抗战 ——揭露《中国之命运》第四章的谎言 (1943年)
- 一、三民主义的真释
- 二、三二〇事变前后
- 三、北伐时期
- 四、十年内战,日寇进攻
- 五、新民主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
- 国民党改组前后和大革命的失败 (1943年)
- 一、国民党改组以前
- 二、国民党改组以后,革命路线与反革命路线的斗争
- 三、北伐胜利与革命阶级的分化
- 吴玉章同志谈宪政(摘要) (1944年2月25日)
- 吴老报告朱母行状(摘要) (1944年4月10日)
- 哀悼为新民主主义奋斗的战士邹韬奋同志 (1944年11月22日)
-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闭幕典礼上的讲演 (1945年6月11日)
- 吴老谈惩办战犯(摘要) (1945年12月15日)
- 关于国民大会问题 ——在政治协商会议第七次会上的发言 (1946年1月17日)
- 痛悼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黄齐生等“四八”被难烈士 (1946年4月16日)
- 忠实实行三民主义的中国共产党 ——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五周年 (1946年7月1日)
- 在重庆李公朴、闻一多追悼会上的讲话(摘要) (1946年7月28日)
- 在陶行知先生追悼会上的讲话(摘要) (1946年8月4日)
- 回忆陶行知先生 (1946年8月)
- 国庆感言 (1946年10月10日)
- 关于四川省委与报馆机构问题向中共中央的报告 (1946年10月16日)
- 哭吾妻游丙莲 (1946年11月17日)
- 庆祝人民军队的创造者朱总司令玉阶同志六十大寿 (1946年12月)
- 在龌龊的社会里,还要学习“人品” (1946年)
- 对五五宪草之意见 (1946年)
- 编后记
- 吴玉章全集(第三卷)
-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文库”编纂工作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工作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学术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课题工作组
-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文库”总序
- 《吴玉章全集》序言
- 代序 一辈子做好事 一贯的有益于革命 ——缅怀吴玉章同志
- 凡例
- 元旦献辞 (1947年1月1日)
- 纪念辛亥革命 要打倒中山先生的叛徒蒋介石 (1947年10月12日)
- 重庆工作的回顾 (1947年)
- 一、外部环境
- 二、统一战线及群众工作
- 三、报馆工作
- 四、党的工作情形
- 五、简单的自我检讨
- 在华北大学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1948年8月24日)
- 《新时代》创刊词 (1948年10月2日)
- 在华大祝寿会上的讲话 (1949年1月5日)
- 辛亥革命的教训 ——在华北大学干部学习会上的报告 (1949年1月9日)
- 一、三月二十九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同志会起义与武昌起义
- 二、革命与反革命议和与革命的流产
- 三、辛亥革命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在华北大学一部同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1949年2月26日)
- 纪念李大钊同志 光荣殉难的二十二周年 (1949年4月28日)
- 纪念“五四”三十周年应有的认识 (1949年5月4日)
- 中国历史教程绪论(华大历史讲授教材) (1949年5月25日—6月8日)
- 几点声明
- 一、研究中国历史的意义
- 二、研究中国历史的方法
- 三、研究中国历史应选择的材料
- 四、中国历史的范围
- 五、中国历史的编年纪事和时代的划分
- “科代”筹备会全体会议开幕词 (1949年7月13日)
- 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闭幕词 (1949年7月18日)
- 一、站稳立场,加强团结
- 二、自力更生,克服困难
- 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
- 《新文字与新文化运动》再版序言 (1949年7月)
- 了解时局的发展完成新时代的新任务 ——在华北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1949年8月5日)
- 在华北大学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1949年8月8日)
- 白皮书说明了国内阶级斗争和国际阶级斗争的一致性 (1949年8月30日)
- 提出节约号召(摘要) (1949年9月1日)
- 五十年来英勇奋斗的中国青年 (1949年9月4日)
- 华大历史介绍 (1949年9月9日)
- 冯玉祥将军逝世周年纪念 (1949年9月)
- 在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大会上的开幕词 (1949年10月)
- “起来吧!四川的同胞们!作一最后的战争。” ——对四川人民的广播讲话 (1949年10月)
- 纪念十月革命三十二周年 (1949年11月7日)
- 学习的重点在改造思想 ——在政治研究所二、三班开课典礼上的讲话 (1949年11月28日)
- 庆祝斯大林同志七十寿辰 (1949年12月21日)
- 北京院校教职员联合会成立大会开幕词 (1949年冬)
- 中国最近五十年民族与民主革命运动简史(总论) (1949年)
- 献给开国新年的最好礼物 ——踊跃购买胜利公债 (1950年1月1日)
- 纪念列宁 (1950年1月21日)
- 在人民大学第一次学生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1950年3月)
- 在科代筹备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的报告 (1950年4月15日)
- 改造知识分子的经验 (1950年4月)
- (一)
- (二)
- (三)
- (四)
- 《人民大学》校刊发刊词 (1950年5月)
- “八一”南昌起义 (1950年8月1日)
- 中国教育工作者工会代表大会开幕词 (1950年8月2日)
- 全国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闭幕词 (1950年8月17日)
- 科学家团结起来 (1950年8月18日)
-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开幕词 (1950年8月18日)
- 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950年10月3日)
- 一、建立了本科、专修科、研究生处与文化补习班
- 二、教学工作的组织
- 三、科学研究工作与提高教育干部的工作
- 中国人民大学命令(第七号) (1950年11月5日)
- 纪念十月革命三十三周年 ——在本校纪念大会上的报告提纲 (1950年11月7日)
- 在北京科学界联合年会上的讲话(节选) (1950年)
- 中苏友好同盟一年来的伟大成就 (1951年2月23日)
- 我们要负起普及与深入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工作的伟大任务 (1951年3月21日)
- 在本校校代会上的讲话 (1951年9月20日)
- 加强中苏友好合作,为保卫世界和平而斗争 ——为纪念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二周年而作 (1951年9月25日)
- 在中国历史学会成立会上的讲话 ——历史研究工作的方向 (1951年9月29日)
- 开展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运动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出版 (1951年9月)
- 认真贯澈教育方针 ——工厂管理系与工业部门建立正常联系的通报 (1951年11月7日)
- 新中国文教卫生救济事业情况 ——在国际经济会议代表座谈会上的报告 (1952年2月)
- 人民教师必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一周年 (1952年7月1日)
- 庆祝成渝铁路通车 (1952年7月1日)
- 希望青年学生参加人民教育工作 (1952年7月11日)
- 在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会上的讲话 (1952年7月)
- 中国人民大学两年工作综合报告 (1952年8月17日)
- 一、发展经过
- 二、主要成绩、缺点及其原因
- 三、若干经验
- 四、今后工作方针与请示事项
- 对于新学年的希望 (1952年9月6日)
- 欢迎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1952年9月28日)
- 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开幕词 (1952年9月)
- 在国庆节和青年们的谈话 (1952年10月5日)
- 伟大的友谊 ——为“中苏友好月”而作 (1952年11月7日)
- 学习苏联知识分子的榜样,积极参加祖国建设 ——十一月七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词 (1952年11月7日)
- 小学教师们,为推行五年一贯制而努力! (1952年11月16日)
- 和青年们谈谈中苏友好 (1952年11月)
- 为了国家建设,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质量! (1953年1月11日)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三周年 ——为《真理报》作 (1953年2月19日)
- 为了祖国,好好学习 ——开学时对同学们说几句话 (1953年2月)
- 在首都人民追悼伟大导师斯大林同志大会上的悼词 ——中苏友协总会副会长吴玉章的悼词 (1953年3月10日)
- 在中共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党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1953年3月19日)
- 青年们要做斯大林的好学生 (1953年3月20日)
- 关于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干部训练班上的演讲 (1953年3月28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在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1953年5月7日)
- 编者的话 (1953年5月21日)
- 《教学与研究》发刊词 (1953年5月)
- 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苏联先进经验的学习 (1953年7月3日)
- 纪念季米特洛夫同志逝世四周年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词 (1953年7月3日)
- 庆祝朝鲜停战协定的正式签字 (1953年7月31日)
- 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节选) (1953年7月)
- 中国人民大学三年来工作的基本总结 (1953年10月4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在首都各界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六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53年11月7日)
-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旗帜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1953年11月23日)
- 学习和宣传总路线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政治任务 (1953年12月25日)
- 在七届四中全会上的发言 (1954年2月6日)
- 编后记
- 吴玉章全集(第四卷)
-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文库”编纂工作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工作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学术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课题工作组
-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文库”总序
- 《吴玉章全集》序言
- 代序 一辈子做好事 一贯的有益于革命 ——缅怀吴玉章同志
- 凡例
- 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四周年 ——为苏联《真理报》而作 (1954年2月14日)
- 关于加强教学经验讨论会准备工作的指示 (1954年2月23日)
- 中国人民沿着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纪念斯大林逝世一周年 (1954年3月5日)
- 中捷两国人民的友谊日益巩固 ——纪念哥特瓦尔德同志逝世一周年 (1954年3月14日)
- 斯大林的旗帜引导中国人民向社会主义前进 (1954年3月20日)
- 在全国高等财经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54年4月)
- 英勇劳动,艰苦奋斗,争取新的胜利 ——初中三年级语文补充教材 (1954年5月3日)
- 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季米特洛夫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1954年7月2日)
- 为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杰出战士 ——祝贺尤金·丹尼斯同志五十寿辰 (1954年8月10日)
- 在首都各界人民庆祝保加利亚解放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54年9月9日)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1954年9月19日)
- 中国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团结 (1954年10月2日)
-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1954年10月20日)
- 苏联——全世界人民的榜样 (1954年11月6日)
- 中国人民大学第五次科学讨论会闭幕词 (1954年12月26日)
- 反对使用原子武器 ——在首都科学工作者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大会上的讲话 (1955年2月20日)
- 关于汉字简化问题 ——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报告会上的报告 (1955年4月7日)
- 列宁主义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在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斗争中的旗帜 (1955年4月28日)
- 庆祝莫斯科大学成立二百周年 (1955年5月7日)
- 纪念列宁,为反对美国殖民主义而斗争! (1955年5月)
- 同毕业生们的谈话 (1955年7月28日)
- 《人民大学周报》复刊 (1955年9月10日)
- 在劳动生产和阶级斗争中锻炼成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而作 (1955年9月16日)
- 开展群众性职工体育运动,是保证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条件 (1955年9月22日)
- “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 ——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的报告 (1955年10月15日)
- 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努力宣传,动员群众 ——在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的发言 (1955年10月24日)
- 发展中日两国教师间的友谊 ——在欢迎日本教职员工会教育考察团宴会上的讲话 (1955年10月25日)
- 汉字必须改革的原因和我们的任务 (1955年11月1日)
- 在中苏友协总会庆祝十月革命三十八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55年11月7日)
- 为贯彻执行提高教育质量的方针而斗争 (1955年11月18日)
- 为促进文字改革而努力 ——为俄文《友好报》而作 (1955年11月)
- 元旦献辞 (1956年1月1日)
- 中国文字改革的道路 (1956年1月1日)
- 为大力推行简化汉字和推广普通话而努力 (1956年1月4日)
- 中苏友好是保证世界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周年而作 (1956年2月14日)
- 就日本政府拒发中国教育工会代表团入境签证事发表谈话(摘要) (1956年2月17日)
- 关于《汉语拼音方案(草案)》 ——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扩大)上的报告 (1956年3月7日)
- 中国文字改革问题 ——对罗马尼亚广播稿 (1956年3月)
- 推广普通话,普及拼音知识 ——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1956年5月8日)
- 在蒙古语族语言科学讨论会上的讲话 (1956年5月22日)
- 大家办报! ——为《教师报》而作 (1956年5月)
- 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 (1956年5月)
- 青年们,要向哲学社会科学进军 ——和高中毕业生谈投考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的重要 (1956年6月6日)
- 对毕业生的五点希望 (1956年7月11日)
- 充分动员和发挥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的力量,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中国教育工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摘要) (1956年8月6日)
- 几年来的工作情况
- 教育工会的当前任务
- 用科学知识武装劳动人民 ——为纪念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六周年而作 (1956年8月26日)
- 让青年发挥更多的独立精神 (1956年8月)
- 关于中国文字改革的问题 ——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1956年9月26日)
- 为中小学教师说几句话 (1956年9月)
- 纪念辛亥革命四十五周年 (1956年10月9日)
- 《新闻与出版》发刊辞 (1956年10月15日)
- 在社会主义学院开学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1956年10月16日)
- 孙中山先生伟大的革命精神 (1956年11月10日)
- 对孙中山先生的一段回忆 ——为《文汇报》而作 (1956年11月11日)
- 和外国友人谈中国文字改革问题 (1956年11月25日)
- 关于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工作
- 关于拼音化的准备工作
- 视察京包沿线的大同等地的情况反映 (1956年12月5日)
- 欢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克·叶·伏罗希洛夫同志 (1957年4月)
- 在新学年开学典礼会上的讲话 (1957年9月19日)
- 接受批评,改正缺点,改进工作 (1957年10月26日)
- 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四十年 (1957年11月1日)
- 学习苏联,改造思想,全心全意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1957年11月1日)
- 工会对教师和科学工作者的工作 ——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吴玉章代表的发言 (1957年12月5日)
- 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汉语拼音字母的总结 (1957年12月11日)
- 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1958年2月3日)
- 一、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和几年来的文字改革工作
- 二、《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制订经过和它的用处
- 永恒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团结 ——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八周年 (1958年2月14日)
- 谈勤工俭学(摘要) (1958年3月25日)
- 革命长辈谈勤工俭学 (1958年3月)
- 吴玉章感言 (1958年4月7日)
- 在四川省第一届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 (1958年4月19日)
- 向《河北日报》发表的书面谈话 (1958年6月3日)
- 在中国人民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七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58年6月28日)
- 大力宣传文字改革,努力推行拼音字母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讲话 (1958年6月)
- 悼念柳亚子先生 (1958年6月)
- 在第一次全国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上的讲话 (1958年7月25日)
- 青年们要积极地促进文化革命 (1958年7月)
- 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在新学年开学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1958年9月14日)
- 艾森豪威尔的丑相毕露 (1958年9月16日)
- 戊戌变法的历史教训 (1958年9月20日)
- 全面深入推广普通话,大力宣传文字改革工作 ——在吉林省普通话跃进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1958年10月15日)
- 在群众中普遍推行拼音字母和推广普通话——在省拼音字母师资训练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958年10月20日)
- 在庆祝十月革命节大会上的讲话 (1958年11月5日)
- 挤出时间,学会拼音字母和普通话 ——在中国人民大学全校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1958年11月19日)
- 文字改革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 我校在学习普通话和拼音字母方面应走在前面
- 文字改革工作必须积极地进行 ——吴玉章同志在省级机关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1959年1月13日)
- 积极地进行汉字的改革 ——在山东省和济南市机关干部会上的讲话(节录) (1959年1月18日)
- 积极进行文字改革工作 ——在河北省、天津市直属机关干部大会上的报告 (1959年2月3日)
- 在社会主义学院第一期学员结业式上的讲话(摘要) (1959年2月7日)
- 伟大的友好 伟大的合作 (1959年2月14日)
- 向全校师生员工作报告(摘要) (1959年2月25日)
- 人民公社问题
- 巩固既得成绩争取更大跃进
- 进一步学习普通话
- 利用拼音字母帮助扫盲和推广普通话 (1959年3月20日)
- 用拼音字母扫盲可以提高效果,巩固成绩
- 推广普通话在某些地区已经逐渐成为社会风气
- 推广普通话也要结合生产和走群众路线
- 回忆“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转变 (1959年4月3日)
- 一、流亡法国,接触社会主义思潮
- 二、军阀腐朽统治的一个实例
- 三、“南与北一丘之貉”
- 四、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 五、新道路的起脚点
- 六、利用“自治”讲台,做宣传工作
- 七、整顿成都高师,组织工人农民
- 八、参加中国共产党
- 编后记
- 吴玉章全集(第五卷)
-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文库”编纂工作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工作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学术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课题工作组
-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文库”总序
- 《吴玉章全集》序言
- 代序 一辈子做好事 一贯的有益于革命 ——缅怀吴玉章同志
- 凡例
- 在中国人民大学第七次科学讨论会上的讲话 (1959年5月4日)
- 在社会主义学院第二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959年5月12日)
- 努力学习做好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在全国档案资料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1959年6月3日)
- 在第二次全国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上的讲话 (1959年8月21日)
- 座右铭 (1959年9月18日)
- 十月革命的旗帜光芒万丈 ——为苏联《消息报》而作 (1959年11月7日)
- 辛亥革命 (1959年12月30日)
- 附录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情况 (1959年12月)
- 对《中国青年》杂志记者的谈话 (1959年12月)
- 文字改革要跟上形势 ——在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的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扫除文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1960年2月)
- 向劳动妇女致以节日的祝贺 (1960年3月8日)
- 在职工中积极开展注音识字运动 (1960年4月6日)
- 让文字改革工作更好地为文化革命和教育革命服务 ——在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960年6月6日)
- 回忆伯渠同志 (1960年6月16日)
- 青年要成为注音识字运动的先锋 (1960年7月9日)
- 进一步开展注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运动 ——在第三次全国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上的开幕词 (1960年8月1日)
- 表扬见义勇为集体 (1960年10月6日)
- 解放战争初期的一段回忆 (1960年11月20日)
- 写作计划 (1960年)
- 吴玉章感言 (1961年2月17日)
- 从卢蒙巴被杀害看帝国主义的穷途末路 (1961年2月21日)
- 第一次大革命的回忆 (1961年4月14日)
-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的回忆 (1961年9月1日)
- 一、甲午战败,震动人心
- 二、变法维新,昙花一现
- 三、余栋臣起义。义和团运动
- 四、浮槎东渡
- 五、一九〇三年的拒俄运动
- 六、在成城学校
- 七、一九〇五年的反美运动
- 八、同盟会的成立
- 九、反对“取缔规则”的斗争
- 十、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斗争
- 十一、武装起义的失败
- 十二、办《四川》杂志
- 十三、暗杀活动的风行
- 十四、辛亥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
- 十五、铁路风潮
- 十六、荣县独立
- 十七、武昌起义
- 十八、内江起义
- 十九、重庆军政府的军事裁判会
- 二十、南京临时政府
- 二十一、袁世凯窃国成功
- 二十二、回川之行
- 二十三、二次革命失败,继续追求真理
- 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961年9月19日)
- 参考提纲 (1961年9月)
- 一、高等学校最中心的任务
- 二、红与专的问题
- 三、以团结为重
- 四、关于干部
- 在历史系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 (1961年10月12日)
- 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1961年10月16日)
- 在首都各界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四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61年11月7日)
- 相信古巴必将取得新的胜利 (1961年11月21日)
- 《历史文集》序言 (1962年2月15日)
- 共产党员对待错误的态度问题 (1962年2月23日)
- 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传统 (1962年5月4日)
- 继承和发扬“五四”革命精神 树雄心立大志发奋学习 ——为中国人民大学城内青年作报告(摘要) (1962年5月4日)
- 担负起培养新一代的光荣任务 (1962年6月1日)
- 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三学期学员结业式上的讲话(摘要) (1962年7月14日)
- 忆赵世炎烈士 (1962年7月19日)
- 忆杨闇公同志 (1962年8月)
- 在首都各界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62年11月7日)
- 好好学习和贯彻八届十中全会精神 (1962年11月10日)
- 总结经验,增强团结 (1962年11月15日)
- 在全总八届四次执委会上的发言(节录) (1962年11月)
- 在苏联 (1962年)
- 关于《救国时报》的回忆 (1962年)
- 关于《新华日报》的回忆 (1962年)
- 做革命的接班人 (1963年1月1日)
-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的党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1963年6月)
- 致毕业同学 (1963年7月7日)
- 在开学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1963年9月14日)
- 中国最近五十年民族与民主革命运动简史(纲目) (1963年10月)
- 上编
- 下编
- 在教育工会全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63年11月3日)
- 新年话家常 (1964年1月1日)
- 大家来写校史 (1964年1月17日)
- 一个战斗的春节 ——回忆一九四七年春节的重庆反美运动 (1964年2月10日)
- 《汉语拼音方案》在各方面的应用 (1964年2月17日)
- 一、给汉字注音
- 二、帮助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
- 三、帮助外国人学汉语
- 四、提高了聋哑教学质量
- 五、改进盲字
- 六、增加电报速度
- 七、用于视觉通信
- 八、用作代号和缩写
- 九、用于编字典词典
- 十、用于序列索引
- 南泥湾休养追记 (1964年4月9日)
- 在我校团代会上的讲话 (1964年8月1日)
- 在我校欢送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师生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1964年10月24日)
- 庆贺维吾尔和哈萨克新文字的推行 (1965年1月8日)
- 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六期学员结业典礼上的讲话(摘要) (1965年7月11日)
- 给青年的话 (1966年10月底)
- “八一宣言”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出
- 编后记
- 吴玉章全集(第六卷)
-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文库”编纂工作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工作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学术委员会
- 《吴玉章全集》编纂课题工作组
-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文库”总序
- 《吴玉章全集》序言
- 代序 一辈子做好事 一贯的有益于革命 ——缅怀吴玉章同志
- 凡例
- 往来函电
- 毛泽东祝贺吴玉章六十大寿 (1940年1月15日)
- 吴玉章致故乡友人信 (1905年1月)
- 熊克武致吴玉章信 (1911年11月14日)
- 启事和函电 (1912年8—10月)
- 关于留法勤工俭学的电报(三则) (1912年9月14日—1919年10月3日)
- 吴玉章致任鸿隽信 (1913年7月3日)
- 中华民国教育部审查处朋友致吴玉章信 (1913年11月5日)
- 张百麟致吴玉章信 (1913年)
- 吴玉章致宫崎滔天函 (1914年2月15日)
- 吴玉章致张继函 (1914年2月15日)
- 吴玉章等留法留学会负责人为四川自费生学业事致四川巡按使函(节录) (1915年11月15日)
- 吴永桪致吴玉章信 (1916年2月12日)
- 吴永桪致吴玉章信 (1916年4月11日)
- 吴玉章等致云南都督唐继尧电 (1916年4月25日)
- 吴玉章等致云南都督唐继尧电 (1916年4月28日)
- 关于留法勤工俭学的书信(二函) (1916年4月、1920年7月18日)
- 吴玉章为反袁外交致云南军政府函电 (1916年4—9月)
- 吴永桪致吴玉章信 (1916年5月11日)
- 唐继尧复谢东发、吴永珊、李汝哲函 (1916年5月)
- 唐继尧复谢东发、吴永珊、李汝哲函 (1916年6月)
- 吴玉章致张竞生信 (1916年12月1日)
- 黄复生致吴玉章信 (1916年)
- 汪兆铭致吴玉章信 (1917年10月6日)
- 胡公训为吴款事致吴玉章信 (1917年12月31日)
- 汪兆铭致吴玉章信 (1917年)
- 朱芾煌致吴玉章信(一) (1917年)
- 朱芾煌致吴玉章信(二) (1917年)
- 朱芾煌致吴玉章信(三) (1917年)
- 刘启泰致吴玉章信 (1918年3月12日)
- 吴玉章致宫崎滔天函 (1918年6月28日)
- 吴玉章为孙中山赴欧出席和平会议筹措经费事致熊克武、杨庶堪电 (1919年1月28日)
- 吴玉章为重庆四川自治期成会草拟致各界、各法团、各学校、各报馆电稿 (1920年12月7日)
- 吴玉章为重庆四川自治期成会草拟的宣言电文稿(节录) (1921年1月28日)
- 吴玉章为全川自治联合会草拟询问制宪问题真象致省议会电 (1921年5月2日)
- 吴玉章为全川自治联合会搬迁成都草拟致省议会、省长公署电(节录) (1921年5月24日)
- 吴玉章为全川自治联合会草拟的通电稿 (1921年6月16日)
- 吴玉章为全川自治联合会草拟反对英日联盟致英外交部、日外务省电 (1921年7月12日)
- 吴玉章为全川自治联合会草拟反对英日联盟致孙中山、徐菊人电 (1921年7月12日)
- 吴玉章为起草四川省宪法草案 致受聘学者李剑农、高一涵等诸先生电 (1921年8月7日)
- 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函催吴玉章早日到校接事 (1922年8月)
- 吴玉章为接任国立成都高师校长事致正格、友于先生信 (1922年9月4日前)
- 吴玉章为呈报履历致教育总长函 (1922年9月)
- 吴玉章为高师图书馆征集各县县志事致各县知事公署、各县修志局函 (1922年9月)
- 吴玉章关于高师学生因保护省议员被打伤反被诬蔑一事致四川省长公署等函 (1922年10月)
- 吴玉章为高师学生游览四川新都桂湖事致新都县行政公署函 (1922年10月)
- 吴玉章为高师学生及各校学生因经费事联合去省议会途中被打伤事致四川省长公署函 (1922年)
- 吴玉章为高师经费事致四川省财政厅函 (1922年)
- 吴玉章为到校视事致四川省教育经费收支处及各专门学校函 (1922年)
- 吴玉章关于赠送图书与高师图书馆一事致四川省长公署函 (1923年1月)
- 吴玉章为高师十年度周年概况报告致教育总长函 (1923年3月)
- 吴玉章为高师十年度周年概况报告致四川省长公署函 (1923年3月)
- 吴玉章关于四川省学生联合会借用该校校舍为会所一事致四川省学生联合会函 (1923年5月)
- 旅法四川勤工俭学学生会为经费事致吴玉章信 (1923年7月28日)
- 吴玉章为学生是否替考一事致四川刻经处函 (1923年8月)
- 吴玉章关于英教士白明道无故殴伤高师附中学生一事致四川省交涉署特派员函 (1923年9月)
- 吴玉章关于高师附中学生被城防司令部巡查队当众侮辱一事致川军总司令部函 (1923年9月)
- 吴玉章为高师云南籍学生参加国内外考察所需经费一事致云南教育司函 (1923年10月)
- 吴玉章关于高师附小教员加薪一事致附小主任函 (1923年10月)
- 吴玉章关于高师查无窦勤伯一事致成都地方检察厅函 (1923年11月)
- 吴玉章关于维护高师校内教学秩序致四川陆军第六师司令部函 (1923年11月)
- 吴玉章关于维护高师校内教学秩序致川军、讨贼军总司令部函 (1923年11月)
- 吴玉章为高师学生考察教育牺牲于路途者抚恤事致四川省长公署函 (1923年)
- 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公函 (1923年)
- 吴玉章为高师附小学生在校外被绑架一事致川军总司令部函 (1923年)
- 吴玉章关于高师学生被殴伤后英领事偏袒问题要求北京外交、教育两部向英公使馆提出追究一事致川军总司令部、四川省长公署函 (1923年)
- 《吴虞日记》中与吴玉章书信往来的信息 (1923年)
- 吴玉章关于高师本科三年级学生考察国内外各地教育状况一事致教育总长函 (1923年)
- 吴玉章为高师教员张焯考察各省及日本各地教育状况发放证明书函 (1924年3月前)
- 吴玉章关于明远学会借用会址一事致明远学会函 (1924年)
- 吴玉章等为总理陵墓奠基典礼日反动分子在宁捣乱情形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函 (1926年3月15日)
- 吴玉章为顺庆起义致刘伯承电 (1926年12月17日)
- 吴玉章致杨闇公书 (1927年3月17日)
- 吴玉章致向忠发信 (1928年2月25日)
- 吴玉章给苏兆征、向忠发的信 (1928年5月3日)
- 吴玉章给苏兆征的信 (1928年5月22日)
- 张冲为吴玉章赴欧洲作抗日宣传事致吴南如信 (1937年10月20日)
- 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致吴玉章信 (1937年12月22日)
- 毛泽东、吴玉章等参政员为捐款援助香港反汪罢工工友们电 (1939年9月12日)
- 吴玉章致张西曼信 (1939年10月7日)
- 毛泽东致吴玉章信 (1939年)
- 博古致吴玉章信 (1939年)
- 西青联冯文彬等致函祝贺吴玉章六十大寿 (1940年1月14日)
- 中共中央致函祝贺吴玉章六十大寿 (1940年1月15日)
-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政府、参议会联合致函祝贺吴玉章六十大寿 (1940年1月15日)
- 中共中央统战部全体同志致函祝贺吴玉章六十大寿 (1940年1月15日)
- 中共中央党校全体同志致函祝贺吴玉章六十大寿 (1940年1月15日)
- 中财部致函祝贺吴玉章六十大寿 (1940年1月15日)
-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执委会全体同志致函祝贺吴玉章六十大寿 (1940年1月15日)
- 鲁迅艺术文学院全体教职员致函祝贺吴玉章六十大寿 (1940年1月15日)
-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全体指战员致函祝贺吴玉章六十大寿 (1940年1月15日)
- 吴玉章致张西曼信 (1940年1月30日)
- 毛泽东、吴玉章等中共参政员关于华北视察团事致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电 (1940年2月3日)
- 毛泽东、吴玉章等21人代表延安讨汪拥蒋大会及全体民众致全国同胞通电 (1940年2月3日)
- 吴玉章致李根源信 (1940年9月26日)
- 毛泽东、吴玉章等中共参政员关于新四军事提出12条善后处理办法致国民参政会秘书处删电 (1941年2月15日)
- 吴玉章等陕甘宁边区文化界人士致香港洪深先生慰问电 (1941年3月10日)
- 吴玉章等为柳亚子先生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一事致电慰问 (1941年4月13日)
- 毛泽东、吴玉章等中共参政员电悼张季鸾先生逝世 (1941年9月22日)
- 吴玉章给任弼时的信 (1943年6月2日)
- 吴玉章为动员侄儿到延安参加边区钢铁工业建设致吴端甫信 (1944年8月27日)
- 吴玉章为动员侄儿早日启程赴延安致吴端甫信 (1944年12月8日)
- 吴玉章给任弼时的信 ——对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并建议在大会上作有关国际解散的决议 (1945年4月13日)
- 吴玉章关于《中国通史》稿的意见致吴亮平信 (1945年)
- 周恩来、吴玉章等中共政协代表就李公朴、闻一多被刺事致蒋介石函 (1946年7月17日)
- 吴玉章致张澜慰问电 (1946年8月20日)
- 周恩来、吴玉章等中共政协代表关于召开国民大会一事致张厉生函 (1946年9月28日)
- 吴玉章等中共代表为声明国民党军队如不停止进攻张家口及其周围的一切军事行动,则应负国共关系最后破裂之责任致蒋介石、马歇尔备忘录 (1946年9月30日)
- 吴玉章、张友渔等关于中共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有关问题致中央的请示报告信 (1946年10月16日)
- 吴玉章、张友渔为请京沪各地响应重庆学生反美抗暴运动致周恩来请示电 (1947年2月10日)
- 吴玉章为中共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撤回延安后对于财产处理问题致张群电 (1947年3月)
- 吴玉章致张照信 (1947年5月4日)
- 续范亭致吴玉章信 (1947年8月20日)
- 吴玉章为起草新中国宪法草案的意见致毛泽东信 (1947年10月24日)
- 吴玉章为请求党中央批准他带队参加解放大西南致毛泽东信 (1947年10月25日)
- 毛泽东致吴玉章信 (1947年11月18日)
- 周恩来为华北大学校长一事致吴玉章信 (1948年5月28日)
- 吴玉章为号召学习毛泽东主义致周恩来请示电 (1948年8月13日)
- 毛泽东关于不能号召学习毛泽东主义复吴玉章电 (1948年8月15日)
- 吴玉章等关于华北大学送政府分配学员统计表致陈鹏信 (1948年12月2日)
- 吴玉章七十大寿往来贺寿函电汇集(部分) (1948年底—1949年初)
- 吴玉章为答谢凡海、素芒函 (1949年1月10日)
- 吴玉章为修改《吴玉章同志革命斗争故事》致何其芳信 (1949年1月22日)
- 吴玉章为修改《吴玉章同志革命斗争故事稿》致何其芳信 (1949年2月6日)
- 陈其瑗致吴玉章信 (1949年2月22日)
- 吴玉章致刘大年函 (1949年3月23日)
- 吴玉章致刘大年函 (1949年3月26日)
- 吴玉章致外孙女蜀萍信 (1949年5月15日)
- 吴玉章为致世界学生第二届代表大会贺电事致冯文彬信 (1949年7月9日)
- 吴玉章致世界学生第二届代表大会贺电 (1949年7月9日)
- 中共中央情报部致吴玉章信 (1949年8月12日)
- 罗常培致吴玉章信 (1949年8月19日)
- 吴玉章关于中国文字改革致毛泽东信 (1949年8月25日)
- 吴玉章、范文澜、成仿吾等电毛主席朱总司令致敬信 (1949年9月30日)
- 吴玉章关于中国人民大学招生问题致刘少奇信 (1949年10月14日)
- 中苏友协会长刘少奇等致苏对外文协贺电 (1949年11月5日)
- 三位校长写信给正定毕业同学 (1949年11月12日)
- “上海新文字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给吴玉章的信 (1949年)
- 吴玉章致侄儿林宇信 (1949年)
- 吴玉章致外孙蓝其卫信 (1950年1月16日)
- 吴玉章等为商调李由义到人民大学工作事致北京市委刘仁信 (1950年3月1日)
- 吴玉章、胡锡奎、成仿吾致刘少奇信 (1950年3月26日)
- 吴玉章电慰居里教授 (1950年5月5日)
-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与吴玉章往来信 (1950年5、6月)
- 吴玉章、胡锡奎、成仿吾给大连大学校长的信 (1950年7月18日)
- 吴玉章致外孙蓝其卫、蓝其邦信(节录) (1950年8月29日)
- 中国科学院聘任吴玉章为学术评审委员会委员通知书 (1950年9月23日)
- 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选定西郊新校址致北京市委信 (1950年9月28日)
- 吴玉章致聂市长,张、吴副市长信 (1950年9月28日)
- 吴玉章致彭真信 (1950年9月28日)
- 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致毛泽东信 (1950年9月29日)
- 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致周恩来信 (1950年9月29日)
- 文化补习班第二班学生朱汉民给吴老的信 (1950年10月10日)
- 吴玉章致外孙蓝其卫信(节录) (1950年11月16日)
- 吴老给全校同志们的覆信 (1951年1月16日)
- 吴玉章致电日本教职员工会中央委员会 (1951年3月4日)
- 吴老给李云龙同学的覆信 (1951年3月8日)
- 吴玉章、胡锡奎、成仿吾关于招收研究生事宜给安子文的信 (1951年7月11日)
- 吴玉章关于人民大学招生事给安子文的补充信 (1951年8月17日)
- 吴玉章致王惠德、田家英信 (1951年8月27日)
- 罗常培、傅懋勣致吴玉章信 (1951年9月14日)
- 罗常培致吴玉章信 (1951年10月20日)
- 吴玉章、胡锡奎、成仿吾为请专家到职、减少聘请专家等事给马叙伦的函件 (1952年2月2日)
- 马叙伦、吴玉章关于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情况致毛泽东信 (1952年3月12日)
- 吴玉章关于学生功课太重致毛泽东信 (1952年3月18日)
- 吴玉章给钱俊瑞转周恩来的信 (1952年6月17日)
- 吴玉章给苏联教育工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信 (1952年11月6日)
- 吴玉章致侄儿林宇信 (1952年)
- 吴玉章致侄儿林宇信 (1953年4月14日)
- 吴玉章致外孙蓝其邦信 (1953年5月26日)
- 胡愈之致吴玉章信 (1953年5月29日)
- 胡乔木致吴玉章信 (1953年6月2日)
- 吴玉章致外孙蓝其邦信 (1953年6月26日)
- 吴玉章致外孙蓝其卫信(节录) (1953年)
- 黎澍关于留法勤工俭学会的发起和一、二批学生到达法国经过致吴玉章信 (1954年3月12日)
- 吴玉章在“五一”节给全国教育工作者的一封信 (1954年4月30日)
- 吴玉章关于及早确定本校校舍规划问题给习仲勋的请示 (1954年7月1日)
- 吴玉章致苏联国立哈尔科夫大学校长祝贺该校校庆电 (1955年3月29日)
- 吴玉章为莫斯科大学建校二百周年向彼得罗夫斯基的贺电 (1955年4月27日)
- 国立莫斯科历史档案学院院长阿·斯·罗斯洛娃关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历史档案系给吴玉章校长的信 (1955年9月24日)
- 克列斯达列科给吴玉章的致谢电 (1955年11月19日)
- 吴玉章给列宁格勒大学亚历山德罗夫教授的贺信 (1955年)
-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关于我党中央确定吴玉章为法共中央机关刊物《新民主》月刊社编辑委员和(国际)赞助人一事致吴玉章信 (1956年4月16日)
- 韦悫为转送胡志明赠送《平民教育》刊物致吴玉章信 (1956年11月26日)
- 苏联总顾问古德廖佐夫等给吴玉章的贺信 (1957年9月30日)
- 然明致吴玉章、胡锡奎、邹鲁风贺信 (1957年10月1日)
-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关于我党中央确定吴玉章为法共中央主办的《国际研究》杂志编辑顾问一事致吴玉章信 (1957年10月16日)
- 格林致吴玉章、胡锡奎、聂真、邹鲁风等贺信 (1957年11月11日)
-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关于接待法共代表团员贝里奥兹一事致吴玉章信 (1958年1月14日)
- 吴玉章致董必武信 (1958年1月31日)
- 吴玉章致《红旗飘飘》编辑部同志们的信 (1958年2月23日)
- 吴玉章致侄儿林宇信 (1958年3月19日)
- 吴玉章致莫斯科经济统计学院院长信 (1958年4月25日)
- 吴玉章致柯庆施信 (1958年6月4日)
- 光明、向宝璜为汇报大同永定庄煤矿的生产情况致吴玉章信 (1958年6月15日)
- 吴玉章为刘常昭希望搞文字改革致荣县县委书记徐文正信 (1958年7月14日)
- 吴玉章致郭沫若信 (1958年11月16日)
- 工业经济系机械班同学给吴玉章的信 (1958年11月26日)
- 吴玉章关心家乡建设事业致荣县县委书记徐文正信 (1958年12月4日)
- 小学生学习拼音字母的成绩 (1958年12月29日、1959年5月19日)
- 吴玉章给档案系车国成的信 (1959年2月7日)
- 吴玉章给拜泉县现场会议的贺电 (1959年3月)
- 刘弄潮致吴玉章信 (1959年4月15日)
- 刘弄潮致吴玉章信(摘要) (1959年4月19日)
- 吴玉章致侄儿林宇信 (1959年9月21日)
- 吴玉章给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和苏联汉学家史萍青的信 (1959年11月5日)
- 吴玉章给武汉市注音扫盲现场会议的电报 (1959年12月3日)
- 吴玉章给山西省推行注音扫盲和推广普通话万荣现场会议的电报 (1959年12月25日)
- 吴玉章给孙儿女们的信 (1960年2月1日)
- 吴玉章给山东省注音识字教学和注音读物供应平原现场会议的贺电 (1960年3月18日)
- 吴玉章给河北省注音识字河间现场会议的贺电 (1960年4月6日)
- 吴玉章致毛泽东信 (1960年4月28日)
- 中共肖县县委宣传部为请题写《肖县拼音报》注音报头事致吴玉章信 (1960年7月29日)
- 吴玉章致《青岛注音报》信 (1960年7月31日)
- 吴玉章致外孙蓝其卫夫妇信 (1961年2月17日)
- 龚古今关于《第一次大革命的回忆》稿致吴玉章信 (1961年2月21日)
- 吴玉章、胡锡奎致苏联全苏函授综合技术学院、苏中友好协会负责人贺信 (1962年2月22日)
- 苏联科学院亚洲人民研究所给吴玉章的贺信 (1962年4月20日)
- 吴玉章致叶恭绰信 (1962年6月17日)
- 马卡洛夫给校长吴玉章等的贺信 (1962年)
- 吴玉章给孙女吴本立的信 (1963年2月3日)
- 吴玉章致中国人民大学全体毕业同学信 (1963年7月7日)
- 吴玉章给长孙吴本渊的信 (1964年1月8日)
- 吴玉章致郭影秋信 (1964年2月10日)
- 吴玉章为调李逸三到文改会工作致周扬信 (1964年7月15日)
- 吴玉章致李维汉信
- 吴玉章给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全体团员们的信
- 吴玉章致潘梓年、范文澜信
- 诗词歌赋
- 东游述志 (1903年2月9日)
- 留日诗草(六首) (1904—1905年)
- 和印泉老兄“七七”三年抗战纪念感赋原韵(五首) (1940年9月26日)
- 纪念一九四一年“三八”妇女节 (1941年3月9日)
-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 (1942年9月1日)
- 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 (1946年)
- 答谢董老寿诗 (1947年2月元宵节)
- 四川省委被迫自重庆撤回延安有感 (1947年3月)
- 华北大学校歌(初稿) (1948年8月)
- 酬谢老且志无过 (1948年8月)
- 敬和熊老寿我新诗 (1949年1月2日)
- 中国人民大学校歌(歌词) (1950年)
- 庆祝长江大桥通车 (1957年10月15日)
- 丁酉八十初度有感,兼酬董老(必武)同志同游七星岩诗 (1958年1月26日)
- 十三陵水库落成颂 (1958年7月1日)
- 自励诗(二首) (1959年11月12日、1960年5月)
- 诗赠徐乾 (1960年3月26日)
- 观《黄河飞渡》电影后题 (1960年4月2日)
- 悼伯渠同志(十二首) (1960年6月)
- 纪念我党成立三十九周年(五首) (1960年7月1日)
- 初秋忆伯渠同志 (1960年9月15日)
- 庚子初冬《汉语拼音识字读本》编成忆伯渠同志 (1960年12月3日)
- 参观党史纪念馆 (1961年4月9日)
- 记任君季彭火化归土 (1961年5月8日)
- 游西湖有感 (1961年5月8日)
- 送李新同志回北京 (1961年5月29日)
- 赠张德远大夫 (1961年6月2日)
- 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八首) (1961年9月)
- 纪念龙鸣剑烈士 (1961年9月)
- 纪念邹容烈士 (1961年9月)
- 纪念喻云纪殉难五十周年 (1961年9月)
- 洛阳旧城留诗 (1961年10月28日)
- 参观三门峡水库感赋(二首) (1961年10月30日)
- 悼念赵世炎、陈延年二同志就义三十四周年(六首) (1961年11月9日)
- 访韶山冲 (1961年12月17日)
- 庆贺党四十周年 (1961年)
- 过济南冒风重游大明湖趵突泉 (1961年)
- 参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62年春节)
- 为中州宾馆题 (1962年3月12日)
- 重题《陶庵留碧》 (1962年6月22日)
- 忆赵世炎烈士(五首) (1962年7月19日)
- 悼念李硕勋烈士 (1962年8月3日)
- 忆杨闇公同志 (1962年8月)
- 无题 (1962年12月6日)
- 访鸦片战争时虎门炮台 (1962年)
- 春日即事有感 (1963年2月16日)
- 和朱老、徐老游桂林攀登明月峰唱和诗一首,步原韵 (1963年2月20日)
- 重游杜甫草堂 (1964年3月)
- 对联 题词 挽幛
- 挽孙中山联 (1925年3月)
- 题赠胡素民联 (1926年)
- 挽王铭章联 (1938年5月9日)
- 赠空军中队锦旗题联(二副) (1938年5月22日)
- 为世界青年学联代表团访问延安题词 (1938年5月25日)
- 挽“十·二三”烈士联 (1938年12月5日)
- 挽范筑先联 (1938年12月23日)
- 挽郭朝沛联 (1939年7月)
- 挽平江惨案烈士联 (1939年8月)
- 为《新中华报》周年纪念题词 (1940年2月7日)
- 为《中国工人》创刊题词 (1940年2月7日)
- 挽吴承仕联 (1940年4月19日)
- 挽蔡元培联 (1940年4月26日)
- 挽张自忠联 (1940年8月15日、1946年5月19日)
- 挽徐谦联 (1940年)
- 挽张冲联 (1941年11月9月)
- 贺李丹生先生八旬上寿 (1942年9月10日)
- 挽杨松联 (1942年11月26日)
- 贺刘伯承寿辰联 (1942年12月17日)
- 贺郭小川杜慧新婚联 (1943年2月3日)
- 为十九路军抗日十四周年题词 (1946年1月28日)
- 挽黄齐生联 (1946年4月19日)
- 挽“四八”烈士联 (1946年4月19日)
- 为纪念“五四”运动题词 (1946年5月4日)
- 纪念“七七”抗战殉国诸烈士题词 (1946年7月7日)
- 致刘光同志悼词 (1946年7月23日)
- 致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悼词 (1946年7月28日)
- 挽陶行知联 (1946年8月4日)
- 徐老特立七十大寿 (1947年1月10日)
- 为号召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题 (1947年1月12日)
- 挽续范亭联 (1947年9月26日)
- 华北大学校训 (1948年8月24日)
- 为华北大学成立题词 (1948年8月)
- 挽杜斌丞联 (1948年10月7日)
- 中共中央贺吴老七十寿辰寿联 (1948年12月30日)
- 校长题词 (1949年7月)
- 为华北大学校庆题词 (1949年9月30日)
- 为《语言与文化》题词 (1950年1月)
- 挽“三三一”惨案烈士联 (1950年3月31日)
- 挽任弼时联 (1950年10月)
- 为国庆和校庆纪念题词 (1951年10月7日)
- 为国庆、校庆、亚洲和平会议题词 (1952年10月5日)
- 为中国人民大学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题词 (1952年11月7日)
- 挽斯大林联 (1953年3月8日)
- 挽张澜联 (1955年5月13日)
- 为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次学生科学报告会开幕题词 (1956年4月21日)
- 给《高等学校俄语教学》创刊号的题词 (1958年9月17日)
- 为吉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劳动者》杂志题词 (1958年10月17日)
- 为哈尔滨普通话学习成绩观摩会题词 (1958年10月24日)
- 题书联 (1958年11月18日)
- 吴玉章题词 (1958年11月18日)
- 为上海市控江二村小学题词 (1959年1月7日)
- 题李大钊选集 (1959年5月)
- 为先进代表大会的题词 (1960年1月28日)
- 为谢觉哉夫人王定国题书 (1960年3月20日)
- 为《万荣画册》题词 (1960年3月)
- 为中国农业发展题词 (1960年12月3日)
- 为上海鲁迅纪念馆题联 (1961年3月3日)
- 题《革命烈士诗抄》联 (1961年6月11日)
- 访韶山冲题联 (1961年12月17日)
- 给元勇题词 (1962年7月24日)
- 春联 (1962年12月30日)
- 题赠吴本清联 (1963年1月24日)
- 关于开展学习雷锋同志活动的题词 (1963年3月10日)
- 游峨眉山题联 (1964年春)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