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钱钟书先生生平为主线,探究这位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界巨擘的求学与治学。

内容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相关领域,想完全绕过钱钟书,在今天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其著作贯通中西,横跨创作和理论;创作兼及诗文,理论兼及文史哲,以中文论中国,西文论西方,每一方面都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本书按时间顺序,将钱钟书的一生划分为早年生活和求学、意园神楼、沧浪之水、槎通碧汉、群峰之颠五个阶段,将经历与著作交织考索,做出解读。尤其从结构系统的角度分析《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等钱氏著作,别具只眼。书末附《钱锺书著作的分期和系统》和《钱锺书简易年表》,对钱氏一生的行事与著述有清晰梳理,有助于理解钱钟书的思想发展。

张文江先生检阅钱钟书著述,分析其知识结构,留意其如何应对身处的时代,以简约清通的行文,呈现传主的精神风貌。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章 早年生活和求学时代(1910—1938)
  • 一、“我家江水初发源”
  • 二、从清华到牛津(上)
  • 三、从清华到牛津(下)
  • 第二章 意园神楼(1939—1949)
  • 一、在创作和评论两路精进
  • 二、《围城》意象
  • 三、“咳唾随风生珠玉”
  • 第三章 沧浪之水(1950—1965)
  • 一、“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 二、碧海掣鲸
  • 第四章 槎通碧汉(1966—1978)
  •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
  • 二、天禄琳琅(上)
  • 三、天禄琳琅(下)
  • 第五章 群峰之巅(1979—1989)
  • 一、跃上成就的高峰
  • 二、“吾犹昔人,非昔人也”(上)
  • 三、“吾犹昔人,非昔人也”(下)
  • 结语 中国现代文化和钱锺书
  • 一、中国现代文化和钱锺书
  • 二、若干可能存在的局限
  • 附录一 钱锺书著作的分期和系统
  • 一、写作分期
  • 二、著作系统
  • 附录二 钱锺书简易年表
  • 后记
  • 又记
  • 再记
  • 重印本补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仍没躲过去

    法国政府要给他颁发中法文化交流杰出贡献奖,他坚辞不受。八十岁那年,一些亲朋好友、机关团体想要给他做寿,他也不愿接受,说:“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有热心读者想要拜访他,他说出了那句名言:“假如你吃了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所谓周密的思想系统,不一定经得起时间的销蚀,相反,一些零碎的思想片段,或许更有长久的价值。2. 钱锺书能有巨大成就,在于他精进不懈、永葆天真、牢牢守着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钱锺书先生的成就固然与他的天才有关,但还离不开三个关键因素:首先,是他的精进不懈。就像余英时先生所评价的,钱锺书是 “以读书作为宗教”,一生痴迷读书,每有收获,便欣然忘忧。日复一日地锱铢积累,最终才建成了自己的学术巴别塔。其次,是他永葆一颗天真的痴心。他早年看似狂狷的臧否人物,实际上也是一种纯粹的文艺或思想批判,并非出自恶意。如果知识分子失去批判的武器和批判的意识,那么,必定沦为平庸。有价值的文艺评论总是并不多见的。钱锺书先生对学问的无比热忱,是所有以学术为志业的人所需要学习的。再者,是他能守住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不管身处怎样的时代,他总能清楚地找准定位,能在各种时髦的话语浪潮中保持人格的独立。许多有大成就的人,都留下过人生污点,成为巨大的遗憾。而钱锺书先生始终是一个干净、清白、纯粹的人,光是这一点,他就值得所有人敬佩。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