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探究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所面临的社会管理观念和模式的变化。

内容简介

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两亿中国农民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寻求务工、经商的机遇。这一现象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文化再生产。

本书所展示的,是人口流动所引发的空间、社会关系重构,以及跨区域联系网络的建立。通过展现一个典型的外地人口社区——北京丰台“浙江村”的发展、繁荣、拆除、重建,作者展现了后毛时代(post-Mao era)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私人社会空间对传统管理制度的挑战。

本书挑战了“市场胜利、国家撤退”的简化论,强调要从更为复杂的日常实践和持续的变迁当中去理解当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
  • 出版说明
  • 引论
  • 空间与权力
  • 晚期社会主义(Late-Socialism)条件下国家—社会的重新连接
  • 发现浙江村
  • 本书结构
  • 第一章 作为主体/对象的流动人口
  • 对人口流动的命名与分类
  • 关于流动人口的话语生产
  • 人口流动的文化语义学(Cultural Semantics)
  • 通过日常实践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 对对象化(subjectification)的反抗
  • 结论
  • 第二章 商业文化、社会网络与迁移过程
  • 商业文化与温州精神
  • 外迁过程
  • 浙江村的形成
  • 第三章 空间的私有化
  • 寄人篱下
  • 大院:外地人自己的空间
  • 铭刻于空间之中的边缘(marginality)和阈限(liminality)
  • 空间形成作为一种社会过程
  • 第四章 权力的私有化
  • 地方秩序与民间组织
  • 流动人口领导层与地方权力动态
  • 结论
  • 第五章 性别、工作与家户(Household)的重构
  • “家户”作为一种弹性社会领域
  • 中小户(Middle -and Lower -Income Households)
  • 大户
  • 女工的困境
  • 应对策略与日常反抗
  • 结论
  • 第六章 犯罪与秩序
  • 犯罪与表述
  • 关于犯罪及其起源的民族志
  • 结论
  • 第七章 拆除浙江村
  • 拆迁前夜的恐慌与社会矛盾
  • 动机
  • 行动动员
  • 政府内部
  • 民间抵抗
  • 同乡联盟
  • 拆除
  • 第八章 出走与回归
  • 着手迁往他处
  • 流动人口领导层的运作
  • “新瓶旧酒”
  • 更紧密合作还是更深层控制?
  • 结论
  • 作为更高层次社会变迁的空间建构
  • 庇护主义(Clientelism)是一种新的治理模式?
  • 反思社会主义转型
  • 近来城市改建中对流动人口的重新定位
  • 附录: 关于田野调查情况的说明
  • 译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个评分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