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不能输研究了著作权法制度的历史及基本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共有11章,分别研究著作权法制度的历史以及基本理论,国际公约以及基本原则,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的权利主体以及权利归属,邻接权,权利的限制与例外,技术保护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版权集体管理制度,著作权的保护与民事法律救济,以及著作权法制度的特征与未来面临的挑战。《著作权法研究:国际条约、中国立法与司法实践》适合法律本科学生、研究生、法律研究人员及对知识产权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缩略语与译文
  • 第一章 著作权法制度的历史与基本理论概述
  • 一、现代著作权法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 二、著作权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目标
  • 三、著作权和版权的关系
  • 第二章 国际公约以及基本原则
  • 第一节 《伯尔尼公约》及其基本原则
  • 一、《伯尔尼公约》的历史与主要内容
  • 二、《伯尔尼公约》的基本原则
  • 三、适用《伯尔尼公约》的连接点
  • 第二节 Trips协议以及与《伯尔尼公约》等公约的关系
  • 一、Trips协议背景
  • 二、Trips协议以及与《伯尔尼公约》等公约的关系
  • 三、Trips协议的基本原则
  • 四、国际公约与我国著作权法的关系
  • 第三章 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
  • 第一节 著作权保护作品的法律特征
  • 一、著作权保护作品的积极特征
  • 二、著作权所保护作品的消极特征
  • 第二节 著作权保护客体的具体内容
  • 一、概述
  • 二、作品的具体类型
  • 第三节 中文字体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 一、与字体有关的概念
  • 二、中文字体著作权法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 三、中文字体的著作权保护
  • 四、公共利益
  • 第四节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
  • 一、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的推动力
  • 二、国际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主要分歧
  • 三、我国基于著作权法的特别法保护的可行性
  • 四、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申报登记制
  • 五、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的权利体系构造
  • 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
  • 第一节 著作权的获得
  • 一、著作权的自动获得
  • 二、其他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在我国的著作权的获得
  • 三、港澳台居民在我国大陆地区著作权的获得
  • 第二节 作者的精神权利
  • 一、作者的精神权利概述
  • 二、精神权利的种类与内容
  • 三、精神权利的保护期
  • 第三节 著作权人的经济权利
  • 一、著作权人的经济权利概述
  • 二、复制权类
  • 三、演绎权类
  • 四、传播权类
  • 五、其他权利
  • 六、经济权利的保护期限
  • 第五章 著作权的权利主体与归属
  • 第一节 著作权的主体
  • 一、著作权主体的概念
  • 二、作者
  • 三、作者身份的确定
  • 四、著作权的继受主体
  • 第二节 著作权的归属
  • 一、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
  • 二、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 三、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 四、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 五、电影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 六、美术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 七、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 八、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 第六章 邻接权
  • 第一节 邻接权概述
  • 一、邻接权的概念
  • 二、邻接权的产生与种类
  • 第二节 表演者及其权利
  • 一、表演者的概念
  • 二、外国或者无国籍表演者
  • 三、表演者权利的客体
  • 四、表演者权利的内容
  • 五、表演者权利的行使与权利保护期限
  • 第三节 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以及权利
  • 一、录音制品的概念
  • 二、录音制品制作者
  • 三、录音制品制作者权利
  • 四、录像制品的特殊问题
  • 第四节 广播组织以及权利
  • 一、广播组织权利的主体与客体
  • 二、广播组织权利的内容
  • 第五节 版式设计者及其权利
  • 一、权利的主体与客体
  • 二、权利的内容
  • 第七章 权利的限制与例外
  • 第一节 权利的限制与例外的基本理论
  • 一、权利限制与例外的理论基础
  • 二、权利限制与例外的国际公约基础
  • 三、合理使用的性质与协议放弃的合法性
  • 四、权利的限制与例外和合法获得的作品
  • 五、权利的限制与例外的情形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
  • 第二节 权利例外的具体情形
  • 一、个人使用
  • 二、为介绍、评论作品或者说明问题而使用
  •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而使用
  • 四、新闻报道转载使用
  • 五、对公众集会讲话的使用
  • 六、课堂教学与研究的使用
  • 七、执行公务的使用
  • 八、图书馆使用
  • 九、免费表演
  • 十、对室外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使用
  • 十一、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的使用
  •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 第三节 法定许可
  • 一、法定许可概述
  • 二、教科书与义务教育网络传播的法定许可
  • 三、报刊转载法定许可
  • 四、制作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
  • 五、播放录音制品和其他作品的法定许可
  • 六、扶贫目的的信息网络传播的法定许可
  • 第四节 三步检验法
  • 一、《伯尔尼公约》中的三步检验法
  • 二、三步检验法在《伯尔尼公约》、Trips协议和WCT以及WppT中的关系
  • 三、“三步检验法”的解释
  • 第五节 权利的用尽
  • 一、权利用尽原则的概念
  • 二、权利用尽的范围
  • 三、权利用尽与合同限制
  • 第八章 技术保护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
  • 第一节 技术措施
  • 一、技术措施的背景与概念
  • 二、对技术措施的保护
  • 三、对技术措施的限制
  • 第二节 权利管理信息
  • 一、权利管理信息的概念
  • 二、对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
  • 第九章 版权集体管理制度
  • 第一节 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意义与挑战
  • 一、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定义与功能
  • 二、版权法律制度的本质与分歧
  • 第二节 我国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弊端与改革
  • 一、排除市场价格机制的弊端
  • 二、法定垄断下的非营利性组织形式的弊端
  • 三、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改革——回归市场机制
  • 四、结论
  • 第十章 著作权的保护与民事法律救济
  • 第一节 民事侵权与责任
  • 一、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
  • 二、直接侵权责任
  • 三、共同侵权责任
  • 第二节 民事侵权责任中的赔偿金
  • 一、民事责任中增加惩罚性赔偿金的必要性
  • 二、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的困境
  • 三、著作权法中赔偿数额分析
  • 四、增加惩罚性赔偿金的正当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十一章 未来——著作权法制度的特征以及面临的挑战
  • 一、版权制度的经济基础——制造稀缺
  • 二、版权制度的法律特征——专家法律
  • 三、版权制度的政治特征——法域特征明显的法律制度
  • 四、新媒体技术给版权制度带来的致命挑战
  • 五、新媒体环境下版权法制度的变化
  • 六、新媒体环境下版权制度的重构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