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封神演义》做了由源及流的全面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正统叙事与民间叙事的冲突融合为切入点,主要讨论了殷商之际的历史及其在正统叙事与民间叙事中的不同表现,从《封神演义》故事的由来、成书、版本、编者问题以及其整体文化特征与政治伦理观等。对《封神演义》做了由源及流的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主要观点
  • 三、常用术语
  • 第一章 历史的道德化与神异化 ——殷周之际的历史在正统叙事与民间叙事中的不同表现
  • 第一节 武王伐纣故事的历史本事
  • 一、殷周的关系:君臣性质,而非邻国
  • 二、殷纣的统治:内行不道,外肆征伐
  • 三、文王的策略:韬晦待时,远交近攻
  • 四、武王的征伐:一战而捷,战争惨烈
  • 五、战争的结果:灭商立周,后患未绝
  • 第二节 历史的道德化 ——正统叙事中的武王伐纣故事
  • 一、殷周之际历史观念的嬗变
  • 二、儒家学者对殷周史的道德化阐释
  • 三、儒家学者对殷周史的质疑与重塑
  • 第三节 历史的神异化 ——民间叙事中的武王伐纣故事
  • 一、神异因素的层叠累积
  • 二、战争事象的民间呈现
  • 三、人物形象的单向夸饰
  • 第四节 从历史到文学 ——历史叙事对“封神”系列作品的影响
  • 一、故事框架的确立
  • 二、故事素材的累积
  • 三、人物形象的雏形
  • 四、神怪故事的萌芽
  • 五、文化特征的根源
  • 第二章 民间叙事对正统叙事的背离与认同 ——《武王伐纣平话》的民间叙事特征及其成因
  • 第一节 怪力乱神的多源汇聚 ——《武王伐纣平话》在艺术风貌上与正统叙事的差异
  • 一、主要角色的替换
  • 二、神怪因素的激增
  • 三、战争场景的铺陈
  • 四、人物的扁平与叙事的粗疏
  • 第二节 民间思想的多维呈现 ——《武王伐纣平话》在文化意蕴上与正统叙事的差异
  • 一、对血亲复仇观念的肯定
  • 二、对绝对忠君观念的否定
  • 三、对因果报应观念的认同
  • 四、其他民间思想
  • 第三节 历史的惯性与民间的选择 ——《武王伐纣平话》对正统叙事一定程度的认同
  • 一、对正史框架的遵从
  • 二、对民本思想的认同
  • 三、对仁政思想的肯定
  • 四、对孝亲观念的揄扬
  • 第四节 民间叙事特征的成因
  • 一、成书的方式、时间与地域
  • 二、金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
  • 第五节 《武王伐纣平话》与《封神演义》
  • 一、《武王伐纣平话》与《封神演义》的关系
  • 二、《武王伐纣平话》对《封神演义》的影响
  • 第三章 民间叙事向正统叙事的嬗变 ——《列国志传》卷一的过渡性叙事特征
  • 第一节 依违于历史与传说之间 ——《列国志传》卷一的艺术构思与叙事风格
  • 一、“按先儒史鉴列传”
  • 二、“凿为空言以炫人听闻”
  • 三、叙事风格的折中取向
  • 第二节 革命与忠君的矛盾 ——《列国志传》卷一的思想文化特征
  • 一、革命思想:一定程度的弱化
  • 二、忠君观念:一定程度的强化
  • 三、仁政思想:一定程度的深化
  • 第三节 过渡性叙事特征的成因
  • 一、编者与成书时间
  • 二、叙事特征的成因
  • 第四节 《列国志传》卷一与《封神演义》
  • 一、《列国志传》卷一与《武王伐纣平话》的关系
  • 二、《列国志传》卷一与《封神演义》的关系
  • 三、《列国志传》卷一对《封神演义》的影响
  • 第四章 封神故事的由来 ——兼论封神故事与讲史故事的融合
  • 第一节 玄帝收魔故事与《封神演义》
  • 一、玄帝收魔故事的源流
  • 二、玄帝收魔故事对《封神演义》成书的影响
  • 第二节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与《封神演义》
  • 一、哪吒形象的初步确立
  • 二、其他神魔人物的雏形
  • 三、“封神”故事模式的形成
  • 第三节 诸神的来源与造神的特征
  • 一、诸神的来源
  • 二、造神的特征
  • 第四节 “封神”与“演义”的融合
  • 一、“封神”与“演义”的联结点
  • 二、殷人请神与封神故事的展开
  • 三、“封神”向“演义”的延展
  • 四、“演义”向“封神”的渗透
  • 第五节 成书过程对《封神演义》的影响
  • 一、对《封神演义》整体结构的影响
  • 二、对《封神演义》文化特征的影响
  • 第五章 从词话本到刊本 ——论《封神演义》的成书、版本及编者问题
  • 第一节 《封神演义》成书问题诸说
  • 一、版本问题
  • 二、作者问题
  • 三、成书年代
  • 第二节 词话本及其成书时间
  • 一、文献中的相关记载
  • 二、文本中的词话本遗迹
  • 三、词话本的成书时间及编者
  • 第三节 许仲琳编辑本及其成书时间
  • 一、《封神演义》当有早期刊本
  • 二、早期刊本的编者不是陆西星
  • 三、许仲琳编辑本的成书时间及贡献
  • 第四节 舒载阳刊本及其刊印时间
  • 一、舒载阳刊本的修订评点者
  • 二、舒载阳刊本的刊印时间
  • 三、李云翔不是《封神演义》的作者
  • 余论
  • 第六章 奇正并存,执正驭奇 ——从人物形象塑造看《封神演义》的整体叙事策略
  • 第一节 从姜子牙形象看编者的叙事策略
  • 一、《封神演义》的第一主人公
  • 二、从阴谋之祖到仁厚长者
  • 第二节 人物形象塑造的民间叙事特征
  • 一、崇奇尚异的审美特征
  • 二、诙谐滑稽的审美风格
  • 三、日常世俗的审美追求
  • 第三节 人物形象塑造的正统叙事特征
  • 一、君臣形象的理学化
  • 二、神魔形象的道德化
  • 三、人物性格的类型化
  • 第四节 整体叙事策略及其成因
  • 一、冲突表现与整合方式
  • 二、艺术效果与思维机制
  • 第七章 混合三教,以儒为本 ——《封神演义》的整体文化特征与政治伦理观
  • 第一节 《封神演义》的整体文化特征
  • 一、从“混合三教”说起
  • 二、佛教思想非《封神演义》的主导思想
  • 三、道教思想非《封神演义》的主导思想
  • 四、“以儒为本”及其表现
  • 第二节 天命思想与民本思想
  • 一、天命思想的具体表现
  • 二、天命思想与民本思想的关系
  • 第三节 革命思想的弱化
  • 一、革命对象的转换
  • 二、革命行为的被动
  • 第四节 忠孝思想的强化
  • 一、对忠君思想的强化
  • 二、对孝亲思想的肯定
  • 第五节 仁政思想的深化
  • 一、对暴君、暴政的批判
  • 二、对仁君、仁政的表彰
  • 第六节 核心理念与创作本旨
  • 一、核心理念:儒家仁政思想
  • 二、创作本旨:阐扬人间正道
  • 结语
  • 一、故事来源的多元性
  • 二、成书过程的连续性
  • 三、编创策略的整合性
  • 四、文本形态的参差性
  • 参考文献
  • A
  • B
  • C
  • D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