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7千字
字数
2019-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古典学解读《诗经》:政治教化作用、基本问题与诗篇细致讲解。
内容简介
本书稿乃从古典学角度(而不是现代立场上的文学角度)对《诗经》进行讲读,试图突显《诗经》在古典社会政治教化作用的发挥。书稿分上下两编,上编重点讨论《诗经》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诗文本的结集与周代礼乐制度,《诗》在春秋时期的传播与影响,《毛诗序》的性质与功能等),下编则选择代表性诗篇进行细致讲解,对于每首诗,既有字词通解,又提取关键词解析,并对主题进行辨析。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中山大学哲学精品教程》编委会
- 总序
- 弁言
- 目录
- 上篇 《诗经》学的基本问题
- 导言 “古今中西”:《诗经》概说及今日对待传统的态度
- 一 “六经之首”,诗之国度
- 二 现代人的观念:文学性诗歌总集
- 三 降《诗经》为文学,“五四”学者有以启之
- 第一讲 “不刊鸿教”:《诗经》课的讲法与古典学的任务
- 一 “语言课”,程、蒋注本,按题材分类讲
- 二 “经学课”+“语言课”,《毛诗正义》+程、蒋注本,按本来顺序讲
- 三 “古典学课”,《毛传》《朱传》+程、蒋注本,倡导古典诗教
- 四 古典学的当务之急:补“古典学养”之课
- 第二讲 “制礼作乐”:《诗》文本的结集与周代礼乐制度
- 一 周公居摄与“制礼作乐”
- 二 诗教与乐教
- 三 《诗》文本的结集与周代礼乐文明
- 四 关于“孔子删《诗》”说
- 第三讲 “赋诗言志”:《诗》在春秋时期的传播与影响
- 一 从“仪式配乐”到“赋诗言志”
- 二 春秋时代的“高尚优雅”
- 三 春秋赋诗的方式、场合与性质
- 四 春秋赋诗的功用与原则
- 五 春秋赋诗的文化根源与《诗》在春秋时期的地位
- 第四讲 “礼化诗学”:从“温柔敦厚而不愚”到“美教化,移风俗”
- 一 “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 二 《毛诗序》之内容与作者
- 三 《毛诗序》之形成与功用
- 四 《毛诗大序》之诗教理论及其影响
- 第五讲 “三体三用”:从“六诗”到“六义”
- 一 “六诗”“六义”异同论
- 二 何为“六诗”?何为“六义”?
- 三 “赋、比、兴”三体存亡论
- 四 《诗经》的“错简”与《关雎》的分章
- 下篇 《诗经》要目选讲
- 第六讲 “后妃之德”:《周南·关雎》讲读
- 一 关于“二南”
- 二 《关雎》通解
- 三 《关雎》关键词解析
- 四 《关雎》主题辨析
- 五 《关雎》居始的教化意义
- 第七讲 “后妃之本”:《周南·葛覃》讲读
- 一 《葛覃》通解
- 二 《葛覃》关键词解析
- 三 《葛覃》主题辨析
- 四 《葛覃》篇次缘由及艺术赏析
- 第八讲 “后妃之志”:《周南·卷耳》讲读
- 一 《卷耳》通解
- 二 《卷耳》关键词解析——“周行”
- 三 《卷耳》主题辨析
- 四 《周南》诗次解
- 第九讲 “怨而不怒”:《邶风·谷风》讲读
- 一 关于《邶》《鄘》《卫》
- 二 《谷风》通解
- 三 《谷风》主题辨析
- 四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与儒家伦理
- 第十讲 “稼穑艰难”:《豳风·七月》讲读
- 一 关于《豳风》
- 二 《七月》通解
- 三 《七月》关键词解析
- 四 《七月》作者及主题辨析
- 第十一讲 “室家离合”:《豳风·东山》讲读
- 一 《东山》通解
- 二 《东山》关键词解析
- 三 《东山》主题辨析
- 四 《东山》艺术鉴赏
- 第十二讲 “我有嘉宾”:《小雅·鹿鸣》讲读
- 一 燕飨诗及其功用
- 二 《鹿鸣》通解
- 三 《鹿鸣》关键词解析
- 四 《鹿鸣》主题辨析及其教化意义
- 五 《鹿鸣》之历史影响
- 第十三讲 “忧国畏讥”:《小雅·正月》讲读
- 一 政治讽刺诗及其产生
- 二 《正月》通解
- 三 《正月》创作年代及主题辨析
- 四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与司马迁“令人不解的谜”
- 第十四讲 “尊祖配天”:《大雅·生民》讲读
- 一 “周民族史诗”概说
- 二 《生民》通解
- 三 《生民》关键词解析——“履帝武敏歆”
- 四 《生民》主题辨析
- 第十五讲 “慎终追远”:《大雅·文王》《周颂·清庙》讲读
- 一 《诗经》中的“祭祀诗”
- 二 《大雅·文王》通解
- 三 《大雅·文王》的作者与主旨
- 四 《周颂·清庙》讲读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