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5.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6千字
字数
2022-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乡土研究新锐杨华教授新作,从竞争的视角读懂5亿农民和60万个乡村。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的主题是当下乡村社会内部和外部的社会竞争。竞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活力的重要源泉,没有竞争也就没有今天中国乡村社会的繁荣与富裕。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面对的是怎样的竞争情势,竞争又会给农民个体、家庭、乡村、城市,甚至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本书通过几年来与华中乡村研究团队的集体调研,按照“农村婚姻”“家庭关系”“南北社会”“村庄竞争”“收入结构”等五个维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研究,鲜活地呈现了乡村社会变迁的内在的机制与逻辑,为我国的三农问题的决策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经验研究需要想象力
- 研究缘起
- 农村婚姻
- 谁是婚姻挤压的对象
- “天价彩礼”的机制与逻辑
- 市场机会、婚姻成本与代际支持
- 东部何以产生“剩女”
- 农村婚姻稳定的条件是什么
- 农村婚姻稳定的三种类型
- 何以姻亲偏重
- 家庭关系
- 成都平原农村家庭关系的性质及其影响
- 抚养、教育与婚配:农村父代的责任
- 目标、劳动力配置与财产制度
- 家庭演进的三个阶段:政治、经济与情感
- 老年劳动力的市场机会
- 什么人才算是老人
- 老年人的精神负担
- 女儿养老的伦理构建
- 南北社会
- 政治、人情与强人
- 农村人情竞争的区域差异
- 南方村落中的懒汉
- 孝昌农村“分裂的宗族”
- 农村公事中家族代表的虚与实
- “乡贤”归根的难处
- 基层找谁做工作
- 村庄竞争
- 新乡贤的资源由谁来承接
- 面向年轻人的村庄竞争
- 信仰的分化
- 农民打麻将的三重境界
- 修路改变观念
- 时空压缩的农民分化
- 村庄竞争、资源调动与压力的承受者
- 收入结构
- 地租经济与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 求解餐桌上的大量浪费现象
- 经济作物与农村中等收入水平
- 代际分工与农民家庭收入
- 农村的“收入断裂带”
- 农村的“中等收入线”
- 农民收入的“天花板效应”
- 东中西差异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