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2千字
字数
2022-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关于汽车零件失效分析的实用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由各大主机厂、零部件厂及钢厂极具经验的专家撰写,将理论性和实用性结合为一体。
书中主要内容包括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技术概述、汽车零部件疲劳失效分析、汽车零部件延迟开裂分析、钢铁铸造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汽车钢板弹簧失效分析、汽车紧固件失效分析、汽车用滚动轴承失效机理、汽车钢板类零件失效分析、汽车发动机气门失效分析、汽车用齿轮类零件失效分析、汽车发动机活塞失效分析、典型钢铁材料缺陷分析、典型轴承材料缺陷分析。
还包括汽车零部件热疲劳失效分析、技术报告中的图片处理问题、金相组织及微观形貌分析。同时对汽车零件失效分析实例也做了介绍。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汽车轻量化技术与应用系列丛书编委会
- 《汽车零件失效分析》编写人员
- 丛书序
- 前言
- 第1章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技术概述
- 1.1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
- 1.2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工作的技术属性
- 1.3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2章 汽车零部件疲劳失效分析
- 2.1 金属疲劳开裂机理
- 2.2 汽车零件疲劳失效分析的基本理念
- 2.3 汽车零件疲劳失效模式体系构架
- 第3章 汽车零部件延迟开裂分析
- 3.1 汽车零部件延迟开裂特性
- 3.2 汽车零部件延迟开裂的类型
- 3.3 高强度零部件延迟开裂的技术属性
- 第4章 钢铁铸造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
- 4.1 钢铁铸造件在汽车上的应用
- 4.2 汽车钢铁铸造件的选材及其功能介绍
- 4.3 汽车钢铁铸件失效分析要点
- 4.4 汽车钢铁铸件失效分析案例
- 4.5 失效分析与改进
- 第5章 汽车钢板弹簧失效分析
- 5.1 钢板弹簧在汽车上的应用
- 5.2 汽车钢板弹簧的选材及其制造工艺
- 5.3 汽车钢板弹簧失效模式及分析思维方式
- 5.4 汽车钢板弹簧典型失效案例分析
- 第6章 汽车紧固件失效分析
- 6.1 紧固件在汽车上的应用
- 6.2 紧固件的失效模式及分析思路
- 6.3 汽车紧固件失效分析
- 6.4 紧固件失效典型案例
- 第7章 汽车用滚动轴承的失效机理
- 7.1 疲劳剥落
- 7.2 表面塑性变形
- 7.3 磨损
- 7.4 腐蚀
- 7.5 蠕动
- 7.6 烧伤
- 7.7 电蚀
- 7.8 裂纹和缺损
- 7.9 保持架损坏
- 7.10 尺寸变化
- 7.11 使用不当引起的损坏
- 7.12 其他损伤
- 第8章 汽车钢板类零件失效分析
- 8.1 钢板冲压件在汽车上的应用
- 8.2 汽车钢板冲压件选材
- 8.3 汽车钢板类零件失效特点及失效类型
- 第9章 汽车发动机气门失效分析
- 9.1 气门的作用
- 9.2 气门的工作情况
- 9.3 气门材料与工艺
- 9.4 失效案例分析
- 9.5 总结
- 第10章 汽车用齿轮类零件失效分析
- 10.1 汽车齿轮材料及工艺
- 10.2 齿轮疲劳失效的基本技术特性
- 第11章 汽车发动机活塞失效分析
- 11.1 概述
- 11.2 活塞失效的主要模式
- 11.3 小结
- 第12章 典型钢铁材料缺陷分析
- 12.1 金属材料缺陷与失效的关系
- 12.2 钢铁材料的缺陷检验方法
- 第13章 典型轴承材料缺陷分析
- 13.1 轴承钢材料的冶金缺陷
- 13.2 锻造缺陷
- 13.3 热处理缺陷
- 13.4 轴承零件的磨削缺陷(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
- 13.5 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后的质量缺陷
- 13.6 钢球、滚子冲压过程中的加工缺陷
- 13.7 轴承零件的表面黑点
- 13.8 其他缺陷
- 第14章 汽车零部件热疲劳失效分析
- 14.1 汽车零件热疲劳概况
- 14.2 热疲劳失效的影响因素
- 14.3 热疲劳零件失效特征
- 14.4 热疲劳分析要点
- 14.5 汽车热疲劳案例
- 第15章 技术报告中的图片处理问题
- 15.1 实物照片技术处理
- 15.2 照片的表达问题
- 第16章 金相组织及微观形貌分析
- 16.1 结构钢材料及零件金相组织
- 16.2 表面层及区域性金相组织
- 16.3 紧固件的材料及工艺金相组织
- 16.4 铸造材料金相组织
- 16.5 焊接组织
- 16.6 结构钢的带状组织
- 16.7 结构钢的晶粒问题(组织粗大)
- 16.8 结构件的材料、工艺裂纹缺陷
- 16.9 微观电子形貌应用技术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