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通俗风趣的语言,将春秋时期的各国纷争、霸权兴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内容简介

晋楚争霸,是春秋历史的一条主线。它延续到春秋晚期,已呈现出新的气象,新的契机,旧的礼乐文明走到了尽头,而新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已是呼之欲出。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战争起着关键的作用。众所周知,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是我们同时更要看到,战争也影响和决定着政治嬗变的方向。

春秋战国战争的最本质差异,是春秋战争就性质而言,是争霸,战国战争就性质而言,是兼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性质上的改变,渊源于春秋晚期的吴楚战争和吴越战争。它们是争霸战争的回光返照,又是兼并战争的牛刀小试。它们依附于晋楚争霸的战略大格局,又按自己的逻辑改变着中国历史嬗变的轨迹。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言 春秋历史的三大特征
  • 第一章 春秋列国的兵要地理及其战略态势鸟瞰
  • 一、群峰并峙:春秋时期的四大强国
  • 二、后来居上:另类的吴、越之崛起及其意义
  • 第二章 战争的新特色与楚、吴、越成为争霸舞台的主角
  • 一、春秋时期战争样式的转型
  • 二、从“以礼为固”到“兵以诈立”
  • 三、战略均势与“弭兵大会”的召开
  • 第三章 晋楚争霸背景下的吴、楚角逐
  • 一、各取所需,晋、吴结盟的来龙去脉
  • 二、胡搅蛮缠,吴国修理楚国的明枪暗箭
  • 三、阖闾发动政变与吴楚摊牌的提速
  • 四、箭在弦上:吴国迎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 第四章 东周第一战:吴、楚柏举之战全景扫描
  • 一、其疾如风:柏举鏖战的全面爆发
  • 二、侵掠如火:从清发水到兵临郢都
  • 三、好牌打烂:秦军给阖闾君臣上课
  • 四、形格势禁:柏举之战所呈示的兵学魅力
  • 第五章 争霸,抑或兼并?吴国战略选择上的纠结
  • 一、如法炮制:楚国与越国的利益勾连
  • 二、魂断檇李:阖闾见识了后浪的厉害
  • 三、投桃报李:夫椒一役勾践满地找牙
  • 四、时空错置:夫差一日纵敌终身为患
  • 第六章 图虚名而取实祸:黄池的落日
  • 一、韬光养晦:越王勾践的辣招迭出
  • 二、红颜祸水:西施的神话与夫差落魄的真相
  • 三、敲山震虎:夫差向晋国展示獠牙
  • 四、自毁长城:伍子胥之死的寒蝉效应
  • 五、后院起火:姑苏失陷的象征意义
  • 六、终执牛耳:聊胜于无的盟主光环
  • 第七章 君子斗不过小人:吴越的恩怨了断
  • 一、喋血笠泽:夫差已是回天乏术
  • 二、姑苏悲歌:没有底线的勾践笑到了最后
  • 三、横行淮泗:春秋战争的落日余晖
  • 尾声 总将新桃换旧符:晋阳之战的象征意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春秋时期以争霸为战略目标,其根本原因是宗室贵族与君主共同执掌国家政权,而且春秋时期各国宗室贵族有着复杂而深层的姻亲关系,战争表现的就是温情脉脉的军礼形式。而经历晋,楚,齐三国内部权力结构的调整,最终宗室贵族逐渐式微,战争就逐渐转变为土地和人口兼并为战略目的,表现出来的就是残暴而血腥的零和博弈,战争规模和残忍程度进一步增加,进一步改变的社会的形态和当世的政治秩序和理想。兼并理念最终汇聚成大一统的政治理想,也奠定了古中国不同的政治和文化形态。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