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66千字
字数
2019-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汉唐时期士人文化交流历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汉唐之间为中心,分别考叙了两汉时期、汉末、孙吴与蜀汉时期、两晋之际、南北朝和隋唐之际士人群体的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史实,通过对该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重大事件、人 物、群体的专案研究,力图大体勾勒出一条南北文化“互动”的线索。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 编纂出版委员会
- 出版说明
- 江苏文库·研究编编纂人员
- 一脉千古成江河——江苏文库·研究编序言
- 一 倾听来自历史深处的文化脉动
- 二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江苏文脉
- 三 通血脉,知命脉,仰望山脉
- 第一章 两汉时期江南士人群体的成长与区域社会文化的发展
- 第一节 西汉时期江南士人群体之显露
- 第二节 东汉时期江南士人群体之壮大
- 一 东汉时期江南士人群体的仕进状况
- 二 江南士人多政绩卓著、德行高洁
- 三 江南士人在学术文化领域卓有建树,出现了一些有创见的学者
- 四 江南士人群体意识与地域观念的初步自觉
- 五 东汉江南士人群体兴起之原因
- 第二章 汉末士人之流动与刘表政权之兴衰
- 第一节 荆襄士人之归附与刘表政权之建立
- 第二节 异域士人之汇聚与荆州学术文化之短暂繁荣
- 第三节 士人离弃与刘表衰亡
- 第三章 汉末流寓辽东士人之遭遇及其影响
- 第一节 汉末流迁辽东之移民及其上层名士代表
- 第二节 公孙氏对待流寓士人之态度及其遭遇
- 第三节 流寓辽东之儒学名士与社会文化之传播
- 第四章 孙吴时期侨寓士人的学术文化贡献
- 第一节 东汉末年北方文士之南徙及其“江东化”
- 第二节 侨寓士人代表的文化修养及其兴学传教
- 第三节 侨寓士人的学术研究与文辞创作
- 第五章 读韦昭《博弈论》推论孙吴侨旧士风之差异
- 第一节 正统与鄙俗:孙和、韦昭的儒家游娱观念及其对鄙俗风气的批评
- 第二节 雅俗之变:孙和思想的儒家化与孙吴中期雅俗文化的冲突
- 第三节 南北分别:由游娱观念的不同看孙吴侨、旧士风的差异
- 第四节 对孙吴侨旧士风差异原因的简略分析
- 第六章 蜀汉时期之学术文化风尚
- 第一节 蜀汉统治者的文化修养及其文化政策
- 第二节 蜀汉侨寓士人的学术文化风尚
- 第三节 蜀地本土士人的学术文化风尚
- 第七章 蜀汉亡后入晋士人命运之浮沉
- 第一节 司马氏强行迁移蜀汉之上层王公
- 第二节 蜀地本土士人入洛求仕之遭遇
- 第八章 两晋之际广陵士人之活动与江东局势之走向——以华谭为中心的考察
- 第一节 西晋灭吴后江东之局势与广陵人士维护稳定之策略
- 一 晋廷“绥慰新附”政策之局限与江东地域社会之动荡
- 二 广陵籍人士在维护江南稳定与南北统一大局中的作用
- 第二节 两晋之交广陵士人之活动与江东局势之变化
- 一 华谭在联络南北士族社会、确定江东局势走向过程中的卓越贡献
- 二 戴若思对东晋初期政局的影响
- 第九章 陆机兄弟之死与南北地域冲突
- 第一节 “二陆”:入洛江东地域士人群体之领袖
- 第二节 陆氏兄弟所受北人之轻辱
- 第三节 陆氏兄弟之死及其原因
- 第十章 顾荣入洛之境遇及其两晋之际的政治选择
- 第一节 顾荣之家世背景、名士风采及吴亡后之隐居乡里
- 第二节 入洛之“南士秀望”及其坎坷遭遇
- 第三节 陈敏之乱中顾荣“先从后图”之相关表现及其心态
- 第四节 顾荣之接引南渡“诸伧”与参与创立东晋
- 第十一章 北魏之南朝流亡士人与南北文化交流
- 第一节 入魏南朝流亡士人的类型及其主要代表
- 第二节 入魏南朝流亡士人的境遇
- 一 北魏对南朝王公贵族的优遇
- 二 南朝亡人所遭受的猜忌与轻视
- 第三节 南人北奔与南风北渐
- 一 南朝典制之北输
- 二 南朝学风、文风与士风的北传
- 第十二章 青齐士人之北徙与北魏文化之变迁
- 第一节 北魏时期青齐士人命运的沉浮
- 第二节 青齐士人的文化素养及其家族文化的传承
- 第三节 青齐士人对北魏制度变革的贡献
- 第四节 青齐士人之学术文化业绩及其方伎文化
- 第五节 关于青齐士人学风南朝化特征问题
- 第十三章 南北朝后期及隋唐之际入北萧梁皇族人物及其文化业绩
- 第一节 入北之萧梁皇族人物考
- 一 流奔北魏之萧梁皇族人物
- 二 流落东魏—北齐之萧梁皇族子弟
- 三 流迁西魏—北周之萧梁皇族子弟
- 四 进入隋、唐王朝的萧梁皇族人物
- 第二节 入北萧梁皇族人物之学术文化修养及其文化业绩
- 一 萧综对北魏文学的贡献
- 二 萧梁皇族人物在北齐的文学艺术活动及其影响
- 三 萧梁皇族人物对西魏—北周经史学术及文学艺术领域的贡献
- 三 萧梁皇族子弟在隋唐之际的文化活动
- 第十四章 隋代北迁之江南士人及其命运之沉浮
- 第一节 隋文帝时期对江南士人的压制及其危害
- 一 开皇十年之“旧陈率土皆反”及其所反映的南北差异与冲突
- 二 陈朝宗室人物入关后之遭遇
- 三 入关江南士人群体之境遇
- 四 南人投身诸王府藩邸及其活动
- 第二节 隋炀帝对江南士人的提携及其影响
- 一 陈朝宗室人物的身份变化与生活改善
- 二 隋炀帝大力拔擢南士
- 三 隋炀帝重用南人所体现的江南区域社会政治群体的变化及其特征
- 四 隋炀帝之“江都之难”及南北军政集团的冲突
- 第十五章 隋炀帝之文化趣味与江左文化之北传
- 第一节 隋炀帝喜好江左文化之缘由
- 第二节 隋炀帝招揽江左高僧及其对南方佛教文化之汲引——兼及江左道教文化之北传
- 一 隋文帝灭陈后对南朝佛教之抑制与江左高僧群体之动向
- 二 杨广招揽江南高僧与江都佛教一度繁盛
- 三 杨广荐引南僧入关,推动佛教义学北传
- 四 杨广对江左道教代表人物的招引与安抚
- 第三节 隋炀帝与江左文士的交往及江左文风、学风的北传
- 一 杨广对南朝文学风尚的倡导
- 二 杨广对南朝学术风尚的推崇
- 第十六章 杨素、杨玄感父子与江左文士之交往
- 第一节 有关杨素与南士交往之史实及考释
- 第二节 有关杨玄感与南士交往之史实及考释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