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场景化再现心理治愈全过程,揭开内心撕裂的真相,终结自我的冲突与对抗。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资深心理咨询师于德志老师倾力之作,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心理受困的根源,以真实的情境记录,教你如何一步步走出心理困境。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观察,了解心理世界的运行规则,进而在这种清晰的了解基础上,自动远离一切有害的反应模式,开始热情的生活。希望能引导每一位读者在认真观察自己生活的基础上,自己体验并发现心理世界运行的规律。无论是想要帮助陷入心理困境的家人,还是想处理个人的心理困境,这本书都是同样有效的。

书中有理论介绍、有案例分析,通俗易懂,可以有效指导心理受困的朋友一步步走出困境、奔向自由放松的生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唤醒生命的热情
  • Part 1 了解自我 “心里难”的背后是个人多样化的需要
  • 01 倾听的核心并非语言
  • 02 感知自我,感知世界
  • 自我压制会导致感知能力弱化
  • 放纵欲望也会导致感知能力弱化
  • 感知能力弱化会伤害我们的生命
  • 自我觉察有助于重建感知能力
  • 03 追逐生命的安全与舒适
  • 不安是身心一体的过程
  • 远离不安,重获平静,这是生命的核心需要
  • 生命的第一种冲突:感知自由与追逐安全
  • 04 构建并维护自我
  • 自我建构:诞生即与鲜活现实分裂
  • 自我意象:成熟的过程即自我封闭与内在冲突的过程
  • 自我维护:意象将塑造并改变我们的生活
  • 05 生命的发展与价值
  • 人际互动是生命的渴望
  • 发展不是理智可选择的范畴
  • Part 2 了解痛苦 “心里难”背后的统一
  • 01 心理痛苦的六种真相
  • 第一个核心真相: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 第二个核心真相:在糟糕的感受中,我们没有有效行动和表现的能力
  • 第三个核心真相:每个人的行为,都面临着多种需要的牵引
  • 第四个核心真相:一切痛苦,皆源于注意力的转移
  • 第五个核心真相:思维,是制造分裂的诱因,而非解决问题的方案
  • 第六个核心真相:每个人的心理痛苦,都能通过一种行动一次性全部解决
  • 02 自由是个伪概念,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 与感受较量,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 思维融合,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 身心资源稀缺,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 03 无序的反应必然会加剧混乱和冲突
  • 反应并非行动,它是“离苦得乐”模式的结果
  • 自我分析不是成长必需的路径
  • 自我压迫:浪费身心资源,加剧内在痛苦
  • 自我放纵:只会带来片刻的欢愉或解脱
  • 自我免责:只会引发更多的冲突
  • 无序反应的结果:持续的挫折与习得性无助
  • 04 “心里难”背后潜藏着个人需要的失衡
  • 生理需要
  • 游戏需要
  • 需要间的冲突会引发持续的不安
  • 05 一切心理痛苦,皆源于注意力的转移
  • 现实世界与思维世界
  • 现实痛苦与心理痛苦
  • 愉悦或不安,注意力灵活性才是核心
  • 06 心理世界,思维的实质就是二元冲突
  • 思维的衡量、比较会引发二元冲突
  • 思维会制造偏见
  • 思维会导致无谓的战斗
  • 07 心理痛苦的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 心理痛苦的机制
  • 一切心理痛苦,都建立于同一个过程
  • Part 3 有效行动 走出“心里难”需要直
  • 01 人类对自由行动的探索
  • 02 自由之路:生活的冥想
  • “观察者I”何时会消失
  • 生活的冥想练习
  • 03 实践应用之生活的冥想
  • 可应用的技术
  • 实践的过程示例
  • 生活的冥想的三种境界
  • 实践的社会应用
  • Part 4 实践检验 借用生活的冥想走向重生
  • 4月17日-4月23日寻根:在痛苦中开始自救
  • 4月17日:思维观察练习失败
  • 4月20日:思维观察中的领悟与收获
  • 4月21日:完全沉浸于痛苦体验而毫不自知
  • 4月22日:在持续的伪装与控制中走向崩溃
  • 4月23日:被痛苦短暂掌控,想要结束一切
  • 4月27日-5月25日沉浸:在崩溃中体验收获与希望
  • 4月27日:在工作中情绪失控
  • 5月11日:再次关注发展的困惑
  • 5月19日:生活初现曙光
  • 5月21日:与思维的距离进一步拉开
  • 5月22日:开始聚焦于现实生活
  • 5月23日:生活再次被痛苦掌控
  • 5月24日:改变被妈妈认可
  • 5月25日:新的领悟
  • 5月26日-6月1日自愈:开始将冥想融入日常生活
  • 5月26日:对“CC”的觉察与处理越来越熟练
  • 5月27日:在生活中冥想
  • 5月28日:生活的冥想开始触及倦怠与无力
  • 5月29日:在如实的生活中,改变正悄然发生
  • 5月30日:现实世界中会有挑战,但没有心理痛苦
  • 5月31日:内耗减少后社交需要自然浮现
  • 6月1日:社交能力与内心的安定感成为新的注意焦点
  • 6月2日-6月10日重生:生命逐渐展开,走向独立与绽放
  • 6月2日:个人痛苦减少,对外展现爱的能力自然就会增加AA的回复:下班后,我主动打电话给奶奶,没有提以前的
  • 6月4日:独处与直面挑战的能力出现
  • 6月5日:美的需要出现,生命的翅膀重新开启
  • 6月6日:行走在现实世界,阳光开始照耀生活
  • 6月7日:在生活的冥想中,多年的创伤不再无法承受
  • 6月8日:“父亲”一词所附带的伤害悄然减少
  • 6月9日:独立的能力开始出现
  • 6月10日:生命在脆弱中走向独立与绽放
  • 过去不是问题的核心,此时此刻的行为才是
  • 后记 愿所有人都能走向真实与自由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思维世界回到现实世界

    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会感觉到压力,焦虑,苦恼,不安。有些人崩溃了,有些人硬挺着,但更多的人是选择逃避。


    长期的压抑会弱化人的感知能力,感知能力的弱化会造成对生命的伤害,关注自身的感受可以强化我们的感知能力。
    看到了吗?上面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正反馈圈。
    面对长期的压力,我们习惯于承受。时间长了,我们甚至麻木,感受不到痛苦。我们以为我们变强大了,到其实这些压力正在我们身体和精神的内部慢慢消耗着我们。
    可觉知到的压力和情绪,才能使我们成长。隐性的压力和焦虑只会消耗我们。
    我们究竟为什么感到焦虑?
    因为我们的需要与现实世界是脱节的,而我们过多地关注了自己的思维世界,反而忽略了现实世界。
    当我们沉溺于思维世界时,就会被负面情绪带走。而当我们的注意力返回到现实世界时,内心就会变得平静,安宁。关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呼吸,脉搏,思绪,感受。
    以上的做法,实际就是冥想的核心。冥想并非能帮我们驱赶走负面的情绪,它只是让我们内心更加平静,能够接纳负面情绪在自己体内的流动。
    所以,如果你一直忽略自己的感受,一直在压抑自己,可以尝试通过冥想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你会真正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更加丰富的感受。
    而本书作者的一句话也解释了自我探索的价值:你自己的内心感受,是你了解自己最好的老师。

      5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我了解之路——必须自己走的路

      希望你能暂时放下过往记忆形成的结论、态度,用全新的、好奇的眼光来阅读本书。愿这种毫无抵抗倾听式的阅读,能帮助我们每个人更清晰地了解心理痛苦的真相,了解它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愿这种了解,能帮你更好地避免被动反应,从而远离反应中的陷阱;愿一切远离陷阱的主动行动,能更好地带你终结内在的恐惧不安与外在的依赖迷信;愿这种终结,能带每位读者真正开启一段充满自由、活力与无限热情的全新生命之旅。我想宣告的,建立于个人体验以及练习实践之中:无论生命的现状如何灰暗,只要我们有意愿踏上这条自我了解之路,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终结一切心理痛苦。当然,这条路必须由每个人自己去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良心好书

        无数人都是那么的痛苦,这种痛苦,是思维的痛苦。于老师用笔触写出了大家的痛苦,看到问题,就仿佛被理解到,被感受到。强烈建议,有心里的痛苦的人,看此书。愿世间再无伤痛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

        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年08月18日,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三区3号楼7层,主要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资料编辑;版权贸易;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